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之道》总结虚证与实证——摘录《伤寒》舌苔提纲

(0)

相关推荐

  • 善用乌附——姜桂汤证临床举例

    姜桂汤证 流涕案(姜桂汤加味) 韩某,男,21岁.流涕4年,夏季明显.面色晄白,舌淡红.边有齿痕,脉细微.尺弱. 桂枝30g 生姜30g 荆芥穗5g 西砂仁20g.5剂 曾按:此属过敏性鼻炎,多属对寒 ...

  • 望诊:一伸舌头,两条白色的线,一文帮你捋清“小柴胡线”的来龙去脉!

    种树人种下的第573棵树 全文5550个字,阅读时间大约6分钟 ■ 说点好玩的 欧冠决赛,然后朋友圈有人发了张图片,当然了我也不认识这球员是谁,就是好奇的看了他吐的舌头,舌两边白色线状舌苔,这条线有很 ...

  • 伤寒论言舌苔者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129.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藏结,白胎且滑,难治,寸浮关尺不足,阳脉足阴脉不足,阴往乘之,胸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69讲,再谈半夏老药新用

    上次课我们讲了点刺舌,主要是观察舌常见的诊断,主要表现一个热盛,如果是点刺鲜红是血热内盛或者是阴虚火旺,如果点刺绛紫,就出现热入营血了,而出现了气血的壅滞,另外看点刺舌在哪个部位,比如在舌尖舌根或者两 ...

  • 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虚证和实证的区别在哪里?

    所谓八纲,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表里,代表的就是病位的深浅:寒热,代表的是这个病的性质:虚实,就是说病机到底是邪气盛,还是正气的不足?而阴阳呢?就是八纲辨证的总的思路,是阴证.还是阳证? 学习八 ...

  • 虚证与实证

      虚 证   虚证的形成: ❶ 或因体质素弱(先天.后天不足)❷ 或因久病伤正,❸ 或因出血.失精.大汗,❹ 或因外邪侵袭等原因,损伤了正气.而致"精气夺则虚".  主证 : 面 ...

  • 太阳中风与伤寒的机理|实修实证解伤寒《医圣心印》连载3

    前言:中医在千年来的传承下,已经走过了很多人的经验体悟,花开万家,前人经验对于我们现在学中医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希望开启一个新的栏目"中医大观园",与朋友们,一起博采众长,体悟自己的 ...

  • 《伤寒之道》——随笔总结,医论与医话

    结尾二:随笔总结,个人粗理 1 天人相应,则阳气升浮降沉. 天之阳气,升为春,浮为夏,降为秋,沉为冬. 人气应之,春则肝木升,夏则心火浮,秋则肺金收,冬则肾水藏. 脾胃属土,土主四季,土枢四象,土应四 ...

  • 32.虚证、实证如何区别

    作者: 余浩 郑黎 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 切脉的故事--虚证.实证如何区别 前一段时间,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孩子过来求诊,切完脉,我告诉他们,他们家小孩晚上喜欢趴在床上睡觉.父母点头称是,周 ...

  • 《伤寒之道》阴虚——血枯木燥,失藏之相火

    李可老中医 李可老中医,临床用附子最多,被称为是火神派的代表,看了以下医案,会不会又变了滋阴派.到底有没有阴虚?这个生熟地,是治肾阴虚的吗?阴虚是指哪个阴?是阴阳的阴,还是厥阴的阴,还是少阴的阴? 附 ...

  • 《伤寒之道》阳虚——少阴脏寒,亡阳之火

    以下还是李可老中医的医案.皆是脏寒,阳虚附子证.少阴亡阳之火,与昨天的失藏之相火,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脏寒亡阳之火,重用附子,而血枯木燥,失藏之相火,却重用地黄,而附子只用一枚.先抛开两者之间的辨证之关 ...

  • 《伤寒之道》摘抄——仲景语录与经方剂量

    结尾六:摘<千金要方>中,有仲景医论 1 卷一,治病略例,第三 仲景曰:凡欲和汤合药,针灸之法,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知三百六十孔穴,荣卫气行,知病所在,宜治之法,不可不通. 2 卷一, ...

  • 《伤寒之道》整理十方——统治所有面瘫

      面瘫是常见病,也是每个中医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病.读完本篇文章,会让你受益非浅,一定要收藏.   面瘫医案,合集 1 一年轻女子,秋凉之时,倚息小睡,床头靠窗,遂伤风寒袭其面部,而致口眼歪斜,急来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