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贺绪林的《马家寨》

知道贺绪林先生的名字也早了,因为在报刊杂志上经常见到他的名字,看到他的书讯。从1994年起,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仿佛进入了小说创作的井喷期,《兔儿岭》《马家寨》《卧牛岗》《野滩镇》《最后的土匪》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不断刷新人们对他的认识。
也断断续续地看过以他的小说《兔儿岭》为蓝本改编的30集电视连续剧《关中匪事》(又名《关中往事》),也经常会哼唱起电视剧片头曲中那句“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经典唱词。
但是,总觉得能写好故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无非也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在某次拜访周海峰老师的时候,听到他对于小说创作过程的介绍,对贺绪林的介绍,尤其是后来听到那个《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的著名演讲之后,我开始用新的目光去审视这个会讲故事的人——贺绪林。
在国庆节三天,我推掉一切事务,静下心来读了贺绪林先生的《马家寨》一书。现在就我自己读了这本书以后的点滴感受记录如下。
忘了是哪一部小说的首页上“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作者通过小说来记录一个特定地域社会发展的脚步。民国时期,因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所以关中匪事成患,我们乾县也不例外。当时乾县有名的地主土匪计有23人,其中以东乡王尊娃、西乡朱全娃、南乡赵恒娃、北乡张熬娃最为著名,时称“乾县四大娃”。在我们灵源镇佛留村也有土匪见财起意,半路上谋人性命,最后被对方寻仇致死的故事传说。当年听人说起这段故事时,也是惊心动魄。贺绪林先生这本《马家寨》是对关中西府民国年间匪患的历史再现。在这部小说的背后我看到了民国时期流窜于乾州(乾县)、有扶风、邰县(武功)、彬县、永寿、麟游地区的土匪的影子。
小说是记录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在小说中记录了很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且富有生命力的方言俚语,这些方言俚语至今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麻达”“我让你二两酱,你当我认不得称”“打日塌了”“瓷锤”“先人”“崽娃子”“涝池大,鳖就大”“胆大的能给天做楦子”“活叵烦了”“狼是个麻的,不是灰的”“吱哇”“心头有鸡毛翎子在扫,舒坦得要命”“淌尿水(流泪)”“娃样子”“瞎(ha)怂”“尻(gou)渠子”“走到哪达算那达(随遇而安的意思)”“街楦子(街霸)”“鳖(软)人”“有牙没锅盔,有锅盔没牙”“鑱(chan)火”“他不是平处卧的,我也不是吃素的”“黄皮囊肉”“立客难打发”“没名堂的事”“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晚夕”“黄土雍到脖子(下巴)了”“在脚底转磨磨”“毛客”“人尖子”“禳解(治)”“圪蹴”“人来疯”“心疼(漂亮)”“敲明叫响”“踅摸”“有眼不识金镶玉”“灰鹁鸪”“瓜怂”等。这些语言的运用,让人倍感亲切不少。
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田老二胳膊抬起来后放不下来,多方医治无效,最后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找金先生。结果,金先生看了半天后,也不给他抓药,却一把人家扯下了田老二的裤子,下了众人一大跳,田老二也没有料到金先生这一招,为了不当众丢人,就赶紧去提裤子,结果发现自己的胳膊好了。但是这个怪办法确实治好了田老二的病。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也许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扯下田老二的裤子其实是转移了田老二的注意力。这故事我在以前也听人说过,听过也就是听过,只是当做一个笑料,却没有想到被先生写入了小说,用来说明金先生医术高明,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遗憾的是,尽管和白鹿原有多相似之处,这部作品反映的也是一个村子的两个家族(马家和冯家,其实原本是一个家族分化而来)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奸邪也有忠厚之人,有地主也有普通老百姓,有官兵也有土匪(尽管很多时候兵匪一家,祸害百姓,但又相互之间提防、算计着对方)。但是一部25万字的《马家寨》读完之后,我并没有当时读完陈忠实《白鹿原》时的那种心灵震撼,甚至没有读完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中那个能剪出孕妇肚子中的小宝宝的剪纸天才(一个小女孩)饿到极点却因最后的两碗羊肉饸烙被撑死时的那种痛惜,虽然这个马家寨也是一群悲剧式的人物,也有一群不能完全主宰自己命运的血性汉子。
因为作者想通过这充满着爱恨情仇的故事情节告诉人们什么人生的哲理或者社会发展规律,却不是很清晰明了,也就缺乏了上述小说所具有的深厚感,沧桑感。我们不仅需要一个只会讲故事的人,更需要一个懂得讲清楚故事的人,如果这个讲故事的人能多一分幽默,能多一份口才,多一些行止得当,能多一些体态语言,那就更好了。
(0)

相关推荐

  • 夜书房故事 | 胡洪侠:马家辉的“小说季”又来了

    <鸳鸯六七四>,马家辉著,花城出版社2020年9月版 收到家辉寄来的<鸳鸯六七四>好多天了,今天也还在读,只是还没读完.天天忙一些七荤八素,常常顾不上"六七四&quo ...

