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相关推荐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9
这一篇文章,我们继续学习<伤寒论>后面的内容,照例先看条文: 十六.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 ...
-
远怀说伤寒(32)——条文卌二、三、四
原创 远怀中医 星光片羽 昨天 条文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条文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条文44.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 ...
-
四十三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 这一条是太阳病误下,邪陷胸肺致喘,且太阳表证未解的证治. 太阳病为表病,未言伤寒还是中风,但不论伤寒或者中风,都应当解表,反用下法,属于 ...
-
远怀说伤寒(15)——条文十八、十九、二十
原创 远怀中医 星光片羽 1周前 18.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按:"解"即为解题的解,有问题就得解开啊,解便是解决问题,解肌就 ...
-
喘家,作桂枝汤,
星期天晚上八点课程通知 第二十条原文解读,"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虽只有十二个字,但字字见斤,此条文虽短,但是他的承前与启后的意义比较深远,他又延伸出来的无字之文呢?文天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3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 ...
-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指素患喘病的人。)作,桂(子)〔枝〕汤加〔厚朴〕杏(仁)〔子〕佳。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指素患喘病的人.)作,桂(子)[枝]汤加[厚朴]杏(仁)[子]佳.原文43.18 [郑论] 按外邪蔽束肺气,法宜解表,表解已,则气 ...
-
汗出而喘时,麻杏石甘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对比
汗出而喘时,麻杏石甘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对比: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有医家认为"无大热者& ...
-
经方百案研读 案027:干咳而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经方百案研读 案027:干咳而喘(桂枝厚朴杏子汤) 金梅 吕旭升 干咳而喘 桂枝厚朴杏子汤 二七 干咳而喘 [原文] 刘某,男,33岁,内蒙古赤峰市人 ...
-
伤寒论条文“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注解
伤寒论条文"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注解 这个条文倪海厦的资料中显示为"火逆,烧针汗之,因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搜遍所有古籍 ...
-
跟师一日一得之临证取象(35)下观地|天气下为雨与老人痰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脉法依据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天气下为雨与老人痰喘 有位老爷子哮喘多年,冬季发作频繁,一受凉痰浊就多,咳吐不干净,晚上常常被痰浊扰醒过来. 日咳三焦火,夜咳肺间寒. 老年人晚上咳喘厉害,必是胸肺阳气不够,痰浊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34、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34.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葛根半斤.黃芩三兩.黃連三兩.甘草二兩炙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 ...
-
一、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原文234
一.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原文234 [郑论] 论阳明病,汗出多,脉应长大,今脉迟而汗出多,殊属不合.又到微恶寒,表未解,可发汗,明是太阳寒邪,初入阳明,寒邪尚 ...
-
二十九、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即治疗痞证。痞:痞块、痞积,腹中可触摸之硬块,伤寒病等会发生此症状。),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二十九.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即治疗痞证.痞:痞块.痞积,腹中可触摸之硬块,伤寒病等会发生此症状.),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原文 ...
-
伤寒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精解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劈)十二枚,附子(炮,去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