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卷三·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

(0)

相关推荐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儿科篇

    上篇 儿科者,有别于阴阳五行也,是以男女之合,孕事而动,十月之际,赤子血肉,见一阳而生,非以纯阳而论,木动,遵血肉为本,是以乳生.三月,三骨合,二阳见,金就,遵以气为本,肌肤而后感,是以婴儿体触坐爬. ...

  • 经方:生姜泻心汤(心下痞,肠鸣下利)

    生姜泻心汤 [原文]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 ...

  • 经方:甘草泻心汤(心下痞,下利无肠鸣)

    甘草泻心汤 [原文]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运气学在医学上临床应用探析之火运太过不及发病与治疗

    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五运之论称:"夫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运行升降之常道也.五运流行,有太过.不及之异:六气升降,则有逆从.胜复之差.凡不合于德化政令者,则为变眚,皆能 ...

  • 【中医】伤寒论整理表格版

    伤寒论整理表格版特别提示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桂枝汤(56.91.276)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枣十二枚 甘草二 ...

  • 44少阳胆经坏病结胸痞证方--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 (方见前) 伤寒十余日之久,复往来寒热.此少阳经病,病结在胃.宜大柴胡汤解少阳之经,兼下胃热.若外无大热,但结胸者,此乃水结在胸,头上微汗出,即水气上蒸之故.宜大陷胸汤下水也. 半夏泻心汤 ...

  • 《伤寒说意》卷二·太阳经坏病

    提纲 (卷二) 太阳经病,风用桂枝,寒用麻黄,风寒双感,用桂麻各半.中风而火郁,用大青龙,伤寒而水郁,用小青龙,表解而内燥,用白虎,表解而里湿,用五苓,表退而热结血分,用桃核承气.抵当汤丸.治之不误, ...

  • 《伤寒悬解》卷五——太阳坏病结胸与痞证

    伤寒悬解卷五 太阳下篇二十五章 太阳坏病结胸痞证 太阳之病,不解于太阳,而入阳明之腑,太阴之脏,寒热之偏胜,危机伏藏,是皆太阳之坏病也.然悠忽失治,离表传里,俟其入于阳明而用承气,入于太阴而用四逆,犹 ...

  • 《伤寒悬解》少阳下篇之坏病——小建中汤

    卷九少阳下篇 少阳经下篇十六章 柴胡 少阳坏病 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故宜小柴胡,半表半里治之.而半表之阳盛,则小柴胡之黄芩不足以清表阳,而人参反益半表之热,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是也.半里之阴盛,则 ...

  • 《伤寒悬解》少阳坏病——结胸与痞证

    少阳坏病结胸痞证五章 病在少阳,或入阳明之腑,或入太阴之脏.将入阳明,而经证未罢,下早则为结胸,将入太阴,误下则为痞,与太阳之结胸.痞证由来正同也. 1 师言经证未罢,下早而为结胸,感觉不妥,经证未罢 ...

  • 《伤寒悬解》卷三·太阳经上篇

    太阳本病 足太阳膀胱经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阳膀胱经所属穴计有: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 ...

  • 从零开始学伤寒(七)太阳之为病

    言行如一,从对自己诚实开始. 这是源寶每天原创更文第一年第273篇. 1.太陽之爲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伤寒论以六经辩证,就把整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

  • 35荣卫坏病结胸方--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 大黄 芒硝 甘遂 表未解而误下,荣卫经气下陷不升,则成协热下利.陷而复升,将水与热结于胸间,心下硬痛,脉沉热实,短气烦燥,心中懊憹,则成结胸.硝黄攻结热,甘遂攻结水也. 大陷胸丸 大黄 芒硝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之五苓散证

    昨在发的图不清晰,今天附上两张清晰的大图 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十一章 太阴以湿土主令,阴盛之人,病在太阳,表郁则湿动,然不经误治,则胃阳未亏,湿气之作,犹俟渐成.及夫汗下温针,阳亡阴旺,湿邪勃兴,土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