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洛水注》所涉讙举山、玄扈山、阳虚山、获舆山、龙余山、蛊尾山、鹿蹄山、冢岭山、竹山等考略
相关推荐
-
洛宁历史上的特殊时期
洛宁历史上的特殊时期 1947年9月1日至1949年2月28日,是洛宁县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之所以特殊,一是其间曾经建立过一个仅仅存在了十天的人民民主政权:二是"洛宁"这 ...
-
聞鍾記郵 | 洛南
· 在集邮中认识世界,玩转生活 聞鍾記郵(2597)洛南 中国的地名很有意思,但凡见到阴.阳.南.北,总会联想到山.水,还有太阳.早些时间收到了范老师从洛南寄给我的邮资明信片,加盖了洛南华阳路的邮戳. ...
-
洛惠渠——比林县红旗渠还要早修建3年的“天河”
在大秦岭深处的洛南县保安镇对面的悬崖峭壁之上,蜿蜒盘曲着一条长63公里.宽深各1.7米的人工"天河",这条"天河"就是被洛南百姓誉之为"生命线&quo ...
-
洛河源头到底是何处?
洛河,古称洛水(或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洛河源出陕西省东南部,流经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巩义市注入黄河.洛河全长447公里,流域总面积18881平方公里.从河南偃师市支流伊河河口至巩县南洛河口一段 ...
-
中国民间诗人名录‖杨锋锋
诗人简介:杨锋锋,笔名秦岭人,70后,陕西省洛南县人,乡村医生.洛南县作家协会会员,理事,燕京文化交流协会会员,中马文学创联部成员,<中国诗歌大辞典>编委成员,禹平文学编委成员,<唯 ...
-
【滋水 · 散文】吴清会:五一逛老君山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22期︱ 审稿|谭长征 编辑|小蚂蚁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 ...
-
洛河、洛神——河洛人的精神守望
洛河,这条承载着数不清的神奇故事和美丽传说的神圣之河,谁也说不清她究竟流过多少沧桑的岁月!洛河,这条亘古不息,昼夜不停的河流,谁也道不明她为何让世人为之神往.迷恋与探索! 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那洛河的 ...
-
陕南唯一黄河流域的县城,与洛阳共饮一江水,称作“洛南”
本文导读 秦岭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以北大部分属于黄河流域,秦岭以南大部分属于长江流域. 陕西分为关中.陕南.陕北.一般来说秦岭是陕南和关中的分界线.也就是陕南大部分属于长江流域,重要的河流包括汉江 ...
-
《水经·洛水注》所涉甘洛城、洛阳县、刘聚等考略
A7 △又东北过河南县南. <周书>称周公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南系于洛水,北因於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孝经援神契>曰: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竹书纪年& ...
-
《水经·洛水注》所涉南鄩(上鄩)、袁公坞等考略
A8 △又东过偃师县南. 洛水又东迳计素渚,中朝时,百国贡计所顿,故渚得其名.又直偃师故县南,与缑氏分水.又东,休水自南注之.其水导源少室山,西流迳穴山南,而北与少室山水合.水出少室北溪,西南流,注休 ...
-
《水经·洛水注》所涉北山、清女冢、三王陵等考略
A6 洛水又东,临亭川水注之;水出西北近溪,东南与长涧水会,水出北山,南入临亭水,又东南,历九曲西,而南入洛水也. 临亭川水,颇疑即今水兑河东的那条较大的洛河支流. 北山,尽管有当地学者按宜阳虎头寺北 ...
-
《水经·洛水注》所涉宜阳县故城、共水、陆浑(西)山等考略
A5 △又东北过宜阳县南. 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双峦竞举,状同熊耳,此自别山,不与<禹贡>导洛自熊耳同也.昔汉光武破赤眉樊崇,积甲仗与熊耳平,即是山也.山际有池,池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世 ...
-
《水经·洛水注》所涉蠡城邑、阳市邑、孙登等考略
A4 △又东北过蠡城邑之南. 城西有坞水,出北四里,山上原高二十五丈,故黾池县治.南对金门坞,水南五里,旧宜阳县治也.洛水右会金门溪水,水南出金门山,北迳金门坞西,北流入于洛.洛水又东合款水,有二源并 ...
-
《水经·洛水注》所涉鹈鹕涧、龙骧城、屯城等考略
洛水又东,迳黄亭南,又东,合黄城溪水.水出鹈鹕山,山有二峰,峻极于天,高崖云举,亢石无阶,援徒丧其捷巧,鼯族谢其轻工,及其长霄冒颠,层霞冠峰,方乃就辨优劣耳.故有大.小鹈鹕之名矣.溪水东南流,历亭下, ...
-
《水经·洛水注》所涉卢氏城、高门关等考略
A2 △东北过卢氏县南. 洛水迳隖渠关北.隖渠水南出隖渠山,即荀渠山也.其水一源两分,川流半解.一水西北流,屈而东北入于洛.<山海经>曰:熊耳之山,浮豪之水出焉,西北流,注于洛.疑即是水也 ...
-
《水经.洛水注》考略
摘要:本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的模糊性),中观层面则借助百度地图.谷歌地球等工具着重空间维度的方位校验,而微观层面则以相关考古资料为据进行细探甄别.通过宏观 ...
-
《水经·洛水注》所涉巩县故城、河图洛书等辑释
A9 △又东北过巩县东,又北入于河. 洛水又东,明乐泉水注之.水出南原下,五泉并导,故世谓之五道泉,即古明溪泉也.<春秋.昭公二十二年>,师次于明溪者也. 五道泉,又作明谿(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