汉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相关推荐
-
中华文明的八大特性
一部中国传统社会史表明,自远古而来的中华民族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走过了一条极为艰难曲折的漫漫长路.我们的先人战胜了难以胜数的洪灾.旱灾.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抵御了外敌入侵和残酷压迫,沿着自己的道路生 ...
-
【文史拾零】汉字注音渐尘封
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大家在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度.华夏大地上绚丽多彩,五十六个民族,八十种以上语言,约三十种文字. 汉语,准确表述应该是现代汉语.汉 ...
-
汉语是未来最有生命力的语言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从甲骨文到我们现在书写的汉字历经千年颠沛依然魂不灭,形不散,它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汉字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语言,它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它是最简洁最高效 ...
-
共同的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
提要:共同体的共同记忆是集体维系的重要心理纽带,一个集体记忆断裂甚至集体失忆的群体很难维系下去 "共忆",即共同的记忆,是以共同体记忆.群体记忆或社会记忆的形式呈现.心理学家研究发 ...
-
各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 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料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各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形象地展示了各民族的深度交往和文化的高度融合,生动地记录了边疆与内陆的关系.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是研究中华民族关系史的宝贵资料. 古文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1 各民族 ...
-
【汉字讲座】(5)汉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传递语言.思维及表达观念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最重要的载体. 文字产生前,口语是语言的唯一存在形式,受着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文字的产生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我见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成份,除汉族之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共有1.06亿,占总人口的8.04%.55个少数民族中有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23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可以说我国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而且是多元化 ...
-
欧阳坚在省政协秦文化的考证与研究课题论证会上强调:整理挖掘秦人历史和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月24日,省政协召开秦文化的考证与研究课题论证会.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欧阳坚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完整系统整理挖掘秦人历史文化的内核和精髓,以史启智,以史明理,以史增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政协 ...
-
北魏的历史记忆整合与国家认同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经验探究
[提要]北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从族源.国号.习俗等方面对北疆各族早期历史记忆进行整合与重构,建构拓跋鲜卑源自黄帝.居于北土.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的族源叙述体系,采用"代"" ...
-
从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看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
我考察过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的内容包括8个目标:(1)所有澳大利亚人民须献身澳大利亚并为澳大利亚国家未来利益分担责任:(2)所有澳大利亚人都不受种族.民族.宗教和文化因素影响的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沙漠之神:以骆驼产业带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骆奶系列产品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利用当地骆驼资源优势,实施以"党建+特色产业 助力各族群众脱贫奔小 ...
-
从“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9世纪末,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愈加严重,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摆脱这种局面,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由于它们对待清朝的态度不同,因而二者也出现了民族观念的分歧. 资产 ...
-
多谋长久之策多行固本之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11月10日 10:11:16 来源:央广网 0人参与0评论 央视网消息:中央领导近日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前不久,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党中央围绕推进西藏和涉藏州县长 ...
-
左德辉:《毕摩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