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 慢性六病的证治】
相关推荐
-
乌梅丸不只能驱蛔,还可治疗很多疾病
乌梅丸方出自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等组成.该方寒热并用.气血平调.邪正兼顾,可清热祛寒.益气补血.安蛔止痛,为治疗寒热 ...
-
《刘绍武三部六病讲座(录音版)》读书笔记
黎崇裕读书笔记 医学就这两个核心:"准确的辨证,有效的处方"(第8页) 古代医学的辨证,连整体证和局部证也分不清.所谓整体证,就是太阳.阳明病等,就是整体上出现的证,它有易变性,变 ...
-
读《经方表证》 识人体阴阳
前些日子有幸获马家驹老师签名<经方表证>一书,细读之,书中娓娓道来,专业深刻而语气亲切,收获颇多.<经方表证>一书中对表证阐述非常详尽,不仅有理论体系的论述,有伤寒论条文的讲解 ...
-
【三部六病 慢性枢阳病】6
慢性枢阳病以枢部紊乱导致,整体气血紊乱,稍偏实热的慢性病理状态.辨析表部.里部.枢部表里两部的慢性病的病位重点较明确.如慢性表阳病以气血盛于上为主,慢性表阴病以气血亏于下为主:慢性里阳病以气血郁于中为 ...
-
【三部六病 慢性六病的存在形式和治疗原则】
慢性六病 慢性表阳病 慢性里阳病 慢性枢阳病 慢性表阴病 慢性里阴病 慢性枢阴病 慢性六病的存在形式 在临床实际中慢性六病有各自单独存在的情况,但大多是以复合的形式存在. 复合有两种情况: 一是本部病 ...
-
刘英锋 | 三焦腑病——热实结胸的证治概要与运用举例
六腑之一的三焦,作为脏象学说的特殊内容,在现行的脏腑辨证体系中,一直未得到充分展示而存在着疑惑.笔者曾从热实结胸的形成机理.部位特征.病性特点和立法处方等方面,剖析了该病与三焦腑证的内在联系,本文则根 ...
-
UC头条:实战! 六年慢性湿疹, 一张方子治根, 朱仁康的经验之谈, 值得学习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新编中医皮肤病治疗学> 你好,我是中医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二六)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三.痉病表现 [原文]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強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身体发热,脚发凉,脖子发硬, ...
-
孟河医派四大医家临证胃食管反流病相类病症的证治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整理分析孟河医派费马丁巢四家胃食管反流病相类病症的医案,研究孟河医派核心人物在胃食管反流病相类病症方面的证治规律,以求为现代医家用中医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相应的经验. 方法:运用频数分析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六)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原文]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得到太阳表风病的时候,我们讲"桂枝汤"是去风,如果你没有开去风的药,反而先开攻下药物,开攻下药物,包括利尿,包括大小承气汤.攻下的药会把 ...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治 被引量:1159作者 田锋亮 李延萍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治 被引量:11 59 作者 田锋亮 李延萍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2期2133-2135,共3页 萎缩性胃炎因病因及病程长短不同,所致的病机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 ...
-
三部六病全息方治疗53证
全息方治疗53症 主方由: 柴胡15克 黄芩15克 苏子30克 党参30克 川椒10克 甘草10克 大枣10个 丹参30克 百合30克 乌药10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