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建军:一个村庄的前世今生
相关推荐
-
冯恩启 | 孝义司马村考察简志(一)——古镇溯源
往期回顾 · 李梅枝 :忆孝义秧歌 · 孝义首个全国女劳模梁萍: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作者/山西冯恩启 我们从哪儿来,要往何处去?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留住乡愁,带着对故土的眷恋与记忆,我们 ...
-
明初山东临沭地方迁民史
临沭县现辖537个村庄,其中明代立村的324个,清代建村的118个(1) .明初立村的达60%以上.在地名普查工作中经查阅史料,寻访故地,终于弄清了临沭一带立村较晚的来龙去脉. 临沭一带属龙山文化区, ...
-
从山西洪洞移民的人为什么大多忘记了自己的村庄?
我小时候,爹常常对我说:咱们刘家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村搬来的,当时还有祖碑,也是这样记载的,我从前总是认为自己是老鸹窝村的. 其实,给不少村写村史,很多很多明朝移民的后代也是这样说:俺们是从洪洞 ...
-
铭记历史不忘祖,寻根接力砥砺行(一)
本文作者:卢丰 幼年祖训铭心间,先代晋人入边关. 今叙家史留后人,洪洞古槐觅开端. ----题记 元朝末年,天下 ...
-
寻根祭祖大槐树
罗马 关注 07-09 阅读2196 来自话题 #故乡事,故乡情 2.0万篇 过去不曾知道洪洞大槐树下发生过如此悲壮的移民故事,更不知道山西人在明朝曾经遭受过这么大的磨难,今天算是涨知识了. 山西省临 ...
-
一叶岂能遮华夏?
近年来,网上疯传"山东人迁自山西大槐树"的说法,尤其某省级官网一篇<山东人如何从大槐树迁来的?-->更是推波助澜,说洪洞县老鸹窝迁来的小脚趾都是两半的,小脚趾畸形成了& ...
-
黄河浪丨元场古槐
豫西渑池元场村是我的老村子,村中央有一棵巨大的古槐树,矗立在我家老屋门前.据老人们讲,这棵古树始栽于明朝,历史的烟云跃上蓊郁的树梢,孩提时的故事总浮现在我脑海里,多年以来,总想写古槐的传说,乡邻们也多 ...
-
【探寻黄河之美】DAY35-36 山西站:汾西县、洪洞县 | 历史要保护,文化要发展
▼ 行程第35-36日,"探寻黄河之美"考察队探访了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重点了解师家沟村传统村落保护和文化建设,并考察了临汾市洪洞县"根祖"和"祭祖& ...
-
「人文柏乡」之《柏乡县洪洞移民之我见(四)》
柏乡发布 02-08 19:13 四.关于"洪洞移民"渐热引发的思考 从上面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明洪武六年开始,朝廷开始有计划的从山西移民,以充实因元末的大动乱引发的 ...
-
白老师语丝1145:一个村庄的时尚
风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我们要过幸福的日子,用自己喜欢的样子. 白老师语丝1145:一个村庄的时尚 一个人最有魅力的是高尚的人格,那么一个村庄,最美丽的应该是良好的村风村貌. 现在,农村变得越 ...
-
【疫情防控·专刊】一个村庄的坚守
一个村庄的坚守 文/李桂丰 水城迁安城北,步行几十分钟的距离,有一个两百多户,常住人口不足一千人的小村庄. 梨行村西邻迁擂路,北邻万太路,东邻老冷大路,可谓四通八达.村里相当一部分人在人员密集的各大钢 ...
-
刘伯温亲手设计的一个村庄,千百年来怪事不断!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大明开国元勋.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quo ...
-
值得去记录的一个村庄——横岭
值得去记录的一个村庄--横岭 刘述涛 1971年,11月1日,县交通局养护连司机曾某某,驾驶一辆解放牌工程 ...
-
扶风丨 如何描绘一个村庄
总第1379期 摄影|王广松 版权©️归原作者 5月5日,与重阳兄弟入杜庄.流连一下老屋,吃得一杯花茶,看望一眼祠堂,在麦地里对视大片的玫瑰开得正艳.看看重阳,看看花,看看花,看看重阳.后悔让一个男的 ...
-
有一个村庄叫柿树坪
立即加星标,第一时间看好文 在蓝天深处,就像在海底的小石子,日间的星星等着夜晚的来临.在我们眼里是看不见的,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它们存在着.有些事物看不见,但存在着. 01 来到柿树坪 在一个少见人迹的 ...
-
《清平乐》:一个词牌的前世今生
一 "清平"之名何解?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始兴于唐代,流行于宋代,为宋词常用词牌.<花庵词选>中又名<清平乐令> ...
-
卫星图像显示,印尼地震导致的泥浆和碎石让一个村庄彻底消失
八天前印尼7.5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给这个国家带来毁灭性灾难,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1649人,失踪数百人.外国援助已经到达,但救援人员担心废墟下腐烂的尸体会引发疾病.卫星图像显示,一个村庄在灾难中消失了. ...
-
在商都,有一个村庄叫阳高村...
阳高村位于玻璃忽镜乡政府所在地玻璃忽镜村南偏西15公里处,地势较平坦. 清宣统元年(1909年),有山西省阳高县的农民来此开立村,起名阳高,有大阳高村.小阳高村之分.后来人口渐多,两村渐渐连在一起,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