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诊表格版,一看就会

过触诊或抚摸感知手掌的弹性程度,不仅是对望诊的补充,而且对鉴别疾病属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软,硬:成年人的于比小孩的于硬,男性的于比女性的手硬,体力劳动者的手比脑力劳动者的手硬。观形症状整个手软①心气亏虚、气血不足;②脾胃虚弱;③肾虚体质(中医);④本身免疫力比较低下;⑤心脑血管功能低下;⑥低血压综合征(糖尿病);⑦慢性疲劳综合征;⑧内分泌不足;⑨缺乏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B和E等营养。局部发软①虚证,气虚血淤(中医);②该脏腑的营养不良造成的功能低下;③慢性炎症;④该脏腑先天性功能紊乱;⑤该脏腑曾经受到意外损伤。过分柔软、无力肌无力,肌萎缩或中风引起的瘫痪。手软得可以向手背方向弯曲说明脾胃虚弱和神经衰弱,多见于心脾两虚证,此类人优柔寡断,思虑过度,容易在心理暗示下产生各种神经官能症。大鱼际软绵绵①脾胃功能低下;②消化系统衰弱;⑤贫血:④气虚表现;⑤大量缺乏锌、铁、钙、蛋白质。男性手软①性功能较差;②低血压;③内分泌不足;④性变态。女性的手柔软润泽,有弹性,皮肤细腻、光滑属健康表现,易内分泌不足手过硬,中医多见于血淤和风湿。硬:观形症状老年人手硬肾虚血淤小孩手硬脏腑功能下降。(健脾益气)女人手硬血淤、内分泌功能紊乱。(补血活血)男人手硬肝气淤滞。(清肝泄火)全手关节发硬中风、癌症,多见于脑癌、脑萎缩的后遗症局部手发硬中医上讲为气滞血淤、痰淤阻络整个手掌发硬(沉、浊、聚、青、黑)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属肿瘤体质。突然发硬心脑血管病突发、内分泌功能下降等现象。全手发硬,尤其早晨更硬①是类风湿的表现:②考虑肝病晚期;③肾病综合征严重期;④中风先兆;⑤脑肿瘤等,西医上讲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某一脏腑区发硬①脏腑组织增生(骨质增生、子宫内膜增生、乳腺增生):②脏腑    组织障碍,微循环失衡:③慢性炎症;④陈旧性劳损;⑤毒素蓄积;⑥脏腑功能下降;⑦脏腑组织有肿瘤或结石倾向;⑧突发性疾病(注意,如果明堂脑区硬、干燥,说明体力透支,心脑血管呈紧张状态,内分泌功能下降,有突发性疾病的发生)。手上某一区域明显比周围皮肤组织发硬说明该区所代表的脏腑组织有结石、硬化、坏死、肿瘤等,功能严重不全。营养: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

手的大小应与身高、体重、胖瘦等成正比。大:手过大,提示:①大且厚表示精神异常,智力发育有些缺陷;②内分泌亢进;③肢端肥大;④突发性疾病。观形症状人小手大①内分泌失调;②钙代谢失衡;③与先天体质隐患和遗传因素有关,应预防脑血管肿瘤的发生。男性手大(比正常大)①内分泌紊乱,易患脑垂体瘤、亢进;②垂体激素分泌紊乱,易患肢端肥大症;③性功能亢进,易患生殖系统疾病。女性手大①易发生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炎症);②内分泌紊乱(因性格造成)。儿童手大说明缺钙(钙代谢失衡),指节长得特快。老人手大(除土形手)①易患突发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②内分泌功能亢进(甲亢、性亢)。小:手生来就小,低于正常人比例的不协凋的手。60%~70%的女性握拳大小与其子官大小一样,所以手小的女人子官小。手过小,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①免疫力下降;②肝病;③精神异常;④女性易不孕。