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和邯郸两战之后,赵国为何还能再次崛起?
相关推荐
-
春秋战国时秦晋争雄及影响(3)
秦始皇即位及灭六国成一统大业 并韩灭赵 秦在发动攻赵之前,即依李斯.尉缭之谋,以间谍挑拨活动,挑起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待燕赵战起,秦国即借口援燕抗赵,开始对赵进攻.秦军从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赵,但 ...
-
赵悼襄王:赶走廉颇,废立太子,最终加快了赵国的灭亡!|赵悼襄王|赵国|燕王喜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 ...
-
战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21场大战(下)
战国中后期,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之后,齐国巅峰坠落,秦国一跃而起称雄天下.远交近攻初具威力,连番血战,打得魏韩抬不起头来,侵占了楚国半壁江山.唯有赵国负隅顽抗,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随着齐国的没落,天下已经 ...
-
长平之战番外:假如与白起PK的不是赵括,结局又会如何?
长平之战已经过去了两千二百多年,如今每被人提及,无不会为赵国感到遗憾,为赵括感到悲哀,为那死去的四十万赵军冤魂感到痛心. 赵括当真是纸上谈兵?面对从无败绩的战神白起,初出茅庐的后期新秀赵括,为何不能像 ...
-
长平之战后赵国奄奄一息,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导语: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一年的时间又经历了邯郸之战,在这两场战争中,赵国元气大伤,轻壮几乎一空,赵国岌岌可危,但在这种时候,赵国仍然将图谋不轨的燕国打的满地找牙. 公元前251年,也就是长平之战,邯郸保 ...
-
韩赵魏三家的兴衰
战国时期的一大特征,就是旧势力的瓦解,这里的旧势力,不仅包括奴隶主贵族,更包括春秋时期的一些诸侯国. 春秋时期,虽然霸主有五个,作为主要国家来说,他就是晋国和楚国,相比之下,晋国瓦解的更快,在战国的早 ...
-
从阏与之战,到长平、邯郸之战,赵国终于耗尽国祚/经典中国通史84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84,<战国史话>连载11,欢迎收看. 01.阏与之战,赵奢出奇兵大破秦军 战国后期,在军事上能和秦较量的,只有赵国了,秦.赵阏与和长平两战表明了这点. 赵奢,做田税官 ...
-
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秦国趁机想要灭亡赵国,为何铩羽而归?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背景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命 ...
-
长平之战,赵国的名将除了廉颇和赵括,难道再无别人能用了吗?
在秦赵长平之战中,双方都用上了倾国之力,最后赵国成年男子尽丧,而秦国也是惨胜.有人说赵国之所以会失败,赵括是第一负责人.因为他自己的战略失误,使仅次于秦国的战国第二大国赵国一落千丈. 在长平之战前期, ...
-
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
至少可以保持相持,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我想了解战国时期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 ...
-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胜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局面
长平之战是决定秦赵两国甚至整个天下命运的战争,名将白起不负秦王重托,击败了赵国,坑杀赵军降卒40余万人,至此,赵国一蹶不振,秦国扫除了东进最大的障碍,统一天下已经是时间问题.历史不容假设,但我们可以试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打败30万秦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发生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力比拼之战,此战以赵国的全军覆没告终.赵军战死5万,投降40万.这40万人,除了年幼者200多人被释放,其他人皆被白起坑杀. 长平之战对赵国构成了致命的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大家都知道,赵国败于秦国.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也被秦国名将白起给屠杀殆尽.可是,按理经过说这样一场决定两国生死的战略决战后,赵国几乎是损失了全国将近八成的士兵,实力大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2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一战灭赵国长平军45万人的战绩,震惊六国,但随后,秦为灭赵发动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又让秦军付出近二十万人的伤亡狠狠打脸了秦国.得知此消息的秦昭王怨恨白起不肯领兵攻打邯郸,他一怒之下派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打败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邯郸之战却在公元前257年,李牧痛扁匈奴大约在公元前245年.也就是说,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获得了3-15年的修复期. 长平之战硝烟未落,"人屠"白起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