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91):逼真非真探文章 高端包装仍为仿
相关推荐
-
杭州博物馆藏明清文玩玉器赏析
图一 中国采玉.用玉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杭州先民就已在劳动中发现并利用玉.良渚文化中的神秘纹饰和惊人的制作工艺,见证了杭州地区玉文化的辉煌历史.玉石因其温润冰洁的特性,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巫 ...
-
古玉识趣(88):虽然高仿近逼真 仍留破绽辣眼睛
原创一夫之2020-02-29 18:09:15 一件标注为"汉代螭龙纹玉佩"的玉饰件(图1),看上去美美的: 图1 既然漂亮,不妨换个角度再欣赏欣赏(图2): 图2 图2-2 展 ...
-
古玉识趣(84):螭龙无神见新仿
原创一夫之2020-02-16 12:38:47螭谷纹双面璧(图1): 图1-1 图1-2藏友"信仰既态度"的藏品(图2,以下简称"此璧",参见<古玉玩味 ...
-
古玉识趣(54):莫说仿古无玩性 察仿方可识得真
识古玉重在一个赏字,欣赏其工艺的古拙精巧,欣赏其形制纹饰的时代特征,欣赏其沁入的自然美丽,欣赏其皮壳沧桑散发出的老旧光华--如果静心仔细品味了,即使隔着橱窗依然为我所有--因为已经读懂了它的历史.如果 ...
-
古玉识趣(2):弯是弯龙非龙个中韵味大不同
一夫之 本公众号曾经发过<古玉学步(5):图说古玉地弯形变不可仿>一文,说"有一种玉器当初造型就是(折)弯的,像海昏侯墓的卷体玉龙,简直是凤毛麟角,几乎千载难逢",哪知 ...
-
古玉识趣(102):逼真蚀料仿风化 细察塌缩留仿砂
赏玉是一个静心陶冶的过程,辨玉是一场历练眼力的考试. 赏玉,要充分掌握古玉沧桑的全部特征而又能够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才能辨识于毫末之微.不漏真误假,免于失之毫厘谬至千里. 一件高古式素玉琮(图1): 图 ...
-
古玉识趣(63):貌似西周玉璜龙 纹饰怪异非古工
原创一夫之2019-05-09 12:52:16 西周双龙首玉璜(图1,以下简称"此佩"): 图1 粗略看带齿脊的西周形制.灰皮上隐约似包浆.常见的双龙首纹,似乎韵味古朴了.如果说 ...
-
古玉识趣(65):真仿同形皆龙环 形似神非岂一般
原创一夫之2019-08-10 09:23:32 有些玉雕,再美也与古无缘. 安徽天长博物馆藏三角圩1号墓出的土玉龙环(图1),堪称经典之作.精妙绝伦(参见<古玉玩味(67):堪称经典雕玉龙,精 ...
-
古玉识趣(68):回流非为古物证 上拍不保到代真
原创一夫之2019-10-13 15:58:03 一件上拍的战国玉剑珌(图1): 图1 初赏满满的战汉形制.出土附着的生坑特征.饱满的黄褐色沁和开窗显露的深绿碧玉,妥妥的战汉玉剑珌风格. 拍品说明三项 ...
-
古玉识趣(80):或遇仙图近逼真 上手观摩真仿分
原创一夫之2019-12-29 10:03:41 古玉辨识以上手观摩为准,虽然现代各类技术设备能够将清晰图片基本准确的远程传送,但是仍然难免图片失真(仙图),所以图辨仅仅是不得已而为之一赏而已. 玉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