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极拳“舍己从人”的理解
太极拳理论一直强调“舍己从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那句“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更是让许多学者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舍己从人的目的是治人而不治于人,旨在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知己知彼、克敌制胜。舍己从人并非放弃自己的主观意志,只管沾黏绵随跟着对方走,以不变应万变,而是不强用力,以心行气,分清虚实,圆活如意。
武禹襄说:“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能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紧接着说:“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黏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 武禹襄还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听劲为先导,强调听劲为主导的作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是“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结果。“舍己从人”得“舍”与“从”不是盲目的,都是有目的的。
双方交手,彼此都不会以对方主观意志为转移,都要对方听自己的。针对对方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是明智而有效的方式。舍己从人是在听劲基础上,判断对方的意图,然后顺势而为,以图取胜。明白这一点,就知道“敷、盖、对、吞”的高明之处了。
从这层意义上讲,舍己从人是主动的、明智的战术,非被动的等待。在“舍己从人”四字之前,可以加上“因势利导”四字,这样似乎更能表达清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