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二八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二八
5月8日 二八:服桂枝汤,不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服了桂枝汤之后,没有流汗,脉反而洪大的,这就是桂枝汤的力量不够,病人心脏的力量不够,要 ...
-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四九)
倪师:你好,你有什么问题. 患者:我就是发热,已经有九年了. 倪师:你感觉到全身发热. 患者:有时候温度高,有时候温度低. 倪师:有没有流汗? 患者:像现在,早上有点出汗. 倪师:运动出汗还是自然出汗 ...
-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四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
-
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II(倪海厦扶阳论坛演讲9)
蓝字 五.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续) (二)以身体的恶寒.发热为依据来判断 那身体的寒热怎么判断?比如说病人怕热,我们就要问他热的时候口渴不渴,如果口渴,那问他喜欢喝冰水还是热水?说只喝冰水.那 ...
-
如何选择祛实、攻坚的药物(I)(倪海厦扶阳论坛演讲5)
下面给诸位就如何选择祛实的.攻坚的药物稍微做一下整理.我们选择祛实攻坚的药,第一个是麻黄.桂枝去表实.病人恶风,有汗,告诉你说风吹到身上我很难过,那么用桂枝就没有疑问,非桂枝不足以去:如果病人恶寒,没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二十
4月30日 二十:「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需识此,勿令误也. 中风束肌的状况,就是病人有恶风,有流汗的现象,所以小孩感冒,一摸有流汗,就是桂枝汤证. 如果病证在肌 ...
-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五十)
倪师双手摸着病人的右手,右手摸手背,左手摸手心. 倪师:还好,(随后又摸了一下病人的额头)都还好,手比较凉一点点.(起身走向黑板) 倪师:诸位,知道他为什么十二点钟开始.(全身酸痛)我们先开处方给他.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三: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
七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五:仲师言胃,肠亦包括在内
6月30日 七五: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汗发太多后,身体虚掉了,这恶寒是表的恶寒,人身体虚掉了就有怕冷的现象,这种人用温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四:常常吃茯苓的话,寿过百岁
6月29日 七四: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
《伤寒论》六经条辨内容
六经本身即是专门的系统,只是医圣在<伤寒杂病论>中没有加以"明确的说明",这也正如人类虽发明了钻木取火,而没有说明摩擦生热一样!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五
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一
十一:「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因为病在阳,六天足尽,到第七天的中午,事实是足六天,就是巳时到未时,中午的时候解掉. 所以开给病人处方的时候,如果是太阳病,晚上九点吃药下去,十点的时候,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
十:「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头痛,如果自己会好,一个星期就好了,感冒到第七天还没好,就要赶快去看医生了. 太阳病,有时候传阳明或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九
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如果白天得到的病,就是发于阳,过一个晚上,就是第二天了,所以如果足足六天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