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学习《易经》不犯这几种错误,就能快速入门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但其文字深奥、简古,给易经学习者带来不少麻烦。

就像我,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也走过不少弯路,犯过许多错误。

现在想想当初要是有人能够及时指点一下,是不是会学得快一点。

虽然走过不少弯路,但也总结了不少经验。尤其是针对新手在学习《易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下面我把我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快速入门。

01

望文生义,自以为是

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有许多研习者以为自己智慧很高,萌生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对易经的卦爻、辞义的解读常常自出胸臆,目空一切,这是最大的误区。

须知,每一门技艺的完善,都有它应该遵循的方法。就像开车,如果违章行驶就会偏离轨道,酿成车祸。

练太极拳要遵循它应有的“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力功”,否则就不是正宗的传统太极拳。易经作为一种传统学问,自然有它固有的基础和方法,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如《比》卦的本义是“相亲、依附”,许多人却武断地解读为“比试”;《中孚》的本义是讲“信”,而许多初学者却坚持为“俘虏”,让人啼笑皆非。

02

只顾文字,丢掉卦象

卦象、爻象是易经的灵魂,易经的本质就是“象”——卦爻符号的“象征性”、“模拟性”。

通过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象征”、“模拟”世间万物,并将模拟的结果用“卦爻辞”来进行“譬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象”是本,卦爻辞是“表”。

古人一再强调“观象系辞”,“辞由象生”,“得象忘词”。而现代许多学习者只留心卦爻辞的文字结构,津津乐道于字面意义,而轻于“易象”的探究,与卦爻辞之间的“表里关系”,似乎有本末倒置之嫌。这无疑是一个误区

03

现代观点,强行代入

许多研习者喜欢用现代人观点和理念,强行代入易经卦爻辞的解读,其结果是“南辕北辙”,与该卦的“本义”相去甚远。

易经是古人的思想募写,必须站在古人的社会背景才能合理解读。

如《归妹》卦辞:无攸利。它的本义是说,古代女子嫁人要等待男方聘礼迎娶,不要私自跑到男家同居——私奔,否则会受到人们的轻贱,结果是凶的。可是许多人非要用现代“婚前同居”的现象对卦义进行质疑和修改,弄得不伦不类。

04

机械套用,顾此失彼

许多研习者对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将信将疑,一知半解,用一种“千篇一律”的观点看问题。不能根据不同的卦象、卦名所要表述的主题,辩证地运用不同的方法。

而守着一种方法一成不变,这会造成“方法”只对某些卦有用,但不能通用于六十四卦。

不能“一以贯之”,于是就怀疑方法的合理性。出现这些误解,归根究底还是对“上下无常,周流六虚”“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易经法则理解得不深。

“一以贯之”的思想,在某些层面来说,本身是一个误区。易经是活的而不是僵死的。

当条件变了,背景变了,卦爻之间的含义也会相应改变。

不能择机应对,辩证以待,永远难以进入易经之门。

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特殊的事要特别对待。例如,方法中强调“有应比的卦爻一般为好”,但有些卦爻“有应比”反而不好。

如《中孚》卦没有“应比”的“九二”反而是好的的,有“应比”的六三反而是不好的,这是因为“信发自内心,不假外求”是中孚卦的主旨,九二与之相合,六三与之相悖······

05

空谈易理,没有实践

有许多研习者易理谈得头头是道,照本宣科,但是一遇到解卦就力不从心,不能“变通”,即使勉强解卦也是错多对少,误人误己。

追根究底还是实践太少,总结太少。理论与实践没有真正的结合,就不能产生“辩证”和“活用”举一反三。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学易者特别适用。只有多实践才能加深对易经的理解,才能做到“见机而断,贵在变通”,“活解活断”。

以上就是新手学习易经容易犯的错误,分享出来是为了能让大家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快速入门。毫无疑问,如果研习得法,少走弯路,必能以更快的时间入门。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只要牢记以上几点,必能事半功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