中医:肾精亏虚、阴虚阳亢。西医:脑垂体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发生生殖系统疾病。营养:生理性缺钙。观形症状人大手小手小则心脏相对小。这类人心脏功能弱,但不一定有心脏病。另外,这类人血压低,容易头晕、心悸、疲劳,不耐思虑,心脾两虚最常见。男人身大手小说明性功能障碍,易发生前列腺疾病和生殖系统方面的障碍。男人手小肾虚、缺钙、性功能低下,易发生阳痿、早泄、少精不育。女人身大手小70%的此类型人的子宫较同龄人的小,说明子宫功能弱,易发生性功能低下、痛经或月经不调等现象。女人手小肾虚、缺钙、性功能低下、内分泌不足(尤其黄体激素分泌不足),易不孕、难产。胖瘦是对手与人体的肌肉状态的观察印象,这是与正常人的手与肌肉发育状态相比较而言的。从人肌肉的发育状态不仅可以判定其消化系统正常与否,也能反映一些特殊疾病的手诊表现规律。胖:观形症状人胖手胖正常且可爱。人胖手胖又有病时,要按压明堂心区和艮区心区,如指压有凹陷,说明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如颜色发红,代表易患高血脂、高血压,此时应注意测量血压,以防中风;如颜色发黑,则要考虑有恶性病的发生。人瘦而手胖①手为虚胖,提示有肾脏和心脏的病变、心脏功能下降和肾源性水肿,伴有肾病综合征,体内血脂代谢失调和内分泌失调;②胖而坚实,为脂肪堆积,考虑高血压、高血脂;③手部水肿,多是由风湿、类风湿早期引起的,提示有肝源性水肿和风湿、类风湿水肿。由瘦变胖体内代谢严重失常过于胖表示有脂肪堆积、水肿,易患高血脂。人手过胖且指丘肚高血脂高。乾区发红色为高血脂、高血糖。瘦:人瘦手瘦且呈正比例时,是正常的表现。观形症状人瘦手瘦类风湿后期、骨脾两虚,消化、生殖系统功能较差,有心、脑、脾、胃疾病。人胖手瘦①进行性肌萎缩;②内分泌功能不足;⑤营养比例失调;④毒素蓄积;⑤肿瘤体质;⑥肾源和心源性水肿。人手过瘦手指间有漏缝,是消化系统功能薄弱的表现,也是性格懦弱和神经衰弱的表现。多见于女性和小孩,男人如此,多不长寿。指节中间无肉,表示缺钙;指尖像锥子,表示缺锌;艮区无肉表示缺铁。干:手部干燥,首先排除体力劳动引起和部分职业病的可能。过干则提示:①阴虚火旺(中医);②脂肪代谢失常,行高血压、高血脂;③内分泌不足,功能亢进或失调,有糖尿病;④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多是阴津不足、内火炽盛、气血郁滞所敛;⑤缺乏维生素C和维生素E。湿:手湿是指手出汗过多而造成的湿。手过湿,表示:①心肝火旺、气虚自汗、易感冒、脾胃湿热。②指端出汗,是为阴虚火旺、内分泌失调,也见于精神紧张者。③手心多汗是心火炽盛、湿热内蕴、胆胃失和的表现。④全身经常出汗,是自汗、气虚不固、阴虚火旺、气滞血淤的表现。汗液有酸味,代表肝胆毒素多;汗臭,代表宿便、毒素多。⑤甲亢,生理反应出汗。

正常人的手温应略高于脸部温度与皮肤温度。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人是恒温动物,判断自己是否健康,首先看自己的手温是否正常。温:①体内有慢性炎症;②有宿便、毒素;③阴虚火旺;④身体的某个脏腑功能亢进;⑤服用过某些药品(如扩张血管的药、春药)。过热:①中医:阴虚火旺或内伤发热。②外感发热为炎症、血淤,应避免传染病。手背较手心热,多是发烧或炎症急性期。③阴虚火旺。④高血压倾向。⑤糖尿病。⑥甲亢。潮热:多见于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糖尿病等。手心发热:心火亢盛,容易心烦、失眠,常常噩梦不断。湿热内蕴、胆胃失和的初期表现。整个手热:中医上为感冒、传染病,西医为发烧、内分泌亢进。手掌温度高于手心温度,多是高血脂或高血压。手掌红热,为炎症、血热的表现。