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刘志宇/童年的气味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刘志宇

普鲁斯特有句话说,“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的时候,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

浏阳山多,其中以大围山、道吾山、象形山最为有名,大围山位于浏阳东北的大围山镇境内,距离长沙市区148千米,属于罗霄山脉北段。最高峰七星岭,海拔1607.8米,也是长沙地区最高峰。

大山比较多,自然也就山沟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山冲多。我们老家所处的彭家冲就是众多山冲里的一条,因为它的位置特殊,正处于浏阳市与长沙县交界的地方,彭家冲也就小有名气了。

我家老屋在彭家冲里的棉花园,准确地说是眠虎园。棉花园就处在彭家冲的冲口子上,也就是村口了。彭家祠堂就在棉花园的附近,也就百多米的距离,后来拆除了牌坊,改成了学校。

什么“棉花园”,从古至今我们小山村就叫“眠虎园”,眠是睡眠的眠,虎是老虎的虎,几十年以后,也就是棉花园生产队即将消逝的那一天,年迈的老父亲才黯然伤神地说出了秘密,郑重其事地纠正了村里人的说法。

眠虎园的来由老辈人还传下来一个美丽的传说。很多年以前,有一只老虎迷了路,跑进了我们村,在彭姓大户人家门口睡觉,直到第二天太阳晒到它身上,它才懒洋洋地一步步向深山老林走去。那一晚,小村子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没有一个人敢睡觉,大气也不敢出,生怕睡觉时打鼾,鼾声惊醒了老虎,老虎把他们吃了。因为有老虎在小山村里睡过,所以人们就将小村庄取名“眠虎园”,后辈人因为不知道这个典故,而将“眠虎园”错叫成“棉花园”,我们那里的人“虎”“花”两字同音。

彭家冲有十几公里长,冲里是层层叠叠的稻田,半山腰上到处点缀着农家小屋,就象天上飘落下的片片五彩斑斓的云朵,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绽开着五彩的花儿,空气里到处是沁人的花香。每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点上了煤油灯,微风吹来一明一灭,有如纷飞的萤火虫。

彭家冲里有一条天然的小山沟也就是小渠道。渠道旁边是一条通向远方的麻石板路,挑担的、抬轿子的、撑一把油纸伞走亲访友的,清晰地一一记录在块块麻石板上。

我的额头上,至今还留下了与麻石板亲吻的痕迹。

那一年,十几岁的我,用独轮车推着几十斤稻谷去大队部碾米,那条窄窄的麻石板路是唯一的一条通往村部的道路。麻石板路与小水渠相依相偎,水渠边到处是青青的水草,水一年四季清亮亮的,不知名的花儿时不时地与人们躲着猫猫,小小的水渠一会儿平缓,一会儿飞流直下,依依不舍地离开诺大一个彭家冲,带着小村人的种种情怀,唱着一支乡村小调,欢快地流向了远处的浏阳河,汇入了很远很远的大海。

正在我使出吃奶的劲,推着独轮车前行的时候,一只小喜鹊在头顶上“喳喳喳”地讥笑我,稍一走神,脚下一滑,额头与麻石来了一个亲密接触。

彭家冲的中间有一条几米宽的水渠,水渠里长年流淌着清冽冽的山泉水。彭家冲的水渠也是独一无二的,呈阶梯状,一段长一段短,就好像五线谱,不断跳跃着。短的水渠几十米,长的也不过百多米,一座座精致的石板桥很是自然地将小渠道分成一段段,远远看去,就如同一条绿色的绸布,风一吹泛起一道道清波。

小桥的流水,哼唱着一首只有村民们熟悉的乡村小调,将桥下冲刷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水潭,水潭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鱼虾们的游乐场。

夏季,水渠里的水十分丰盈,水草疯长,村民们打捞水草做猪饲料;水潭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游泳池,夕阳西下,小伙伴们从小桥上赤条条鱼贯而入,追逐着天上的繁星;枯水季节,水渠断流,水潭里的水所剩无几,村民们齐聚积水潭,到石板缝里去摸鱼,摸到的大都是鲵鱼,幸运的竟然可以摸到水鱼。

彭家冲里有一所学校,那是我启蒙的地方。说起这所学校,村民们都引以为豪,因为这所小学居竟然还是某位大领导的启蒙学校,十几年前这位领导回乡省亲时,整个小山冲沸腾了,村民们兴奋了好几个月,当天,整个小山冲被围得水泄不通,老领导在小学校里接见了一些村民,嘘寒问暖,可惜我没有见到当时的盛况。

