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手记丨客不带客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杨德振

我曾写过一篇随笔《饭局尴尬》,引来一些朋友和文友的热议,他们有的说,要想避免饭局上的尴尬,一个人必须重视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礼仪和规矩,尊卑有序,主宾有别,还必须加上个人的自律、自明,注意吃相文明、语言得体;这些说的都非常契合我文中所倡导的内容,我表示认同。此文中我列举了多个在饭局中惹出尴尬的引因和场景,但遗漏了一个重要的、不被许多人注意和重视的尴尬细节和内容,那就是在别人请客时,你不要随便携带自己的熟人、朋友、亲友参加,免得场面尴尬,主宾均不痛快,闹出别扭,失了团聚和把酒言欢的雅兴。

我曾碰到一个尴尬的场面:一个朋友请客吃饭,他邀请的一个朋友又带了自己最好的两个朋友一起赴约,说是“临时碰到的”;只见请客的人眉头一皱,面露不爽,又不好当面拒绝入席,只好敷衍说:“加多两张椅子、两双筷子吧!”让临时来的两个人勉强挤进来;落座后,新增的两个人非常活跃,总是把别人的话题抢过去作了“归纳总结”,尤其让人难堪的是,他们俩对主人点的菜肴也在那里品头论足,指指点点,弄得请客人理也不是,不理也不是。菜肴定下来后,这两个人又说这道菜“忌口”、那道菜“过敏”,弄得请客人十分恼火,当场斥责那两个人“懂不懂规矩?”带这两个人来的那个朋友赶紧“打圆场”,扯了一下那两个人的衣袖,那两个人才没有继续“发表高见”了;一次好端端的熟人朋友聚会,最后被这两个临时来的人搅黄了,大家喝酒不能尽兴,请客人更是余怒未消,埋怨怒怼他那个带人来的朋友,不该把“自己的接待成本转嫁到别人头上”、“自己要买的单去搭别人的'顺风车’”;虽是气话,但听起来确实有一定道理。

类似在宴请中“客带客”的事例,我也曾碰到过许多次;最多一次,请一个朋友吃饭,那个人带来了九个人,我一气之下,拒绝买单,直接把单给那个朋友,说:你的“客户”你买单,下次我再单独请你。朋友一脸愕然,最后只能接受自己买单的事实。此事过后,这个朋友与我渐渐联系少了,我更是巴不得离他远点,“眼不见为净”。

这种在交往中的细枝末节,看起来是不拘小节的细微小事,实质上并不是一件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它关乎到你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向度和稳定度,说起来并不是一件可以随心所欲的小事;别人请客,请你去赴宴,是你俩的情分体现所在;你带个陌生人去,就有“你拿别人的饭局,还你自己的人情”这个嫌疑,变相增加别人的负担和交际成本,自己去占便宜、去讨好人情,终究会落下诟病;尤其大家原先都很熟知的朋友在一起,无拘无束,突然穿插进来两个或几个陌生的面孔,让人拘谨甚至难堪是必然的;请客人就算再豁达、开朗、人情练达,怎么可以忍受一、二个陌生人在餐桌上指手画脚、说东道西、出言不逊呢?!

中国古人有句俗话:“客不带客”;说的是别人请你吃饭,在未征得请客人同意或知晓相邀情况下,你千万不要再带额外的人赴约,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规矩,也是一种不成文的禁忌;如果不清楚这点,只顾自己随意和痛快,随意带人赴宴,最后在饭局上弄出尴尬和出尽洋相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要小觑一、两次这样尴尬场面的出现,别人如果往深处一想,往往觉得你这个人的人品可能存在问题,处事轻挑,以后再也不会与你交往了,更不会与你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了。因大大咧咧或处心积虑去占别人便宜而失去朋友,多么可惜和不应该!

不带客赴宴,不为难别人,才是最舒适的人际关系和朋友相处之道。

二0二一年六月二十日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0)

相关推荐

  • 喝酒这种事,三四个人最自在,人越多越寂寞!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青岛一位美女作家写下的话,心中颇有感触,故以此为题记之. 她原话是这么说的: "喝酒这事,三四个人最自在,人越多越寂寞!" 原来,她晚上应邀参加饭局,结果去了后才发 ...

  • 记一次尴尬的饭局

    记一次尴尬的饭局

  • 办事规矩大于人情

    办事规矩大于人情

  • 客不带客

    作者:杨德振 我写过一篇随笔叫<饭局尴尬>,引来一些朋友的热议,他们表示,要想避免饭局上的尴尬,就必须重视传统的礼仪和规矩,还要注意吃相文明.语言得体等.这些观点我都认同,此外,还要注意一 ...

  • 作家手记丨莫让“中年沦陷”的感觉带偏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杨德振 与几个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在一起吃饭闲聊,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谈到时下的一个热门词汇"中年沦陷" ...

  • 作家手记丨长寿的价值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杨德振 我的父亲今年七十八岁了,在大别山里一直劳作不止,闲不下来.我们做子女的多次劝说他,目前年事已高,不必太劳累. ...

  • 作家手记丨小蒲扇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杨德振 路过一个杂货摊,看见一个商贩正在推销蒲扇.现在才四月初,广州的天气尚未到"扇蒲扇"的时候 ...

  • 作家手记丨雕琢时光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杨德振 日月如梭,岁月蹉跎,慵懒的日子带走的是激情和年龄的秘密,留下了零零碎碎.深深浅浅的时光记忆:曾经发光的额头铺 ...

  • 作家手记丨同名之惑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杨德振 今天中午同几个作家朋友吃饭,大家边吃边聊,不苟言笑,相谈甚欢.其中有一个女作家,刚从佛山某杂志社调到广州,在 ...

  • 作家手记丨乐与忧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杨德振 乐与忧是人生存状态呈现出来的两项样本和形态,是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客观世界里的投射和反映.它决定一个人幸福程 ...

  • 作家手记丨穿上军装去报国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杨德振 一九八二年八月底,我高考落榜后,心情郁闷,便去各位同学家串门并小住.爷爷是大队猪厂厂长.共产党员.贫协主席, ...

  • 作家手记丨给风留个洞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杨德振 黄昏下班时,走路经过越秀山足球场.足球场三面环山,处在山洼之中.运动场的一头靠山,半山顶上竖着一块长八十米.高 ...

  • 作家手记丨积小善为大善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杨德振 元月上旬,广州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几天极寒天气,只有一.二度.在那极寒几天里的一个晚上,七点钟左右,我下班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