凉:①阳气虚、肾刚虚、心阳气不足(中医);②免疫力低下、易感冒;③内分泌不足;④微循环障碍;⑤严重的低血压;⑥危重病人休克前期;⑦服用某些药物之后因毛细血管收缩而血流变慢;⑧精神过敏或紧张;⑨心脏功能低下。全手发凉:为阳虚或气血亏虚。手凉且脸色苍白:提示腰疼腿痛、气血亏虚。如果久病之人突然手凉,为即将死去之征兆;高烧病人手凉,是即将惊厥昏迷之危象。有心脏病的人,如手心温度低于脸部温度和掌部温度,为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中医多为心阳衰微。从伸手的动作可以了解神经的灵敏程度与运动的协调性,也能反映人的精神状态。快:若被检者伸手时动作爽利快速,手指自然伸平,没有紧张、疑虑等感觉,表明此人性格乐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身体一般比较健康,即使患了疾病,也容易康复。慢:若被检者伸手时动作拘谨、迟疑不定、手指紧并、指节屈曲,甚至出现轻微颤抖,表明此人心理压力较大,精神紧张。此类病人多胆小怕事、敏感、好猜疑、不善言谈又易烦躁发怒,无独立自主性,决断性羞,易自我矛盾。现代医学表明,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神经功能失调。这类病人常见胃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衰弱、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甚至癌症等疾患。手诊时,要仔细观察手的姿势,正常人一般沉稳自如。一旦有异常,首先要观察手是否有发抖或僵硬现象,这样才能对判定下列典型疾病起到辅诊作用。抖:若手部颤动发抖,不能自主,则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帕金森氏综合征、风湿热引起的舞蹈症等。中医常见于阴虚动风、经络不通。僵:手指拘挛、关节僵硬的患者,很可能是由于脑溢血、心肌梗塞、血栓等引起的偏瘫(或先兆)。若是手呈爪形或猿形,则为尺神经、正中神经损伤,也见于癌症后期。拇指僵硬,是中风的先兆。用手诊医学来诊病,除了纹理辨征论治外,还要以掌色、甲色、舌色、面色等。这是因为纹理、气色光泽同样能显示病象(掌纹在最外层,气色光泽在稍内层一些)。当人体的五脏六腑有病变时,作为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的气血最先发生变化,它可以通过不同性质的疾病原因表现出相应的病色,这实质是中医所称“气”的变化。这种变化规律我们称之为“望色十纲”:浮沉、清浊、浅深、散聚、荣枯。浮沉——颜色的位置浮:虚证、炎症。病在表面,表示病处于初期,病情轻而单一,易康复。见色在皮肤之间或表层,提示病患在表,病情轻微,适当保健即可康复,此多见于感冒和染病的初期,如果恶性病突然见浮色,那么是“回光返照”的将死现象;如果属于沉的疾病,经治疗后变为浮色,则是即将痊愈之象。沉:实汪病在里层或真皮层,表示病处于中后期且病情重、复杂,医治时间较长,难康复。见色在皮肤较深层,颜色比较暗,提示病患在里,说明病情较重或时问较长。若是新病由浮转为沉时,说明病情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应及时调整治疗的思路。浮逐渐变沉,表示病情加重;浮突然变沉,表示病情恶化1~2天之内有突发性病变;沉逐渐变浮,表示病情不断好转;沉突然变浮,表示回光返照,她于长期卧床的危重病人。清浊——颜色的质量清:过清为阳虚,表示病情单一,虽程度重,但易调理,恢复快。颜色非常清澈、明亮、舒散,提示病患属阳(阳亢或阳虚)。过清则为水湿之泽,见于水肿病。恶性病突然见清色,是“回光返照”的将死现象;慢性病经过治疗,由沉浊逐渐变为清浮时,说明病情好转。浊:过浊为阴虚,表示病情复杂,程度不重却难调理,恢复慢,有的可能是不治之症。颜色非常浑浊、暗淡无光,提示病患属阴(痰淤或阴虚)。