我不遗憾,我父亲是那一次大领导回乡省亲时的摄影师,那些照片至今被我父亲珍藏着,当成了宝贝。

学校就在离我家老屋也不过几百米远的地方。学校没有围墙,四栋砖瓦结构的房屋,面朝东南西北四方,自然而然围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大院子,教师宿舍、办公室、有序地点缀在教室中间。

四合院的中间,奇巧地栽着有一株大樟树,樟树的树干有三个人手牵着手围成一个圈那么粗,浓密的枝叶把个四合院遮盖得严严实实,一束束阳光透过枝叶,温柔地洒在光滑的地面上,孩子们嘻戏着追逐着闪动的彩色光束。四合院的外面,几棵老樟树,几株大枫树相伴着院子中间的老樟树,迎接着东山尖上的朝阳,欣赏着西下落日的余辉。

这几棵老树少说也有几百岁了,那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在我小时候告诉我的。有一天,我家邻居福爹,坐在他家那间灶屋的灶脚边上跟村里人说的。

那是我的邻居八十多岁的福爹说的。福爹只是视力不好,传说有一天,福爹收工回家,刚刚走进大门,就看见八仙桌子上有一只黑呼呼的东西蹲在上面,福爹认为黑鸡婆在上面拉屎,不由得操起扁担,使劲往八仙桌上一扔,只听见哐当一声,原来福爹把陶罐茶壶当成了黑鸡婆。福爹是我们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他差一点成了彭姓家族的族长,只是在村子里的人推举他为族长时,有人猛然想起了福爹不姓彭,他姓王。

课间,小伙伴们就在大樟树下滚铁环、跳绳、踢毽子、跳橡皮巾、伏在地上滚蛋子,地面早已被小伙伴们磨得光滑滑的。我敢说,这样的学校,在浏阳、乃至于在湖南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志伢子,还记得你读小学时,教你跳舞的李老师吗?过几天,她就从美国回来了。你们文艺宣传队的队员和老师约好了,相聚于母校,他们都盼望着你也能回家聚一聚。”几年前,六月份的一天,老父亲从浏阳老家给我打电话。

老父亲的电话,将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母校。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来了几个老师,有男的,也有女的,其中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老师个子高高的,扎着两条羊角辫,圆圆的脸蛋上飘着两片柳叶眉,红色上衣白色裤子。当时那个年代,李老师的穿着,一下子就在小山村里炸开了锅,大姑娘小媳妇纷纷跑向小学校,将小学校的大门挤得水泄不通,都说“实在是太漂亮了”。

“同学们,学校要成立一支文艺宣传队,六一儿童节时到县城里去表演,要我从你们中间挑选队员,有兴趣的下课以后到办公室来。”一天,李老师笑着走进我们教室,向我们宣布了这样一个好消息。

成立什么文艺宣传队,到县城里去表演,当时的小县城,对于小山村里的孩子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只是在梦里去过,何况还是去小县城表演节目,那就更是一种奢望。小学校里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

下课铃一响,小伙伴们就将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李老师,我会唱歌”“我会跳舞”胆子大的女同学直往办公室里挤去。男同学也挤在办公室门口看热闹,我也看热闹似地挤在了门口。我的心目中,唱歌跳舞那是女孩子的事,与男孩子无关。

下午放学的时候,班主任走进了教室“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被李老师挑选上了,下面我宣布这些同学的名单,点了名的同学,放学以后到学校会议室集合参加排练。”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什么,居然有我!听到我的名字时,我心里一惊,不敢抬头,我知道此时班上同学齐刷刷把眼光盯上了我。我的脸就象被火烧了一样,通红通红的。

好不容易等到了放学,我等同学们都背着书包离开了学校,我才小跑着进了会议室的门。会议室里早已挤满了人,十几个男女同学,一个个高兴得象过年一样。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县城看看?”“想”听说是到县城,我们一个个来了精神。

“那就跟着老师好好排练,好不好?”“好”小朋友们头点得如鸡啄米、答应得山响。“这次我们排练的节目叫《我们村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排练节目之前,先练习舞蹈的基本功,早晨大家早点来练习基本功”。李老师笑着告诉我们。

日子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天还没亮,不知谁家的公鸡就率先叫了起来。我们表演的节目,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李老师因此而成为了小山村里的名人。

几年以后,李老师回城了,我们小伙伴们眼泪鼻涕长流,送她追逐了好几里地,直到李老师一再要我们回家去,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各自回家了。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李老师的消息了。