  • 蘑菇:城南旧事【04同题·小说】

    城南旧事 文/蘑菇 半个小时前马桂珍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是<8旬老人被亲儿子活埋,我们老了靠谁养?>稀稀落落的几个点赞,她看了又看全是那几个老伙伴.再往前翻上一条朋友圈还是篇鸡汤文 ...

  • 【北方故事】孽情

    北方原创故事 Original story of the North 你有喜欢的奇闻故事吗?能把你喜欢的传奇故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感受传奇故事的魅力-- 岁月酽然,初恋如酒.想起一句歌词: ...

  • 流离数载,最后还是你

    婉君 听歌,来回忆一下剧情吧 婉君,八岁的小新娘,冲喜与伯健有了夫妻之名.但婉君在和周家三兄弟相处过程中,渐对老二仲康产生好感.仲康日渐长大,在家人的逼迫下,同意了与世交宋家小姐蓝萱的婚事.感情的事就 ...

  • 波澜壮阔河洛图,循循善诱育人经

    端午节小长假,宅在家里,一口气读完了李佩甫先生的长篇小说<河洛图>.这是读李佩甫先生写的第二部小说,第一部小说是<生命册>,讲的是当代读书人在时代大潮中下海经商,沉浮蜕变的故事 ...

  • 【文苑两周岁特刊】诗的故乡 梦的远方 ---写在《泾苑》公众文学平台上线两之际 / 王宏民

    诗的故乡  梦的远方 ---写在<泾渭文苑>公众文学平台上线两周年之际 王宏民 被关中平原上的生灵奉为母亲河的泾河渭水,其交汇的地方在陕西省西安市的高陵区距离马家湾不远的地方.由于流域植被 ...

  • 马家寨村民祭祖时有意外发现,考古专家表示:这是大人物的坟墓

    马家寨村民祭祖时有意外发现,考古专家表示:这是大人物的坟墓 文 | 韦爵爷 贵州有个马家寨,这里四面环山,交通闭塞,村民朴实,而且这里的人都部吴,没有一个杂姓,因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坟和坟山,所以每 ...

  • 贵州马家寨发现陈圆圆墓,墓主明明姓聂,为何专家确认是陈圆圆?

    贵州马家寨发现陈圆圆墓,墓主明明姓聂,为何专家确认是陈圆圆? 文 | 韦爵爷 陈圆圆这个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女性,很多史学家评价她是红颜祸水,是她让李自成失去了大好河山,但是更多的文人 ...

  •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耀南村马家寨村(彝族)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耀南村马家寨村(彝族)

  • 贵州“马家寨”一块墓碑揭示了陈圆圆的谜团2

    经对墓碑的解读,以及马家寨人所提供的资料得知,原本吴三桂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吴应熊是清朝的驸马,在吴三桂起兵后被杀.二儿子名叫吴启华,早些日子削发,不久后就还俗了.吴三桂身后,孙子吴世藩在衡阳继位,后自 ...

  • 贵州“马家寨”一块墓碑揭示了陈圆圆的谜团1

    一座深山的小村庄,发现一块神秘墓碑,揭开了几百年前的谜团 贵州省岑巩县,有一个名为"马家寨"小山村,它只是一座不知名的墟落,却因一块隐秘墓碑的呈现,不单使其名声远播,并且揭开了一个 ...

  • 读通鉴(278)司马家开启中国千年之祸

    读通鉴(278)五胡乱华 永嘉元年丁卯,公元307年 春,正月,癸丑,大赦,改元. 吏部郎周穆,太傅司马越的姑姑之子,与其妹夫御史中丞诸葛玫劝说司马越说:"主上之为太弟,张方的意思.清河王本 ...

  • 读通鉴(288)司马家与王家的明争暗斗

    读通鉴(288)王与马,共天下 太兴元年戊寅,公元318年 春,正月,辽西公段疾陆眷卒,其子皆幼,叔父段涉复辰自立.段匹磾自蓟前往奔丧:段末柸宣言:"段匹磾这次来,想搞篡位." 段 ...

  • 读通鉴(293)司马家的精英人物

    读通鉴(293)东晋明帝是司马家数得上的优秀人物 太宁元年癸未,公元323年 春,正月,成国李骧.任回寇台登,将军司马玖战死,越巂太守李钊.汉嘉太守王载皆以郡投降于成. 二月,庚戌,葬元帝于建平陵. ...

  • 读医撷菁(三家医案合刻•薛雪医案)-- 马大正

    *骨小肉脆,定非松柏之姿,脉数经停,已现虚劳之候.先天既弱而水亏,壮火复炽而金燥.岁气一周一损,岂容再损.秋风乍荐,已伤难免重伤.证具如前,药惟补北,非敢说梦,聊以解嘲. 生地  沙参  地骨皮  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