过于浑浊,多见于恶性病和难以痊愈的慢性病。慢性病经过治疗,逐渐由开始的浊色变得更浑浊时,说明病情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或疾病已发展到不可治愈的地步。清逐渐变浊(大约一周左右)表示病情加重;清突然变浊,表示病情危重复杂l~2天之内会突发或复发;浊逐渐变清,表示病情减轻;浊突然变清,表示回光返照,l~2天之内出现并发症或危险。浅深——颜色的浓度浅:虚证(正气虚,气血不足)。色淡,表示病处于初期,病情轻,易康复。颜色比正常色屁得浅淡,提示正气虚弱、气血不足、体质较差。用以区分虚证。深:实证(邪气实)。色浓,表示病处于中后期,病情重,难康复。如果比正常色显得红,表示炎症;浅红,表示炎症转微:深红,表示炎症加重。颜色比正常色显得深厚浓重,而且集中,为邪气实、病情重的表现用以区分实证。深逐渐变浅,表示病情好转;深突然变浅,表示危重病变化;浅逐渐变深,表示病情不断加重;浅突然变深,表示病危重恶化,比如:青→青褐→黑,红→紫红→黑,黄→黄揭→黑,颜色由浅入深聚散——颜色的运动聚:颜色由四周向中心呈沉、浊、深状态汇集过来出现斑点状,表示病情加重,严重炎症即将爆发。我们形象地将这种状态比喻为“乌云密布”现象。病色收缩集聚在一起,甚至鼓起小疱,提示病患属于慢性久治不愈的病,而且由于病程长,病气已经集聚到某脏腑了。临床中多处于结石、组织增生、肿瘤等此处的聚表现为“沉、深、浊”并向中心集中,和散有着本质的区别。散:颜色由中心向四周呈浮、清、浅状态淡化,成大片团状,表示病情减轻,逐渐好转。我们形象地将这种状态比喻为“飘若浮云”现象。如果一个人某区域本来就苍白,在心区周围又出现红色,表明心气亏损、身体疲惫,此种情况不一定有斑点纹,也不一定有纹理变化,但依然有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可能。病色(深浅、清浊等病色)呈向四周发散的放射状,提示病情好转,即将痊愈,或者刚刚得病一此处散的颜色表现为浮、清、浅,并向周围发散,和聚有着本质的区别。聚逐渐变散,表示疾病逐渐好转;聚突然变散,表示转危为安;散逐渐变聚,表示旧病渐发;散突然变聚,表示旧病复发(突然发作)。荣枯——颜色的神气在手诊诊断过程中,有神、少神、无神贯穿始终,所以“荣枯”是“望色十纲”的总纲。手诊的最高境界就是望神得气,通过手来获得其生命活动的规律。荣:生命力旺盛、润泽鲜活、有神、健康。颜色红润鲜亮说明正气足、气血旺盛、体质强壮,但过于亮泽,就会向清转化,此为手诊诊断中“有神”的表现。无论在于诊中诊断到何病,只要“有神”,虽重仍可治。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有神”渐变为“无神”,说明治疗保健思路不对,或者病情正在恶化。枯:无生命力、干涩、晦暗、无神、衰竭。颜色灰蒙蒙、黯淡无光,皮肤干燥松弛,呈烟熏灰黑之色,提示病情危重,有恶化趋势,甚争死亡。此为手诊诊断中的“无神”表现,虽然症状轻微,但也要考虑严重或恶化的可能。经过正确的治疗后,无神之色渐变为“有神”是好转的表现,如果突然“有神”,则是“回光返照”的将死现象。半荣半枯之间:生命力不够旺、少神、不健康或有疾病(这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荣突然变枯,表示死亡;荣逐渐变枯,表示脏腑功能逐渐衰竭;枯突然变荣,表示回光返照;枯逐渐变荣,少神逐渐变为有神。生命力是指寿命的长短和质量,繁荣是指不断地繁殖,非常茂盛的样子,所以把枯看作死亡是不对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保健即是使生命力旺盛,这就是养生之道。▼点击免费学习中医养生知识▼

中一医 喜欢中医关注我!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