父亲后来告诉我,李老师是知青,她到小山村里当老师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李老师回到省城以后还是当老师,退休以后随女儿定居在美国。

几十年后再相见的那一天,老天爷也似乎知道了我们的心情,半个多月的雷雨天气消失得无影无踪,红红的太阳竟然探出头来。

一束一束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樟树叶,象舞台上的射灯,追逐着鹤发童颜的李老师,追逐着当年的小鸭子。我们又回到了回到了年少、幼稚、活泼、快乐的孩童时代。

小学校里读小学时,班上的体育委员叫赵树涛,因为他家境贫寒,穿的衣服没有一件不是破破烂烂的,就连脚上的鞋子,经常露出了小脚指,极像了农村里经常遇到的沿街乞讨的“叫化子”,班上的同学给他取了一个小名“树叫化”。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一点也不假。小赵同学很幸运,他所在的村被政府征收了,一夜之间,从天而降一个大大的金蛋蛋,正巧咂中了他家。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那本来一贫如洗的家庭一下子富裕起来了,他分到了好几套安置房,几个子女每人一套,他自己住两套存在银行里吃利息的拆迁款就有一二百万,政府还帮他买了养老保险。如今的“树叫化”可是我们同学中的富豪。

几十年后,一次小学同学聚会,体育委员“树叫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童年趣事——“掏鸟窝”,一下子笑翻了满屋子的同学。

小学校里,紧挨着教室的两间几平米的小房间,一间房子里摆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就再容不得第二个人。另一间房子里摆放一间厨房用品,这就是彭老师和她的儿女们日日夜夜生活的地方。彭老师的爱人也是教师,在离她几十公里的一所中学教书。

学校没有围墙,教室、教师宿舍的窗户外面正好是一条大路,平常都很少有人走动,那就更不要说休息日了,窗户下面的玻璃是当时特别时兴的毛玻璃,这种玻璃只透光不透明,外面的人是看不见里面的人和物的,有效地保护了个人的隐私。窗户最上面的是两块透明玻璃,一般的人是很难得透过透明玻璃看到窗户里面的情形的。窗台低矮,稍稍用力就可以爬到窗户上,通过透明玻璃,将里面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的。

当时,我们班上调皮的同学一有机会就爬到了窗台上去玩耍,特别喜欢去捣窗台上的鸟窝。

一个休息日,牛郎织女相会在热闹了整整一周,渐渐静谧下来的大樟树下,独享温馨的小家庭幸福的时光。

一日,和煦的阳光照在寂静的校园里,鸟儿欢快地在树枝间追逐嘻戏。

校园里,几个小家庭都在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彭老师夫妻俩心有灵犀,早早地在小柴火灶上,炒了几个孩子们最喜欢吃的菜,她丈夫迅速收拾起碗筷,彭老师赶忙招呼几个孩子到隔壁房间睡午觉。尽情玩耍了一个上午的几个孩子,上床没有几分钟,一个个响起了轻微的鼾声。小俩口这才回到自己的小房间,两张红红的嘴唇一下子就吻在了一起……

“快看,老师被一个男人打倒在床上了。”正在两人尽情享受私人生活时,隔壁房间的窗户外,传来了孩子的惊叫声,彭老师夫妻俩一跃而起,穿好衣服就往外跑,刚出门,就与住在隔壁的一对衣衫不整的青年夫妻撞了个满怀。

“这是怎么啦?”彭老师疑惑地看向那对夫妻,“两个玩皮的孩子,不知……不知……为什么……爬到窗户上去捣鸟窝……”那对夫妻低着那羞得通红的脸,结结巴巴地说着刚刚发生的事情。

想不到这次捣鸟窝,却惊扰了青年夫妻的“好事”。

只有在我这里,故乡才是完整的,完整的是那份温热的乡情,因为那里有最亲的人,丢不了的乡音,那个最纯真,最无畏,最初的自己。

作者简介

刘志宇,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湘潭市作协会员、雨湖区作协副主席。多篇散文在《湖南日报》《湖南文学》《湖南散文》等媒体上发表。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阅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作品同等质量下,订户作品优先刊登!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一稿多投者,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温馨提示:投稿请附个人生活照及150字以内简介。

本平台每日更新

投稿邮箱:

散文:hnwxsanwen@126.com

小说:hnwxxiaoshuo@126.com

诗歌:hnwxshige@126.com 

评论:hnwxpinglun@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蓝  岛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

  • 怀念古樟

    这时光蹊跷,分明十多个年头瞬灭,可儿时的身影却时而恍惚,时而清晰.我所确信的是已逝去的童年并非定格不动的镜头,那时的玩伴早已风华正茂,那时的村庄早已水复山重,记忆里有这么一棵古樟树,似乎经年依旧. 鄂 ...

