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阳明胃腑——承气汤证

(0)

相关推荐

  • 经方:大承气汤(阳明腑热,大肠便秘)

    大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 ...

  • 谵语门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也,大承气汤.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也,同方.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但发热谵语者,同方. ...

  • 经方:小承气汤(阳明腑热,小肠便秘)

    小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42阳明胃腑寒证方--四逆汤 

    四逆汤 (方见前) 脉迟为寒,脉浮为虚,外热内寒,故下利清谷.宜四逆汤以补虚温寒也. 吴茱萸汤 (方见前) 食谷欲呕,属于阳明胃寒,吴茱萸汤以温胃寒.得吴茱萸汤,呕反增剧,此属于上焦有热,不止胃寒而已 ...

  • 《圆运动古中医学》卷十二 伤寒论方解 阳明胃腑寒症方

    四逆汤(方见前) 脉迟为寒,脉浮为虚,外热内寒,故下利清谷.宜四逆汤以补虚温寒也. 吴茱萸汤(方见前) 食谷欲呕,属于阳明胃寒,吴茱萸汤以温胃寒.得吴茱萸汤,呕反增剧,此属于上焦有热,不止胃寒而已也. ...

  • 《伤寒悬解》下法辨证——大小承气,土瓜根散,猪胆汁

    阳明二十三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伤其津液,微觉心烦,小便数行,大便因硬者,此将来之大承气证.宜早以小承气汤和之,即愈. ...

  • 赵永山伤寒讲义•阳明病相关辩证及承气汤相关论治

    让中医思想因为你的关注而变得更有价值 二零七.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不吐不下",在以往的注解中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讲治法,意思是未经过吐法和下法:一种认为 ...

  • 十四、 调胃承气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

    十四. 调胃承气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 调胃承气汤 1. 误汗--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29) 2. 发汗后--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70) 3. 阳明病,不吐, ...

  • 怎样辨别三承气汤证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蒸蒸发热,就是头上热,汗很多,所以叫蒸蒸,太阳病发了汗还是热,属于里热重,这个时候还不是潮热(但是反过来潮热却可用调胃承气汤), ...

  • 经方思维:三承气汤证之阴阳气的不同状态

    新朋友点击关注↑↑↑, 老朋友请点赞转发(*´゚∀゚`)ノ <伤寒论>名方"三承气"汤方,都是用于里热实证.前贤对三承气汤方的适用特点已有生动.深刻的总结.如三承气汤均 ...

  • 经方思维:三承气汤证之阴阳气的不同状态!

    <伤寒论>名方"三承气"汤方,都是用于里热实证.前贤对三承气汤方的适用特点已有生动.深刻的总结.如三承气汤均用于肠胃积热之阳明证:大承气汤主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热 ...

  • 郝万山讲《伤寒论》:三承气汤证治(7)

    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我们上节课主要讲的是阳明的热证.阳明的热证包括了热在上焦,热在中焦和热在下焦,这些证候的成因都是阳明经脉有热,误下以后使余热入里所造成的.如果余热留扰上焦,出现心中懊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