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的真实写照,从沉迷充电头开始

mumu丨文

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个贴子非常有意思,说是NGA论坛上有人吐槽中年男子的娱乐生活。

我发现一个规律,基本上男人年纪越大越没兴趣做癞皮狗…

癞皮狗爆发集中在20到25岁

30之后的男人开始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了…

在这个论坛,我看到有买渔具的,茶的,珠子的,最离谱的是有一个沉迷充电头的…

发微博的人叫“充电头网”,后来我搜了一下,还真有这么个网站,专门研究充电头的。想着这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随手翻了翻首页的几篇拆解报告。

结果哦屮,你还真别说是有些上头。沉迷充电头这事,虽然看起来像段子,但也有依可循。

(不是打广告)

充电头是连接电子屏幕与雷电之神的桥梁,手机没有电,现代人就跟戳瞎了眼、哑了喉咙没啥区别。

如果你自认为是超然世外的风雅之士,将科学文明的恩泽不当回事,跑到边鄙乡野搭间草棚体验原始野趣,那自当别论。想我这种较真的下里巴人享受惯了现代便利,对手机电量这件事总是伤透脑筋,一旦过半就会隐隐忧虑。

这时候摸摸口袋或者背包掏出充电头/充电宝来,习惯性找个kfc或者全家充会电,生怕自己被迫失联了。实际上,充电头之类早已是我们视之为常的东西,每次消费新的电子产品不管你愿不愿意,总会充电头、充电线喜加一。

“充电头”这个定义范围也很广,手机充电头是充电头,笔记本电源是充电头,车载充电器也是充电头,甚至公交上的插座,嘿,也勉强能算吧……

小小充电头,属于你天天接触,已经熟悉到自动忽略了它的存在。之前苹果不是取消随机附带的充电头么?好家伙,安卓手机厂一个个开始跟风,那时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充电头的存在感。

3C配件领域一直在发展。以前的快充头又大又粗,现在不一样了,都用上了GaN(氮化镓),接近苹果祖传5V1A充电头的大小,愣是能有几十W的快充功率。

我自己办公桌上也有不少充电头,适配各种手机电脑平板耳机游戏机,杂七杂八的堆了一抽屉。若是普通人家,做个“原装”主义者,平常用用出厂附带的慢充也无妨,但像我这种一天有8小时都泡在屏幕前的重度患者,却总是不满意。最后不得已还是牺牲掉自己的拘执,拥抱了第三方。

结果好家伙,原装充电头竟是弱鸡,看着手机插上新买的充电头,那肉眼可见的电量数字跳动,便深切感到现代科技实在是让人受惠不浅。到后来不少厂商也会推出自己独有的充电协议,当做是噱头。而好点的充电头甚至能一头多用,像下图最右边的100W充电头就在给笔记本供电,让我告别了傻大粗的笔记本电源。

(谁人不爱GaN呢?)

更不用说充电头配套的充电线,那也是大有讲究。别看现在旗舰手机、高端笔记本都普及Type-C接口了,充电线长的都一个样,但其实里面的接口规范区别很大。

什么USB 3.1、USB 3.1 Gen2、雷电3、雷电4……里面的门道太多了。最厉害的雷电4接口,光是一条线价格都要上百。当然,贵也有贵的道理。

像雷电4的数据线,最高能达到40Gbps的速度(除以8,相当于1秒钟最高能传输5G的数据,硬盘读写要走PCIe通道没法跑满,但也差不多一眨眼功夫一部小姐姐就能下完了),还能够给设备提供100W的标准电力传输,支持8K显示器输出……

和几块钱一根的路边摊货色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不熟悉的,真要看晕了。

所以本质上来讲,沉迷充电头和那些研究数码硬件的老烧没啥区别。在充电头网微博底下,我看到个评论说得好:男人收集充电头,就像女人买口红。

迪奥999/阿玛尼400/萝卜丁001/rubywoo,这几支口红其实都是正红色,只是滋润度/沾杯/显唇纹/色调上有细微的区别而已,大家不还是买个不停。

不同充电头的做工/功率/体积/元件组合/接口/支持协议都不一样,这些排列组合起来又各有不同,收集不同的充电头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更何况现在充电头都非常有工业设计感,那种紧凑的工艺设计,在手上把玩的感觉,想想是有点舒服的。

(正红色)

网上不是一直有个说法叫“口红效应”么?

据说是美国911之后,各种消费品的销售金额都有所下降,而口红却不降反增,引起了业界的好奇,最后雅诗兰黛集团前董事长Leonard Lauder提出了「Lipstick index(口红效应)」。

说是在经济困难时期,女性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性买一些时尚、赶潮流的服装化妆品,而是趋向于购买一些经典式样的、耐久使用的用品,尤其是低价奢侈品,比如口红。

“口红效应”并不是正儿八经的经济学理论,和“摩尔定律”一样,纯粹是从业者的经验之谈,不过我们也可以举一反三。

(有些充电头是真的好看)

当一个中年男人钱包不鼓的时候,老婆给的零花钱还得扣扣索索地用,这样就不会选择去消费那些昂贵的大件,比如购买豪车、投资房产、出国旅游等等。

但人的购物欲望有需要通过消费行为得以纾解,柴米油盐是无法实现欲望纾解的。像我们玩游戏的,就会研究游戏手柄、键盘外设、甚至游戏里的皮肤饰品……这一类非必需低价商品适时地出现了。

都不用到30,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大于其他。毕竟像充电头、充电宝、手机壳、无线耳机这种,几百块、顶天了不过万的东西,还不能随便买了么?数码硬件折腾起来时间也过得快。

生活压力催人老。我有个朋友,结婚有孩子以后都没时间开黑了,晚上不是在接老婆晚班,就是哄孩子睡觉。后来他换了辆油电混动车,生活方式和以前完全不同。

以前下班后回到小区,总是待车里玩会手机再磨磨蹭蹭不情愿地上楼。现在一到周末就借口去乡下给车充电,光明正大玩失踪。

(乡下那种三楼独栋,门前有可以晒谷子的水泥地,应该都见过吧。之前上海对混动有优惠政策,但要求有固定车位,我朋友就填的乡下老家。当然,现在混动已经不送绿牌了。)

车子一旦和插座保持联通,什么家长里短事业前途仿佛都不存在了。你甚至能够奢侈地开会空调,在漫长而凉爽的几个小时里,享受无人打扰的静谧空间。电量反倒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在游民上看到的无线耳机梗图,与文章无关)

有时候想想,找个花钱少的爱好解闷,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