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三国(2):何为义?

(0)

相关推荐

  •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好兄弟还是薄幸郎?清代“因弟休妻案”

    清代,浙西人冯埙[xūn],字怀仲,素日极为看重兄弟情义,他名字所寓意的兄弟和睦与他的品性正好吻合.其弟冯堃[kūn],向来无赖,常待兄长傲慢,冯埙总是一笑了之,从不计较.亲朋大多为他打抱不平:&qu ...

  • 夫妻规

    目录1男女道    2夫妻道   3缘分道   4苦恼道   5自省道   6合和道   7丈夫道  8妻子道9家业道   10生活道   11孝 道   12慈 道   13悌道   14根本道  ...

  • 以道术所得之财,当周济穷苦!

    昨天 宋朝大观年间,宿州士子钱氏兄弟,在京城太学游学,并准备春季的科考.一天,钱氏兄弟外出到玉津园休息,遇到三位道士,他们在一起相谈甚欢.在分别的时候,其中一位道士说:"我有一坛好酒,想和两 ...

  • 石老师带你读《论语》(2)

    北京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整理版(带重点标记) 北京各区模拟题中有关<论语>的考题汇编(1) 北京各区模拟题中有关<论语>的考题汇编(2) 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一) ...

  • 义解三国(1):《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中国人熟知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三国历史的上百个经典人物故事,大多出自<三国演义>,但它的原型,却来自<三国志>,那么这两本书,区别何在? 简单的说,前者是小说,就 ...

  • 义解三国(4):张角恶用道术,宗教邪变

    "黄巾贼"定位史书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注解:刘备)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这句话是史书<三国志>"先 ...

  • 义解三国(5):刘备登场,德先行

    上篇交代,因黄巾军叛乱,张角一军来犯幽州边界,情势危急,幽州[注1]太守刘焉,发榜各县召集义兵,榜文行至涿县[注2],这才引出刘备,正式登场. 刘备登场  德志先行 于是桃园结义的故事正式开始,刘备首 ...

  • 义解三国(6):张飞大义助刘备,刚柔相济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 ...

  • 义解三国(7):桃园结义,重在誓言

    关羽: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刘备与张飞相遇后,接着就是关羽的出场.张飞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则貌若神将,一身神威,令人一见心生敬畏.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 ...

  • 义解三国(8):张飞怒鞭督邮,蕴含两大目地

    张飞怒鞭督邮,是<三国演义>第二回的一个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为了表现张飞正直仗义,敢于为民除害的品性,它还成为详尽描述灵帝时期,宦官"十常侍"把持朝政,为所欲为,欺君 ...

  • 义解三国(9):以书传道,为人解惑

    天经地义:天在导  地在演 古人做人讲"天经地义",不仅仅指符合天理与人道.<三国演义>其实就在揭示"天经地义"的另一深层内涵:朝代的更替,是天在经 ...

  • 义解三国(11):董卓谋废帝,卢植驳谬论

    百官众将,找到被宦官劫持的汉少帝与陈留王后,来到京城的西凉刺史董卓,便趁乱而入,以保驾的正当名义,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接冲到了少帝的身边.等于直接将朝廷众臣和帝王,绑架在手,因此,他很快做出了废帝之 ...

  • 义解三国(12):乱世难题,唯德能解

    在<三国演义>里,我们会吃惊地发现,这部书中描绘的古代社会,跟我们在电视剧看到的完全不同.古人断事,德为核心,礼法和武力,都是辅助,歪理无法立足.即使胆小的人一时迫于武力,不敢说话,但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