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之乱:汉帝国金瓯缺 ——汉末动荡三部曲之二

(0)

相关推荐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孙坚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孙坚(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孙坚重大事件之五--征讨凉州叛军,结怨董卓 中平二年(185)三月,边章.韩遂起兵叛乱.皇甫嵩.董卓未能取胜,凉州叛军杀入关中,兵力达到十万之多. ...

  • 帝国之殇——东汉的羌乱与西州集团的崛起

    导言:羌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很早就有文献记载,羌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在东汉时期,持续不绝的羌乱使得东汉朝廷元气大伤,也导致了凉州或称西州集团的崛起,最终在羌乱中崛起的西州集团的董卓带兵进京,几乎 ...

  • 东汉末年,除了黄巾起义之外,还爆发了一场战争,那就是羌人之乱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黄巾贼声势浩大,数量众多,皇甫嵩朱儁等人率领的官军镇压不力,因此朝廷只好下令允许各地募兵,开启了群雄混战的时代.而除了黄巾起义之外,其实东汉末年在凉州同样 ...

  • 边章:阴差阳错,开弓未有回头箭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汉末天下大乱,不仅黄巾各部声势浩大,各地方也有趁机发动叛乱的,有人趁机实现自己的野心,有人无奈落草,有人在挣扎求存.本篇就来聊聊边章. 边章是凉州金城人,汉末与他同郡的有韩遂 ...

  • 汉末凉州之乱——被忽略的乱世序曲(下)

    握手言和 这一次改变凉州叛军命运的,又是董卓. 年轻时的董卓曾经宰杀耕牛招待豪帅,粗勇有谋,多力善射,在作战中曾亲手斩杀羌人酋长,也曾在立下战功后把赏赐都分给家属.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先后被任 ...

  • 汉末凉州之乱——被忽略的乱世序曲(中)

    飞来机遇(下) 叛军受到流星惊吓,以为是不祥之兆,乃至于想逃回金城:但这对董卓来说,却是重大利好的吉兆. 对一个军人,尤其是刚蒙受了斥责的军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敌人的首级更能证明自己.为自己出一口恶气呢 ...

  • 董卓和马腾都是凉州人吗,一个是官军一个是叛军,他俩有什么关系

    看三国的第一印象,感觉董卓和马腾都是东汉凉州人,因为他俩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在凉州一带,实际上只有董卓是凉州人,马腾并不是凉州人,董卓是凉州陇西郡临洮人,也就是今甘肃省岷县人,而马腾是雍州扶风郡(京城附近 ...

  • 废史立牧,汉帝国皇权瓦解 ——汉末动荡三部曲之三

    州牧与刺史的区别 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夏季的一天,汉帝国首都洛阳同时涌出三支官兵车马队,一支向北,一支向南,一支向西南. 在帝国烽烟四起,西北凉州边.韩之乱未灭,黄巾军余孽郭才等在河西(今河西走 ...

  • 黄巾民变:汉帝国衰亡的加速器 ——汉末动荡三部曲之一

    如约来聊汉末也即前三国时期的局势,看看偌大的汉帝国是怎样被撕裂肢解直至衰亡的.喜欢的读者请关注点赞,收藏转发.有不同观点的,也可私信指教于我,互相探讨,共同进步. 前言 前面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聊袁绍,如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二)

    (紧接上期)为便于各位读者阅读了解,下面以白话简要意译公孙瓒列举袁绍的十大罪状如下: 一大罪:袁绍为司隶校尉时,不能匡扶国家,反而指使丁原焚烧孟津,招引董卓进京.董卓祸乱天下的根源就在袁绍: 二大罪: ...

  • 汉末凉州之乱——被忽略的乱世序曲(上)

    背景 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由于分散作战等原因,还没到年底,黄巾三巨头张角.张宝.张梁就相继病逝及败亡.但黄巾余部仍然坚持作战大约二十年. 相比之下,另一批趁机蹭热度的人却在一定 ...

  • 汉亡1800年纪念:为什么凉州并州的边地武将在汉末动乱中过于暴虐?

    在汉末的大动荡中,以董卓.李傕.郭汜为代表的凉州将领,和后来与他们抱团的吕布以及凉州骑兵横行一时,但是最终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十分负面的形象,他们以极其残酷的方式对待关东和关中的吏民,而且留下了奸诈残酷的 ...

  • 除刘备是汉室宗亲,汉末还有哪些著名的汉室宗亲,分别是谁的后裔

    自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后,开启了刘氏皇族四百余年的江山,刘邦有八个儿子,嫡子刘盈虽然继承了刘邦的皇帝之位,但由于刘盈去世很早,本来他有六个儿子,但是被吕后处死一个,其他五个在吕后去世后被功臣所杀,所以刘 ...

  • 金瓯缺:两宋王朝的真实与想象

    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背幼帝投海殉国,南宋灭亡 原载:<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2期 作者:刘怡 历经晚唐以降百余年的动乱,兴起于河东.两淮之地的赵宋王朝,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再造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