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洛水注》所涉蠡城邑、阳市邑、孙登等考略

(0)

相关推荐

  • 武则天和锦屏奇观

    1985年3月,宜阳县文物普查组在锦屏山北麓一孔破窟洞的底部发现了一块阴雕正楷"奇"字的残碑,字大如斗,笔力雄健,在这块残碑的左下角,刻有四行小字: 宜邑城南锦屏山玉柱峰巅 有唐武 ...

  • 中原地名探究——洛水安宁——洛宁

    [开篇语]关于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兴趣,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梳理完了山东省的地名.其间,有过反复,有过彷徨,有过喜悦,有过沮丧,但还是坚持了下来.之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过程,通过对地名的 ...

  • 金山庙村史话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一 金山庙村史话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整理 金山庙村位于洛宁县城南17.50公里金门川南部,今属陈吴乡管辖.金山庙村东临金门溪水,西靠纱帽岭,南依金山,北为涧河川.金门山矗 ...

  • 崤函古道

    由于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缘故,逐渐对三门峡到岳庄的这条道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行走在通往岳庄的南北两条道路上,脑海中滚动着<崤之战>---(主战场在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秦武王嬴 ...

  • 侯之涛:宜阳脱贫攻坚赋

    巍巍熊耳千屏绣,悠悠洛水蕴华章.灿灿神都后花园,卷卷河洛绽辉煌.东承帝都之灵瑞,西顾洛书之曙光,北瞻仰韶之灿烂,南眷陆浑之泱泱.崤函牵东西,丝路驼铃醉日月:孔道通南北,江河浪涛润胜壤. 缘古溯远,史悠 ...

  • 《水经·洛水注》所涉甘洛城、洛阳县、刘聚等考略

    A7 △又东北过河南县南. <周书>称周公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南系于洛水,北因於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孝经援神契>曰: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竹书纪年& ...

  • 《水经·洛水注》所涉巩县故城、河图洛书等辑释

    A9 △又东北过巩县东,又北入于河. 洛水又东,明乐泉水注之.水出南原下,五泉并导,故世谓之五道泉,即古明溪泉也.<春秋.昭公二十二年>,师次于明溪者也. 五道泉,又作明谿(同" ...

  • 《水经·洛水注》所涉南鄩(上鄩)、袁公坞等考略

    A8 △又东过偃师县南. 洛水又东迳计素渚,中朝时,百国贡计所顿,故渚得其名.又直偃师故县南,与缑氏分水.又东,休水自南注之.其水导源少室山,西流迳穴山南,而北与少室山水合.水出少室北溪,西南流,注休 ...

  • 《水经·洛水注》所涉北山、清女冢、三王陵等考略

    A6 洛水又东,临亭川水注之;水出西北近溪,东南与长涧水会,水出北山,南入临亭水,又东南,历九曲西,而南入洛水也. 临亭川水,颇疑即今水兑河东的那条较大的洛河支流. 北山,尽管有当地学者按宜阳虎头寺北 ...

  • 《水经·洛水注》所涉宜阳县故城、共水、陆浑(西)山等考略

    A5 △又东北过宜阳县南. 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双峦竞举,状同熊耳,此自别山,不与<禹贡>导洛自熊耳同也.昔汉光武破赤眉樊崇,积甲仗与熊耳平,即是山也.山际有池,池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世 ...

  • 《水经·洛水注》所涉鹈鹕涧、龙骧城、屯城等考略

    洛水又东,迳黄亭南,又东,合黄城溪水.水出鹈鹕山,山有二峰,峻极于天,高崖云举,亢石无阶,援徒丧其捷巧,鼯族谢其轻工,及其长霄冒颠,层霞冠峰,方乃就辨优劣耳.故有大.小鹈鹕之名矣.溪水东南流,历亭下, ...

  • 《水经·洛水注》所涉卢氏城、高门关等考略

    A2 △东北过卢氏县南. 洛水迳隖渠关北.隖渠水南出隖渠山,即荀渠山也.其水一源两分,川流半解.一水西北流,屈而东北入于洛.<山海经>曰:熊耳之山,浮豪之水出焉,西北流,注于洛.疑即是水也 ...

  • 《水经·洛水注》所涉讙举山、玄扈山、阳虚山、获舆山、龙余山、蛊尾山、鹿蹄山、冢岭山、竹山等考略

    A1 ○洛水 △洛水出京兆上洛县讙举山. 洛水, 又名洛河, 古称雒水. 为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发源于陕西蓝田县,流经洛南,河南卢氏.洛宁.宜阳至洛阳南.偃师.巩县洛口以北,入黄河.长420公里.在偃 ...

  • 《水经.淄水注》所涉稷下学宫、葵丘等考略

    A7 左思<齐郡赋注>:申池在海滨,齐薮也.余按<春秋.襄公十八年>,晋伐齐,戊戌,伐雍门之萩,乙亥,焚雍门,壬寅,焚东北二郭,甲辰,东侵及濰,南及沂,而不言北掠于海.且晋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