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趣:炎热季节话扇子(作者 马其亚)

(0)

相关推荐

  • 棕树叶情思

    棕树是南方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棕树原产中国,由野生到家种,从海拔1000米左右的悬崖及荒山丛林,先是迁居乡村,后来走进城市. 在城区广场和街道的绿化带,在学校医院和机关厂矿及办公楼前楼后的花园里,在居 ...

  • 作家手记丨小蒲扇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杨德振 路过一个杂货摊,看见一个商贩正在推销蒲扇.现在才四月初,广州的天气尚未到"扇蒲扇"的时候 ...

  • 它叫“蒲葵”,很多人可能没听过但却用过,夏天没它很“难熬”

    蒲葵的小科普 在神话故事<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过火焰山的时候,为了扇灭火焰山的大火,孙悟空去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其实这芭蕉扇就是蒲扇,而之所以叫它芭蕉扇,那是因为它长得很像芭蕉叶而已, ...

  • 【“祖国颂”征文比赛:158号作品】 奶奶的蒲扇子故事||符家仪

     奶奶的蒲扇子故事 徐闻县实验小学五(四)班    符家仪 每次回老家都看到奶奶床头悬挂的古老而精美的蒲扇子,我纳闷,都什么年代了,奶奶还用这个消暑工具吗?奶奶被我一问,话匣子打开了. 奶奶给我讲起了 ...

  • 聊斋志趣之四:桃花劫(作者 李修运)

    杏花肚子大了,是公社副主任万同志种下的.万同志有家室,若声张出去,犯下蹂躏知青的罪名,将万复不劫.只得忍痛给杏花买了一辆自行车做安慰,并把她嫁给了钱学问. 钱学问,右派,在公社兽医站当兽医,满腹经纶, ...

  • 聊斋志趣:第一次焗油(作者 仝建设)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满头黑发中掺进了丝丝银针,开头不以为意,安慰自己说是少白头,但照镜子的次数多了,便发现那白发有增无减,大有燎原之势,这才知道所谓少白头之说,其实是自欺欺人.于是就有了去理发铺挽回青春 ...

  • 聊斋志趣:一位爱出“对子”的私塾先生(作者 徐小玉)

    从前,有这样一位爱给学生出"对子"的私塾先生.一天,他在集上卖到了条称心的腰带,系在腰上心里不由美滋滋的! 那天放学时,他见一个名叫小小的学生正在收拾书包,尚未离去.就对他说:&q ...

  • 聊斋志趣:杀蚊记(作者 唐尧民)

    本以为居住在乌市的好处之一便是可不受蚊虫之扰.夏热炎炎,傍晚时分着短裤.拖鞋,与朋友畅谈于林间石凳上,真一快事.尤记老家宜城,每当傍晚,房前屋后聊天的人群中不断传出"噼噼啪啪"的击 ...

  • 聊斋志趣:会餐(作者 仝建设)

    好多年前,我在一所中学教书.每到春节将至未至的那几天,老师们便格外紧张而兴奋.紧张是因为期终考试已结束,要赶在寒假前将试卷批改出来:兴奋则是由于改完试卷还有一项激动人心的活动,那就是被大家戏称为&qu ...

  • 聊斋志趣:丑妮情书 (作者 紫衣侠)

    帅GG: 自从网上见了你,我辗转反侧不得眠.你说要和我见面,我梳洗打扮一整天.那天晚上月正圆,帅哥哥你远远走过来.一看你长得象刘德华,心儿乱跳满脸悦.      你一见就我把脸一放:"他们都 ...

  • 聊斋志趣之六:泉眼鱼(作者 李修运)

    骆马湖与大运河交界处,有个自然村叫马蹄浅.马蹄浅,马蹄浅,浅草才能没马蹄.此村海拔极低,从村头仰脸眺望运河大堤,与树梢平齐,鸟雀翻飞,影儿影儿的,村里人自嘲称为:"井底蛙民." 仲 ...

  • 聊斋志趣之一:神狐(作者 李修运)

    五十年前,乡村多坟冢野地,狐狸和黄鼠狼颇多,鸡鸭鹅们普遍遭殃. 一狐,浑身火红,飞跑如箭.一日,生产队长刘三家的芦花大公鸡,跟在红狐的身后奔跑,亦步亦趋,犹如绳牵.队长娘子刘月花脱掉一只绣花鞋猛掷,那 ...

  • 聊斋志趣之三:临行喝妈一碗酒(作者 李修运)

    那时,宣传队很盛行,各大队都有,男女的脸抹得都像画眉蛋,不发工资,可计工分,于是适龄男女挤破头进宣传队,趋之若鹜. 李长友也想进,但家庭出身上中农,进不去.此时,他正与柳眉偷偷恋爱.柳眉,大队会计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