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龙飞:好吃不过“柴火饭”
相关推荐
-
浓香锅巴汤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故乡的美食>,里面提到了炒米与焦屑. 炒米的做法和用途,江苏苏北跟我们安徽差不多,用来打米糖,或者泡糖水炒米吃. 文中提到的焦屑,就是锅巴粉,我们家乡不是那么吃的.苏北 ...
-
灶屋里的家教
作者:王继怀 在大山深处的老家,乡亲们称厨房为灶屋.灶屋是山里人生活必备的地方,因此家家户户都有"灶屋". 有灶屋就有灶.山里人的灶大多是用黏性很强的黄泥巴垒成的,当然也有用水泥和 ...
-
正月十六的“巧巧饭儿”
小时候,我老家有个习俗,在每年正月十六晚上,姑娘们都聚在一起,自己动手做一顿夜餐,叫"巧巧饭儿".当时,我不懂得什么叫"巧巧饭儿",为什么要选在那天晚上做&qu ...
-
劈柴记(散文)
今日劈了一大堆柴火,足有千余斤,我特别感到有成就感. 柴火是为九十岁的老妈劈来做饭的.老妈吃不惯那些用电饭煲.高压锅煮的饭.老妈说:我一辈子只爱吃柴火煮的铁锅饭,那些电儿气儿煮的饭,米是泡葩的,一点没 ...
-
烧柴火做饭的那个年代
现在,每当我走进农村的田野,看见路边.壕沟旁长着的郁郁葱葱野蒿子,每个村庄外一个个堆积如山丘一样的玉米秆子垛,特别是在秋天的翻地前,村里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喊:不许烧秸秆公告,眼前马上涌现出一个个上世纪八 ...
-
西北作家 || 散文:最是一年椿好处(重庆/何龙飞)
最是一年椿好处 文/何龙飞 每当念起唐代文学家韩愈流传千古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时,我总会多愁善感,忆起老家的香椿. 三十多年前的春天,父亲在一个名叫大宝湾的地方 ...
-
小时候经常吃柴火饭,那软糯焦香的锅巴团,我至今难忘那味道
#春日茶话会#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村办学校念的,那时候学校没有食堂,学生都是在家吃早饭.我家离学校远,小时候又贪睡,每次都是母亲千呼万唤,看时候不早了,才着急慌忙的爬起来,胡乱的洗把脸梳下头,又生怕 ...
-
陈方梁 | 老灶头
老灶头 作者:陈方梁 家乡于我们这一代不仅是精神的家园,也是偶尔回归的落脚之所,但整修过几次的老屋依旧抵不住时光的侵蚀,已难以承载不断开枝散叶.越来越多的家人聚集.几个兄弟商量后,在老屋后面原来养猪. ...
-
【阅读悦读丨散文】杨世莹《土灶香味浓》
[阅读悦读丨散文]刘爱斌<懵时寻得"喜来乐"> 文/杨世莹 [作者简介]杨世莹,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高级工,现任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南平市第五次党代会代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红薯的味道/黄建林
又到挖红薯收红薯的时节了,红薯的味道便悠然漫上心头. 红薯可以生吃.从泥土里刨出一颗红薯来,洗去泥沙,便可以一口一口咬着吃."咔嚓"一口,脆生生.甜润润的,虽然有点红薯汁黏着嘴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