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九
相关推荐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15,16条
今日学习 <伤寒论>第15条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今日学习 太阳病,下之后,太阳病为什么用下法呢,当时病是不单一,而且是大便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
伤寒论第十六条辨: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温针:针灸的一种方法,用针针于一定穴内,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以冀发汗. 坏 ...
-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伤寒论有很多讲述下之后的问题,相关条文多达90条.其中讲太阳病的很多误治就是讲下之后出现的问题,相关的条文有57条之多.也由此可见,太阳病很容易引起误治,而使用下法治太阳病更是最常见的误治. 本条文也 ...
-
十六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 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 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 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九
十九:「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视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一般的原则来说,当病邪在表,例如有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恶寒.发热等,我们用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三: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
七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五:仲师言胃,肠亦包括在内
6月30日 七五: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汗发太多后,身体虚掉了,这恶寒是表的恶寒,人身体虚掉了就有怕冷的现象,这种人用温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四:常常吃茯苓的话,寿过百岁
6月29日 七四: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六九、七十
6月25日 六九: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七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六九条的发汗发太多的,一定是麻黄汤,麻黄汤把胸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五
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
十:「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头痛,如果自己会好,一个星期就好了,感冒到第七天还没好,就要赶快去看医生了. 太阳病,有时候传阳明或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二
十二:「中风」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如果得到伤寒中风,吃了药,表证去掉了,病人还不了了,也就是精神萎靡,很不爽,精神还没完全恢复,如果不吃药,十二天会好. 如果吃开心汤,心情好,病马上就好了,所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六
十六:「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证就是这四个症状头痛,发热,有汗,恶风,风吹得很难过,为什么? 因为病在肌肉上面的时候,肌肉被束缚住了,皮肤表面的能源(固表力)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