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070)实现碳平衡,森林或是有力砝码
相关推荐
-
到2050年森林可能从“碳汇”转变为“碳源”
2021年1月13日,<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题为<我们离陆地生物圈的温度临界点有多近?>(How Close are We to the Tem ...
-
如果把沙漠改造成森林,地球会发生什么变化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其中海洋的面积大约占到七成,陆地面积大约占到三成.几乎每一处海洋都适合海洋生物生存,但是陆地的地形地貌要比海洋复杂多样,并非所有的陆地都适合陆地生物的生存.调查数据 ...
-
“中国的贡献被低估了!” 英媒:中国植树造林的碳吸收规模令人惊讶
BBC:中国植树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一个国际团队近日研究发现,中国森林碳吸收量对全球的贡献被低估了. 这一报告于10月28日发表在<自 ...
-
地质工作与碳中和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自然碳汇解决方案
摘要: 自然生态系统深度参与着全球碳循环过程,其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作用对中和碳排放贡献巨大.自然碳汇作为最经济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是未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推动 ...
-
海洋固碳在行动
-- 海洋碳汇--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定义,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分为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海洋碳汇也就是"蓝碳" ...
-
全球超过40%的物种都依赖它繁衍生息,一文解锁“地球之肾”——湿地
撰文:雷茵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崔丽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生物多样性是天空翱翔的飞鸟.是海底悠游的鱼群.是树叶间昆虫的密语.是雄奇的动物迁徙.也 ...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海洋是重要抓手
在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明确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政策目标的设定是我国对自然生态的郑 ...
-
科普|地球上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
在地质学家们看来,地球上的碳元素以不同的形态分布于地球表层的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系统中,碳循环就是发生在4个圈层之间碳元素的相互转换.运移的过程. 地球存在已有46亿年之久.科学研究认为,地球 ...
-
[首藏作品](6493)全绿电 杭州明年将办“零碳亚运”
全绿电 杭州明年将办"零碳亚运"◎洪恒飞 张 蕾 本报记者 江 耘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4月28日,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签署三方 ...
-
[首藏作品](6396)新技术施展“膜”力 发电源头高效捕碳
新技术施展"膜"力发电源头高效捕碳 3000吨正在建设中的膜法碳捕集示范装置将实现烟道气日处理量50000标准立方米,年捕集二氧化碳超3000吨的目标.关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quo ...
-
[首藏作品](6319)“碳中和”的山东路径:氢进千万家 碳降千万吨
"碳中和"的山东路径:氢进千万家 碳降千万吨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马文哲在追求"碳中和"的道路中,能耗大省山东祭出关键一招.4月16日,在科技部部长王志 ...
-
[首藏作品](6292)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核能将迎更广发展空间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核能将迎更广发展空间◎本报记者 陈 瑜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快发展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核电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在4月14日-16 ...
-
[首藏作品](6253)新能源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
<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报告发布新能源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本报记者 陆成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 ...
-
[首藏作品](6231)三江永续 “风光”无限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本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王国栋4月初,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800千伏青南换流站内,高效运转的电气设备正将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清洁能源"打包"外送:林立的铁塔犹如 ...
-
[首藏作品](6002)构建零碳网络 未来上网只用电不排碳?
构建零碳网络未来上网只用电不排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ICT基础设施带来的便利,依靠发达的网络.迅捷的网速,人们可以享受在线办公.在线学习.在线医疗等便利.这背后,要靠越来越多的 ...
-
[首藏作品](6556)造纸业迈向碳中和 技术创新与绿色能源是关键
造纸业迈向碳中和 技术创新与绿色能源是关键◎本报记者 李 禾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造纸行业是我国首批纳入碳交易的八大行业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已成为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 ...
-
[首藏作品](6671)我国碳市场一经启动就将全球最大
四十亿吨二氧化碳 七月择时上线--我国碳市场一经启动就将全球最大◎本报记者 李 禾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据测算,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