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术语-气血痰食辨证

(0)

相关推荐

  • 中医内科学 part 5(+病理脉象)

    水肿 水肿当须辨阴阳,风水越婢加术汤 湿毒麻翘赤五味,水湿五皮胃苓尝 湿热壅盛疏凿饮,脾阳虚衰实脾饮 瘀水桃红胃苓散,肾阳济生真武汤 浮脉类(脉位表浅):浮.洪.濡.散.芤.革 脉名 脉象特征 主病 ...

  • S(振荡)中医脉法的基础知识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那一块区域(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 ...

  • 健康术语-气之升降出入

    解读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人体之气是不断运动着的活力很强的极细微物质,它流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发挥其生理功能,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气的运 ...

  • 健康术语-气至病所

    解读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至病所,是指这种感应通过一定的手法,到达了病变部位而言. 气,是指经气:病所,即病本所在之处.如肺气上逆引起气喘, ...

  • 健康术语-气会

    解读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会聚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四十五难>:"腑会太仓(中脘),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 ...

  • 【孙光荣:诸病多生于“气血痰火湿食郁”,六方解忧】精

    六郁是指造成疾病的气.血.痰.火.湿.食6种病因,孙光荣教授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对朱丹溪"六郁"致病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1.气血失和--"孙氏益气活血安神汤" ...

  • 健康术语-三焦总司诸气

    解读 三焦为六腑之一,遍布全身内外上下肌腠之间,为水谷精气.津液和五脏六腑之气出入的通道.三焦能通行元气,虽然元气根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生,有"肾为气之根"之说,但必须经三焦而分布 ...

  • 金元名医朱丹溪:用“五药”治“六郁”,气血痰火湿食,一网打尽

    ‍‍ 在中医里面除了把体内器官大致分成五脏和六腑,还讲究着阴阳的平衡和气血运行的通畅,无论是哪一方面出现了失调,均会诱发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其中的气机升降失常,毕竟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中医临 ...

  •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消胀方”!专治胃胀胃痛,嗳气厌食,请牢记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 ...

  • 健康术语

    解读 指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五条五脏所属经脉,左右各五,一共十条经脉. 1.手太阴肺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

  • 神奇的五积散,治寒湿气血痰

    时方的代表作最出名的要属宋太医局汇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局方最出名的代表方剂除了补血补气的四物四君子,就当属燥湿化痰的二陈汤了.而在二陈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一个方剂也是宋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