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往事:儿时的池塘
相关推荐
-
当年,青岛的老四方区发电厂那里,曾有一个磨电湾
老青岛人,一般知道,青岛市曾有过一个四方区. 老四方区的人,尤其是住在海边,喜欢下海的老四方区人,一般还都知道,四方曾有一个磨电湾. 磨电湾,说来是个海湾,但更确切地说,就是青岛发电厂靠着它厂址的西北 ...
-
小小池塘
读了季老的<清塘荷韵>一文,不禁想起了我家乡的那方小池塘了. 池塘位于村东头,面积不是很大,但很方正.三面都被茂密的芦苇所包围,只有北面是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几株古柳静卧在那里,似是几位 ...
-
池塘
池 塘 外婆家院门左侧是一池塘,大的水流来自几百米外的水库,小的水流来自塘边的一眼泉水.我曾经非常痴迷那里,每天上学放学都会在那泉眼处逗留一会儿.其实,名为泉,只不过是三两股清水从地表处汩汩流出,在 ...
-
(启书原创)年的韵味系列之四——竭泽而渔
年的韵味系列之四 竭泽而渔 过年吃鱼,取的是"连年有余"的寓意.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至今影响着我们.那些当年为过年捕鱼而为的点滴,在记忆中依然那样的清晰. 当年,乡下承包鱼 ...
-
鲁北往事:过年走亲戚
一提到过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走亲戚,走亲戚是我们博兴当地的方言,就是亲戚之间互相走动拜年的意思,然而依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走亲戚得是男孩儿,未出阁的小女孩不走亲戚,所以作为女生的我来说其实没怎么走过亲戚 ...
-
鲁北往事:窑厂岁月
小时候,经常听老家人说:"好男不上窑厂,好驴不进磨房."并不是说在窑厂干活的男人都不是好男人,拉磨的驴就不是好驴,而是说窑厂的活儿太累,但凡有点其他的出路,哪个男人也不愿去窑厂受那 ...
-
鲁北往事:村里来了要饭的
爷爷七岁去要饭, 爸爸七岁去逃荒, 今年我也七岁了, 高高兴兴把学上. 幸福全靠毛主席, 翻身不忘共产党.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时候一篇课文里的一段顺口溜,说的是在万恶的旧社会许多老百姓摆脱不了要 ...
-
鲁北往事:挑水那些事儿
印象中村里有两口水井. 最早的那口水井在老村的北边,顺着村子中央那条通往姥姥家的南北路一直往北走,过了小桥,经过一片场院,大约一里多地就到了.水井就在路的东侧,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水沟.井台周围长着几棵老 ...
-
鲁北往事:上河工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上河工"这件事不会有什么印象,对"河工"一词也会感到陌生.河工,是整治河道等工程的总称,是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
鲁北往事:上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方政府经常利用"春冬两闲"时节,组织辖区内18-45岁的青壮年劳力,实施一些沟渠开挖.水库修筑.黄河坝增高拓宽以及对现有沟渠.水库底部的淤泥予以清理.外运等大 ...
-
鲁北往事:取水记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课堂上,正在进行一篇题为<扁担的一生>的阅读训练讲解.文章题材距 ...
-
鲁北往事:挑水
"铁大汉踢了鞋,唱着去,哭着来."这个谜语一说出来,许多八零后以前的人们马上都会说出来答案.对了,答案就是挑水,因为生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挑过水.去挑水的时候,两只空铁水桶前后左右 ...
-
鲁北往事:卖猪
小时候,家里的院子西南角有一个猪圈,上面是三个平方左右平台,下面是两米多深的粪池,中间一个斜坡马道.年初买一只猪仔,年末出栏卖了过年,秋后还能挖出一坑猪粪上农田.不仅我家这样,村里家家都如此,并且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