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之道》——随笔总结,医论与医话
相关推荐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3,24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三)
伤寒论38条辨: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此为逆也.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脉象浮紧,发热,恶寒,周身疼 ...
-
十二地支是道贯易医之纲目
命理十神与地理模式的子母关系,由时空领域概律宏观微控统治.个人命体与家族六亲关系,由个体基因阴阳基地.锁定在承上启下的层与层能量格局版块之中.人人的命与运.令人人追注,人生基因由天地人合统一的时间观念 ...
-
《伤寒之道》总结虚证与实证——摘录《伤寒》舌苔提纲
结尾四:论里证,论虚寒与病实 1 虚寒者,附子汤,四逆汤,真武汤之类,在加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虚则温之.寒在脏腑,温之则已. 2 病实者,水结为石,气积为瘕,血结为癥,寒结为疝, ...
-
《伤寒之道》阴虚——血枯木燥,失藏之相火
李可老中医 李可老中医,临床用附子最多,被称为是火神派的代表,看了以下医案,会不会又变了滋阴派.到底有没有阴虚?这个生熟地,是治肾阴虚的吗?阴虚是指哪个阴?是阴阳的阴,还是厥阴的阴,还是少阴的阴? 附 ...
-
《伤寒之道》阳虚——少阴脏寒,亡阳之火
以下还是李可老中医的医案.皆是脏寒,阳虚附子证.少阴亡阳之火,与昨天的失藏之相火,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脏寒亡阳之火,重用附子,而血枯木燥,失藏之相火,却重用地黄,而附子只用一枚.先抛开两者之间的辨证之关 ...
-
《伤寒之道》摘抄——仲景语录与经方剂量
结尾六:摘<千金要方>中,有仲景医论 1 卷一,治病略例,第三 仲景曰:凡欲和汤合药,针灸之法,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知三百六十孔穴,荣卫气行,知病所在,宜治之法,不可不通. 2 卷一, ...
-
《伤寒之道》整理十方——统治所有面瘫
面瘫是常见病,也是每个中医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病.读完本篇文章,会让你受益非浅,一定要收藏. 面瘫医案,合集 1 一年轻女子,秋凉之时,倚息小睡,床头靠窗,遂伤风寒袭其面部,而致口眼歪斜,急来求 ...
-
《伤寒之道》——基础入门理论
二,五十八难:伤寒有五,其脉变象. 1 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 中风之脉,风泄表寒,汗出发热,其脉浮缓,外感中风,余俗称阳风(外感阳郁之正风): 阳浮而滑者,营郁之风,不能外泄表闭之寒也,寒闭 ...
-
《伤寒之道》——脉法入门
<伤寒之道>--脉法入门
-
伤寒之道
鲜为人知的:伤寒六经的气机升降! 供需相应 阅425转382019-07-04分享保存 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病机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正常和异常的反映,太阳病是营卫出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