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集解』谓胃承气汤(攻里之剂)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十)
从食道到肛门口的病症,该如何处理,首先我们要了解胃,胃中的宿食,怎么知道胃里面有宿食,我们知道胃就像一个口袋,口袋下面永远有百分之二十的宿食在里面,(如图),也就是因为胃里面永远有这百分之二十的食物, ...
-
调胃承气汤新用 --- 跌打损伤
调胃承气汤新用 作者/王金州 王华颖 调胃承气汤系<伤寒论>方,由大黄.芒硝.甘草三味药物组成,原治阳明病胃肠燥热之证.近几年来,笔者将此方改变剂型及用药途径,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兹择 ...
-
跟我记方剂6-寒下剂: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第二章泻下剂[要求]1.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2.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麻子仁丸.3.熟悉:济川煎.黄龙汤.4.了解:增液承气汤. 2-1寒下 大承气汤:大黄(后下 ...
-
十二、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原文249
[郑论] 按腹胀满,胃家未大实者,可与小承气汤,俾和其胃气,以泄其邪热,乃为合法.若因吐后而中州大伤,以致胀满者,此是胸中胃阳,因吐而伤,宣布失职,浊阴僭乱,堵塞中宫,宜温中健脾,俾胃气宣畅,而胀满自 ...
-
每日医方——桃核承气汤
[组成] 桃仁.大黄各12g,桂枝.甘草.芒硝各6g [功用] 破血下瘀 [主治] 下焦蓄血证. 症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烦躁谵语,其人如狂,至夜发热.或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或涩等. [方歌] ...
-
世传秘方900方(50)
694.猪苓汤: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钱先煎四味后入阿胶溶化温服. 695.白虎汤:治阳明症,汗出渴欲饮水,脉洪滑不恶寒反恶热. ...
-
JT叔叔慢慢教-153-调胃承气汤&抵当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8.1.2 调胃承气汤&抵当汤 [7.95] 调胃承气汤 [7.95]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 ...
-
『医方集解』胃风汤(袪风之剂)
胃风汤(袪风之剂) 方 名:胃风汤(袪风之剂) 总 结:胃风 组 成:人参.白朮.茯苓.当归.川芎.芍药.肉桂. 主 治:(1)治风冷乘虚,客于肠胃,泄注下,完谷不化及肠风下血. (2)又 ...
-
『消化系统』处方:通腹首方承气汤类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因痞.满.燥.实俱全,故四味全用,为寒下剂的代表方:"小承气汤",主治痞满燥实俱而末燥结的阳明热结轻证,故不用芒硝,且减枳朴用量, ...
-
『医方集解』紫菀汤(补养之剂)
紫菀汤(补养之剂) 方 名:紫菀汤(补养之剂) 总 结:肺劳气极 组 成:紫菀﹑阿胶﹑知母﹑贝母﹑人参﹑茯苓﹑甘草﹑五味子 主 治:1.治肺伤气极.劳热久嗽.吐痰吐血. 2.及肺痿变痈. 加 ...
-
『医方集解』栀子豉汤(涌吐之剂)
方 名:栀子豉汤(涌吐之剂) 总 结:吐虚烦 组 成:栀子﹑淡豉 主 治:1.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 2.及大下后身热不退,心下结痛,或痰在膈中. 归 经:此足太阳阳明药. ...
-
『医方集解』柴胡加芒硝汤(表里之剂)
柴胡加芒硝汤(表里之剂)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8日 医方集解 方 名:柴胡加芒硝汤(表里之剂) 总 结:少阳阳明解表攻里 组 成:小柴胡汤加芒硝 主 治 ...
-
『医方集解』麻黄白朮汤(表里之剂)
方 名:麻黄白朮汤(表里之剂) 总 结:解表清里补中 组 成:青皮﹑陈皮﹑黄连﹑黄柏﹑甘草﹑升麻﹑柴胡﹑桂枝﹑人参﹑黄耆﹑苍白朮妳厚朴﹑猪苓茯苓﹑泽泻﹑吴茱萸﹑白豆蔻﹑炒曲﹑麻黄杏仁 主 治:1.治大 ...
-
《伤寒悬解》阳明胃腑——承气汤证
阳明二十九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必胀 ...
-
『医方集解』三解汤(和解之剂)
三解汤(和解之剂) 方 名:三解汤(和解之剂) 总 结:时行阳疟 组 成:麻黄.柴胡.泽泻 主 治:治时行疟之通剂. 归 经:足少阳药也 方 义:吴鹤皋曰:病有三在,在表在里及在半表半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