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七)

    <伤寒论>第32条辨: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太阳与阳明合病,没有下利的现象,但是,出现了呕吐的现象,要加半夏. 我们常会遇到三阳并病,太阳, ...

  • 脚后跟痛--己卯.针灸篇13下.【足太阳膀胱经之仆参穴(脚后跟痛)】

    36 - 足太阳膀胱经之仆参穴(脚后跟痛).申脉穴(治癫痫).金门穴(郄穴).京骨穴(原穴治头痛) 昆仑穴下来就是仆参穴.仆参穴治足跟痛 或脚后跟痛.昆仑穴是下到骨头旁边,昆仑在外踝裸跟大筋的中间,从 ...

  •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伤寒论有很多讲述下之后的问题,相关条文多达90条.其中讲太阳病的很多误治就是讲下之后出现的问题,相关的条文有57条之多.也由此可见,太阳病很容易引起误治,而使用下法治太阳病更是最常见的误治. 本条文也 ...

  •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四二)

    倪师:白虎汤除了是寒凉的药以外,白虎汤是阳药,(看着刘力红)攻坚的可以用的,对不对. 刘力红:后面压应该是第几椎? 倪师:哦,第三椎.对,(凤华转过身)背面. 倪师:你坐在这边来,我们两个换个位置,我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三: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

    七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五:仲师言胃,肠亦包括在内

    6月30日 七五: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汗发太多后,身体虚掉了,这恶寒是表的恶寒,人身体虚掉了就有怕冷的现象,这种人用温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四:常常吃茯苓的话,寿过百岁

    6月29日 七四: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五

    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二

    十二:「中风」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如果得到伤寒中风,吃了药,表证去掉了,病人还不了了,也就是精神萎靡,很不爽,精神还没完全恢复,如果不吃药,十二天会好. 如果吃开心汤,心情好,病马上就好了,所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六

    十六:「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证就是这四个症状头痛,发热,有汗,恶风,风吹得很难过,为什么? 因为病在肌肉上面的时候,肌肉被束缚住了,皮肤表面的能源(固表力)没了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九

    十九:「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视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一般的原则来说,当病邪在表,例如有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恶寒.发热等,我们用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九

    4月29日 十九:「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视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一般的原则来说,当病邪在表,例如有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恶寒.发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六

    4月26日 十六:「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证就是这四个症状头痛,发热,有汗,恶风,风吹得很难过,为什么? 因为病在肌肉上面的时候,肌肉被束缚住了,皮肤表面的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