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先早课|藏而不泻,泻而不藏
相关推荐
-
在1986年参加乡村医生考试,有这样一道...
在1986年参加乡村医生考试,有这样一道填空题:"五脏者_________,六腑者__________".多数考生都在五脏者后边填上心肝脾肺肾,六腑者后边填胃大肠小肠胆膀胱.实际上 ...
-
胆为什么既为六腑之一,又属于奇恒之腑?
答案一:这是因为胆排泄的胆汁,注入小肠,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所以为六腑之一:但胆本身没有受盛和传化水谷之功能,而且胆藏胆汁,而胆汁是精气所化,为"精汁",与五脏贮藏精气类似,而 ...
-
尚先早课|满则泻之,虚则补之
上句见<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下句见<素问·三部九候论>:"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 ...
-
尚先早课|喜乐出,津液藏
本句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十二官之相使",其中:"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
-
尚先早课|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
五脏六腑是中医生命理论的核心.五脏与六腑在功能上各具特点.<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经>.<太素> ...
-
尚先早课|寒温中适,补泻勿失
上句见<灵枢·师传>:"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
-
尚先早课|虚实之要,补泻之时
虚实.补泻均为中医理论的重大问题,而虚实.补泻理论之源则主要为针刺.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又云:" ...
-
尚先早课|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六腑的结构特点是中空有腔,主要功能是受盛.传导.运化水谷. 水谷入口,通过食道入于胃,经胃的初步加工(腐熟),之后下传小肠.经小肠进一步加工,分为清.浊两部分, ...
-
尚先早课|肺藏气,气舍魄;肝藏血,血舍魂
本句见于<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 ...
-
尚先早课|守数,藏德
守数,见于<素问·疏五过论>:"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将"循经守数"作为诊疗的准则.后又言:&qu ...
-
尚先早课 | 脾藏意,肾藏精
关于五脏所藏,<素问·宣明五气>云:"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又,<灵枢·九针论>云:"五藏:心藏神,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