  • 【琴泉·散文】王夫敏《春天的相约--梦里婺源》

    [作者简介]王夫敏,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在线,中国散文网,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走过许多的地方,看过许多的风景,有一句话,却常常在不少的酒吧 ...

  • 【行参菩提】张振营丨行走在水墨画册中

    对婺源的向往源自于一册水墨画册,古树老屋,梯田菜花,水牛水车,有些梦里老家的感觉. 进入婺源时已是清晨,山上的薄雾在旭日的照耀下正悄悄退去.青松.翠竹就像刚揭去面纱的少女,脉脉含情地看着我们到来. 婺 ...

  • 临观|在老家杂记001

    这个月在老家待了十多天. 回去的那天很突然,跟父母视频,发现父亲已经处于昏迷状态,然后一边叫我妈尽快送去医院,一边准备行李. 处于无工作自由状态就是好,不用向谁请假,不用心怀忐忑,说走就走了. 快到济 ...

  • 【村里的小学校(外一章)】/ 屈吉平

    村里的小学校(外一章) 屈吉平 对一个小村来说,学校就是一座精神圣殿.有学校在,村庄就有活力,就有希望. 当年我村的小学坐北向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修建的.砖瓦是大队砖瓦窑烧的,土坯是社员打的,木料 ...

  • 【西南文学•散文】刘志宇/四川/凡人的幸福

    西南文学·散文 --微刊总第1384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刘志宇,湖 ...

  • 【散文】刘志宇/妈妈的味道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刘志宇 淅淅沥沥的春雨,嘀嘀哒哒有节奏地将我从睡梦中轻轻地唤醒. "早餐吃什么?" 年迈的母亲早早地就在厨房里面忙碌起来了, ...

  • 【散文】刘志宇/山居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刘志宇 尽管是酷暑,行驶在柏油路上,青山绿树眼帘尽收,我们的心情随着美景自然也凉爽起来.应朋友之邀,欣然驱车百余公里,去浏阳市达浒镇丰田村游玩. ...

  • 【有声散文】回忆童年:母亲去偏店乡开会,步行16里回来给孩子做饭

    祝福无声 文/杨献平 不知是临近"夕阳红"的行列?还是想捡回童贞欢乐的岁月?每当步入峰峰新世纪广场,看到一群群孩子在嬉闹.玩耍.喂鸽子的自由场景,便不知不觉停下来,抚摸一下孩子的头 ...

  • 【中国巅峰诗人《王诚杯》赛●105号作品*刘志宇】夏雨(外十三首) .

    诗梦撷英文学第1403期 <王诚杯>征文大赛 情系诗之魂,追寻文学梦 诗梦撷英面向全国征文<王诚杯>赛,105号作品展2018震撼钜献. 夏雨(外十三首) 作者:刘志宇.主编玫 ...

  • 当代诗人39号​:刘志宇《童年记忆(外四首) 》入选《新世纪文学》继续添加中)...

    邀您一同见证中华诗歌崛起 新世纪文学 <中华文学杯> 情系诗之魂,追寻文学梦 <新世纪文学>大型纸刊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征集入选精品,邀您一同见证中华诗歌崛起! 童年记忆(外四首 ...

  • 【诗梦撷英:刘志宇】《咏文人墨客》<外六首﹥.

    诗梦撷英文学第2040期 群英荟萃.盛世经典 玫瑰文化传媒出品 微信投稿:13665752749 <咏文人墨客><外六首﹥ 作者:刘志宇 感 谢 聆 听 <咏文人墨客> ...

  • 当代诗人:刘志宇《壮丽山河<外三首﹥》入选《中国新世纪文学》大型珍藏版书刊 继续添加中......

    <中国新世纪文学> 大型珍藏版书刊 邀您一同见证中华诗歌崛起! 点击上面圆形中三角,敬请欣赏 <中国新世纪文学>书刊有奖征稿详情 国家精品文集     入选诗人作家名录 诗坛巨 ...

  • 散文精选|童年,那一朵渐飘渐远的云

    文/一生所爱      走进九月,清早的风,微许寒凉.天空却更显深远.淡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飘过,散漫而悠闲. 今天,送大三的儿子上学.孩子都上了车,孩儿他妈还在叨叨那些从昨天晚上就已开始的叮咛: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