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字画的永恒传说
傅抱石(1904年—1965年),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 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他擅画山水,中年创为“ 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

体现在傅抱石的画中。大致有三重 点:首先是他最崇仰的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离 》,心仪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子“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结局,因而自号“抱石斋主人”,先生所作《九歌》图早已斐声遐迩。另一个重 点是石涛。先生青年时期编著《石涛上人年谱》,从上人的生活到作品,考据精详,故在艺术上受其影响也最深,且以石涛诗入画,随手拈来即成佳品。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傅抱石一直努力探索、解决传统笔墨如何面对新社会所要求的新题材问题,从根本上说也是如何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传统笔墨程式反映不了现实生活的需要,只能从现实生活中探寻、提炼新的表现形式,而“写生”成为“艺术源于生活”最直接、最便捷的路径。

傅抱石,刻有一枚闲章曰“往往醉后”。披露自己的大多数画作都得之于酒的帮助,往往是在醉后,灵感顿发,浓彩重抹,一气呵成。这说明,酒与傅抱石的画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傅抱石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

据1990年2月《名家翰墨》统计,上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集古斋售卖的傅抱石作品,四尺三开山水人物画价格600港币,丈二匹山水1800港币。香港集古斋1975年3万港币卖出的傅抱石《湘夫人》立轴,1980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拍至18万港币,1984年2月《水阁围棋图》拍至46万港币、《唐人诗意》册拍至160万港币。1989年1月《九张机》十一开册页在香港佳士得拍至310万港币。1994年内陆艺术品拍卖市场兴起,傅抱石画作行情稳步上升。中国嘉德1994年3月27日首拍,傅抱石《水乡》镜心,估价5万至5.5万元,拍至8.8万元。1995年北京翰海秋拍,傅抱石1961年《山水》横幅拍至330万元,创傅氏山水画作第 一高价。次年10月18日,中国嘉德上拍的傅抱石 1944年9月作、1953年为郭沫若祝寿的《丽人行》横幅拍至1078万元,创中国书画第 一个千万元纪录,掀起了中国市场傅抱石画作的第 一个高潮。
傅抱石成为最 先引导中国画走向世界的画家之一,对傅抱石来讲可谓受益匪浅:以写生为主的创作方式,成了傅抱石后来八年生命历程中的主要创作状态,从而构成了他第 二个“黄金八年”最为重要的特色。对此,傅抱石自称“在此之前,还没有过对景写生的习惯,一点把握也没有”,并提出了中国画写生的四个步骤:游、悟、记、写。东欧之行回国后,傅抱石受邀前往陈毅家做客。席间爱好诗词的陈毅深情诵读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傅抱石感慨良多,颇受启发。1958年4月,傅抱石接受苏联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的创作任务,选择了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意的创作,进而奠定了走向辉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