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洛水注》所涉宜阳县故城、共水、陆浑(西)山等考略
相关推荐
-
侯之涛:宜阳脱贫攻坚赋
巍巍熊耳千屏绣,悠悠洛水蕴华章.灿灿神都后花园,卷卷河洛绽辉煌.东承帝都之灵瑞,西顾洛书之曙光,北瞻仰韶之灿烂,南眷陆浑之泱泱.崤函牵东西,丝路驼铃醉日月:孔道通南北,江河浪涛润胜壤. 缘古溯远,史悠 ...
-
武则天和锦屏奇观
1985年3月,宜阳县文物普查组在锦屏山北麓一孔破窟洞的底部发现了一块阴雕正楷"奇"字的残碑,字大如斗,笔力雄健,在这块残碑的左下角,刻有四行小字: 宜邑城南锦屏山玉柱峰巅 有唐武 ...
-
《水经·洛水注》所涉鹈鹕涧、龙骧城、屯城等考略
洛水又东,迳黄亭南,又东,合黄城溪水.水出鹈鹕山,山有二峰,峻极于天,高崖云举,亢石无阶,援徒丧其捷巧,鼯族谢其轻工,及其长霄冒颠,层霞冠峰,方乃就辨优劣耳.故有大.小鹈鹕之名矣.溪水东南流,历亭下, ...
-
《水经·洛水注》所涉卢氏城、高门关等考略
A2 △东北过卢氏县南. 洛水迳隖渠关北.隖渠水南出隖渠山,即荀渠山也.其水一源两分,川流半解.一水西北流,屈而东北入于洛.<山海经>曰:熊耳之山,浮豪之水出焉,西北流,注于洛.疑即是水也 ...
-
《水经·洛水注》所涉讙举山、玄扈山、阳虚山、获舆山、龙余山、蛊尾山、鹿蹄山、冢岭山、竹山等考略
A1 ○洛水 △洛水出京兆上洛县讙举山. 洛水, 又名洛河, 古称雒水. 为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发源于陕西蓝田县,流经洛南,河南卢氏.洛宁.宜阳至洛阳南.偃师.巩县洛口以北,入黄河.长420公里.在偃 ...
-
《水经.淄水注》所涉淄博原山、岑山等考略
○淄水 A1 △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 淄水出县西南山下,世谓之原泉.<地理志>曰:原山,淄水所出.故<经>有原山之论矣.<淮南子>曰:水出自饴山.盖山别名也. 淄 ...
-
《水经.渠水注》所涉京县、管邑、黄渊等考略
A2 渠水又东,不家沟水注之,水出京县东南梅山北溪.<春秋.襄公十八年>,楚蒍子冯.公子格率锐师侵费,右回梅山.杜预曰:在密东北,即是山也. 不家沟水,简称不家水.俗称管水.隋以后称郑水. ...
-
《水经.伊水注》所涉广成泽、大狂水、玄望山等考略
A3 △又东北过新城县南. 马怀桥长水出新城西山,东迳晋使持节征南将军宋均碑南.均字文平,县人也.其碑,太始三年十二月立.其水又东流入于伊. 宋均,杨守敬认为此处郦注出现的宋均与注纬书之宋均籍贯.时代 ...
-
《水经.河水注》卷四所涉南虢、十二金人等考略
昔周.召分伯,以此城为东西之别.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王莽更名黄眉矣. 梁宁森在<虢城.焦城与陕城考>中认为 ...
-
《水经.谷水注》所涉王城、成周城、千金堨等考略
A3 △东北过谷城县北. 城西临谷水,故县取名焉.谷水又东,迳谷城南,不历其北.又东,洛水枝流入焉,今无水也. 谷城县,春秋周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以临谷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前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破釜沉舟、巨桥发粟等地域考略
C △又东北过斥漳县南. 应劭曰:其国斥卤,故曰斥漳.汉献帝建安十八年,魏太祖凿渠,引漳水东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漳津故渎水旧断,溪东北出,涓流濗注而已.<尚书>所谓覃怀底绩,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