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原文 译文(十)

(0)

相关推荐

  • 道之“三宝”

    三宝是说三项宝贵的德行或原则,这里是指老子所谓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见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

  •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3) | 世界道学网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3) 第五十一章     养德     老子曰: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 ...

  •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如何理解?

    说说"虚其心"吧. "虚其心":使人心清静空虚."少私寡欲". "欲",<道德经>中,是怎样讲的? &quo ...

  • 最新版本 老子道德经新编二十篇2021版

    老子道德经新编二十篇2021版 <道德经>,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著,全面阐述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也包括治国和修道的原则及方法,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 ...

  • 道德经解读: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说,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留下残余的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怨恨,这能算作和善呢?所以有道的 ...

  • 《吕氏春秋》原文 译文(二十二)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 ...

  • 《吕氏春秋》原文 译文(十)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 ...

  • 『孙子兵法』原文译文: 《孙子兵法》地形第十

    地形第十原文:[地形第十]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 ...

  • 《荀子》原文 译文(十)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荀子成就人文同类之道,包括:天与人的关系.性善与性恶的关系.心与道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圣王之道.为学之道.政制之道.富国之道.君臣之道.强国之道.礼 ...

  • 《淮南子》原文 译文(十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汉代淮南王刘安招集宾客集体创作的一部道家名著. 淮南子卷十五 兵略训 [原文]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 ...

  • 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 译文)

    鬼谷子:本名王诩,战国时期卫国人.其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是中国春秋战国史上一代显赫人 ...

  •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 原文 译文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 原文 译文 原 文 译 文 告汝子敬:吾察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父不亲教,自古有之.今述<笔势论>一篇,一篇,开汝之悟. 凡斯字势,犹有十二章,章有指归,定其模楷,详 ...

  • 《淮南子》原文 译文(十二)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汉代淮南王刘安招集宾客集体创作的一部道家名著. 淮南子卷十一 齐俗训 [原文] 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性失然后贵人,道失然后贵义.是故仁 ...

  • 《搜神记》卷二十(原文译文)

    卷二十 全屏晋魏郡亢阳,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孙登见曰:"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疽,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疾痊, ...

  • 『国学』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译文』

    『国学』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