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诊了1000多名糖尿病患者后,偏颇地说,我认为看病的效果和距离是可以成正比的。当年我在北京接诊的时...
接诊了1000多名糖尿病患者后,偏颇地说,我认为看病的效果和距离是可以成正比的。
当年我在北京接诊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非北京的外地病人,看病效果,一般情况下,要比当地北京人看病效果好,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觉得这除了跟治病成本有关之外,还跟他们对中医的认可和重视程度有关。非北京的病人,来一趟北京,要花较大的成本,其次,对中医的认可和重视,会提高他们的依存性。
医生能不能治好病,患者的依存性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依存性高,医生说的话,吩咐要做的事,他们才能做到。
如果患者对医生没有足够的认可和尊重,就不会相信医生所说的话,那治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就拿前阵子我接诊的一位当地糖尿病患者来说吧,他是通过他海南那边的朋友打听到我,觉得离自己家也近,于是就找了过来。
他那位朋友之前从海南那边千里迢迢赶过来,找我调理过糖尿病,比较满意,也就让这位患者找了过来。
我发现这位患者主要有脉弱,口渴,小便频繁,易饿等症状,于是拟方:生黄芪、五味子、葛根、天花粉、生鸡内金、生山药、知母。
我嘱咐他用药十天,再来找我。结果过了半个月,他才来找我。我问他,怎么拖了这么久才来二诊,他说之前的药用了之后,他就不像之前那么口渴了,尿频的次数也出现了减少,但自己实在太忙,所以才没有及时来二诊。
之后一段时间,我随证及时调整药方,帮他又调理了两个月,但这段时间里,他总是拖拖拉拉,不及时来复诊,有时候甚至连药都忘记喝。
后来复诊的时候,他问我:“医生,我那朋友之前也就花了两个多月,浑身就舒畅了,为啥我这还需要继续用药?”
我说:“首先每个人具体病情不同,治疗时间的长短也会不同;其次,你老是不听我的话,不及时复诊,还有时候忘记喝药,这都会影响治疗的。”
应该是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这位患者及时找我复诊调理,就这样,一个月后,他之前的不适就没有了。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主分上、中、下三消,上消口渴,问题在肺;中消易饿,问题在脾胃;下消尿频,问题在肾。
但就临床来看,大多数患者这三消都有,也就是说在治疗上,肺、脾胃、肾都要兼顾。
脾胃不好,它的升清降浊功能减弱,水湿津液不能上升,滋润口腔,所以患者就会口渴。再之,肾阳不足,就好像锅下面的火力不够,导致蒸汽无法上升,也会让患者出现口干口渴等不适。
所以方中我先用生地黄做君药,来补气健脾;其次,再用生山药做臣药来补脾固肾,止小便的同时,它还能润肺生水以止渴。
接着我再用鸡内金、五味子做佐药,以助力于君臣之药。其中,鸡内金可以强健脾胃,除此还能化解食中糖质为津液。五味子性酸,有收敛之性,可以固肾生津。
最后我再用天花粉、葛根、知母来生津养阴、清热止渴。
治病,最重要的还是辩证施治。如果患者脾虚严重,还可以在方中加入白术、陈皮来提升脾胃的运转之力;如果患者尿频严重,还可以在方中加入枸杞、芡实来益肾固精。
在我看来,看病的效果和距离是可以成正比的,当然,这看法多少有点偏颇。希望大家在以后能多了解中医,理解中医,给予医生信任,这样更有利于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