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之道》整理十方——统治所有面瘫

(0)

相关推荐

  • 《金匮悬解》复解肺痈提纲,并附红楼医案

    肺痈二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血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5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5期 第13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A:仲师第13条:太阳病 B:仲师第13条:太阳病,头痛 C:仲师第 ...

  • (十一)葛根汤——产后伤寒,小儿乙型脑炎,小儿急惊风

    87外感加内伤--曹颖甫医案 余昔在西门内中医专校授课,无暇为人治病,故出诊之日常少.光华眼镜公司有袁姓少年,某岁八月,卧病四五日,昏不知人.其兄欲送之归,延余诊视以决之.余往诊,日将暮.病者卧榻在楼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25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24期 第57条讲解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一:57.伤寒.(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 ...

  • 快速掌握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的鉴别要点

    我们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里面的两个医案 桂枝加葛根汤证(十九) 庚戌,建康徐南强得伤寒,背强,汗出,恶风.予曰:桂枝加葛根汤证.病家曰:他医用此方,尽二剂而病如旧,汗出愈加.予曰:得非仲 ...

  • 《伤寒之道》——随笔总结,医论与医话

    结尾二:随笔总结,个人粗理 1 天人相应,则阳气升浮降沉. 天之阳气,升为春,浮为夏,降为秋,沉为冬. 人气应之,春则肝木升,夏则心火浮,秋则肺金收,冬则肾水藏. 脾胃属土,土主四季,土枢四象,土应四 ...

  • 《伤寒之道》总结虚证与实证——摘录《伤寒》舌苔提纲

    结尾四:论里证,论虚寒与病实 1 虚寒者,附子汤,四逆汤,真武汤之类,在加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虚则温之.寒在脏腑,温之则已. 2 病实者,水结为石,气积为瘕,血结为癥,寒结为疝, ...

  • 《伤寒之道》阴虚——血枯木燥,失藏之相火

    李可老中医 李可老中医,临床用附子最多,被称为是火神派的代表,看了以下医案,会不会又变了滋阴派.到底有没有阴虚?这个生熟地,是治肾阴虚的吗?阴虚是指哪个阴?是阴阳的阴,还是厥阴的阴,还是少阴的阴? 附 ...

  • 《伤寒之道》阳虚——少阴脏寒,亡阳之火

    以下还是李可老中医的医案.皆是脏寒,阳虚附子证.少阴亡阳之火,与昨天的失藏之相火,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脏寒亡阳之火,重用附子,而血枯木燥,失藏之相火,却重用地黄,而附子只用一枚.先抛开两者之间的辨证之关 ...

  • 《伤寒之道》摘抄——仲景语录与经方剂量

    结尾六:摘<千金要方>中,有仲景医论 1 卷一,治病略例,第三 仲景曰:凡欲和汤合药,针灸之法,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知三百六十孔穴,荣卫气行,知病所在,宜治之法,不可不通. 2 卷一, ...

  • 《伤寒之道》——基础入门理论

    二,五十八难:伤寒有五,其脉变象. 1 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 中风之脉,风泄表寒,汗出发热,其脉浮缓,外感中风,余俗称阳风(外感阳郁之正风): 阳浮而滑者,营郁之风,不能外泄表闭之寒也,寒闭 ...

  • 《伤寒之道》——脉法入门

    <伤寒之道>--脉法入门

  • 伤寒之道

    鲜为人知的:伤寒六经的气机升降! 供需相应 阅425转382019-07-04分享保存 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病机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正常和异常的反映,太阳病是营卫出入 ...

  • 《伤寒之道》——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与最快的急救方法

    附一:李可老中医医案,非常典型伤寒,小儿暴发型脑炎.综述白虎汤加人参汤,几条提纲病理, 灵石车站温某之子,13岁,1977年3月14早,上学途中突然高热寒战,头痛呕吐昏厥,被校长抱回家中,经注射青霉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