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祥《谈做题习惯》教师版

前面刘瑞祥《谈做题习惯》学生版一文主要是从学生角度谈的,这篇文章重点从老师角度谈。

其实,从学生角度谈也和老师有关,因为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是有教育理论、教学经验支撑的“领导者”和“主动者”,学生能不能养成好的做题习惯,虽然不是教师由单方面决定的,但也和老师有很大关系。而本文谈的内容基本是教师单方面的习惯。

一是主动出题、改题的习惯

无论是教材和练习册上的题目,还是各种考试、检测中的题目,总不会完全适应你的学生的需要,有的题目只是“区分度”比较好,不一定就是适合学生发展的好题目。
这就要老师们养成自己出题、改题的习惯。
比如我知道现在有的个别学校、个别学生水平还很低,但是偏偏当地教育部门出的练习册比较难——当然不一定是那种“绝对”的难,有时只是比这些学生能达到的水平难——所以老师大可用一些简单的题目帮助学生学习。
以几何证明题为例,我们可以给学生提示大的步骤,让学生去写具体的证明过程。这都是着眼于减轻学生困难方面的改题,我再举个出题方面的例子,比如第一题要求学生计算 ,然后第二题立刻要求计算  的平方根(要写过程)。
还有一种出题是以题目方式要求学生总结规律。因为中学生自己往往没有总结规律的习惯,不知道要总结什么,老师不妨把要总结的内容变成题目。
比如要求学生写出关于三角形内角、外角的有关定理,这就包括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内角和、三角形外角大于不相邻内角、三角形最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等。
老师不要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

二是一题多解的习惯

学生是否要做到“一题多解”,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我身边这本署名贼叉老师的《不焦虑的数学》,就明确反对要求学生“一题多解”,但是如果说要老师做到“一题多解”,大概没有任何问题。
一题多解有很多好处,不但可以锻炼思维,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多方面认识问题。以物理课上的以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联合应用问题为例,一般我们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能不能以其中某个对象的初始运动状态为参照物?
或者以两个物体的共同质心为参照物?当然可以。由此会带来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这就很有必要进一步总结了。数学上可以一题多解的题目当然更多,更值得探究。
当然这些解法不一定都好,但是毕竟只有经历了一题多解,才能有比较和鉴别。我以前的文章曾经提到如果用比例证明下面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相等,会非常繁琐,如果我没有真的用比例证明过,哪会确定可以用比例证明出结论?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题目那么多,都一题多解的话怎么做得完?其实大可不必焦虑。
首先,我这里提倡一题多解,并不是说每道题都要一题多解,实际上只要研究一些典型问题就可以了。
再说,一个学校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往往不会只有一个老师,大家可以“背对背”地做题,然后再一起交流。
即使老师们因为长年累月在一起工作以致思维方式“趋同”,学生总不至于如此,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鲜的解法,或者老师们可以掌握一些所谓“创新思维方法”,比如逆向思维法之类。
要养成以上两条习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品评、分析习题的能力。这可以从两方面说:
一是要有分析题目本身的能力。
首要的是能判断题目是否合理,有没有可能引起误解,或者会不会用到学生不具备的知识。据说近年来的个别高考题就在这方面“翻了车”,比如 2018 年全国理科 I 卷第 20 题,还有 2004 年数学全国卷 II 第 14 题。这说明做到正确评价题目是很不容易的。
二是要有分析解题过程的能力。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那就是有的科普书以下面的图证明半角的正切公式,号称“无字证明”,但实际上难以看出公式对任意角都成立。换言之这个图只能帮助记忆,不能作为证明。
我仍然要强调一点,那就是本文和刘瑞祥《谈做题习惯》学生版一文相同的是,对很多文章都写过、或者大家都熟悉的内容并没有涉及,比如说老师做题时要注意书写规范等等,这不用再强调了吧。

素材来源 | 网络平台

(0)

相关推荐

  • 做题如锄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诗句你一定会背. 真让你说说锄地的目的.时机.如何锄,就未必说得清楚了. 锄地,用锄头把地表土壤的一层划开,一般说来有俩目的. 一是切断杂草的根,阻止其 ...

  • 七年级: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外角和的2倍还多180度,求边数?

    谢谢您,看过我的视频.欢迎你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关注方老师数学课堂. 七年级: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2倍,还多180度,怎么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这也是一个求多边形边数的题.我们知道,要想 ...

  • 谈谈做题习惯

    首先问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做题?有的人可能从来没想过,只是觉得做题天经地义,想过的人可能也只会说巩固知识.要让我说,在中小学阶段,做题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在做题中要养成什么习 ...

  • 刘瑞祥《谈做题习惯》学生版

    首先问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做题? 有的人可能从来没想过,只是觉得做题天经地义,想过的人可能也只会说巩固知识.要让我说,在中小学阶段,做题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在做题中要养成什么 ...

  • 续谈做题习惯

    前面<谈谈做题习惯>一文主要是从学生角度谈的,这篇文章重点从老师角度谈.其实,从学生角度谈也和老师有关,因为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是有教育理论.教学经验支撑的"领导者"和& ...

  • 郭云深弟子刘纬祥谈形意拳七步功夫及习艺须知

    打形意拳有七步功夫:一学会,二习熟,三求稳,四灵巧,五神似,六奥妙,七无穷.练拳一途不可急遽,不可躐等,应按步就班,努力去练,日积月累,乃见功夫,乃见真功夫,自然达于奥妙无穷之境.第一要心界开活,第二 ...

  • 做题有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一名青年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快速增长?我个人认为,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多做题.当然,这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有针对性地做相关练习题,这样既能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可以增强其教学的时效性.下面我具 ...

  • 语文 阅读理解【做题习惯训练】

    一.散文阅读 考场阅读,本着先看题,再拿笔读文章的原则.看文章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点: 圈画文中的情感词汇(注意是圈画,这样更显眼,能帮助你快速理解文章) 划出抒情.议论的句子(考查主旨或者句子含义的 ...

  • 英语做题习惯:少憋题,多分析错题,多复习错题

    我发现孩子采用和做数学一样的方法做英语题:冥思苦想法 而做完的错题,反而看一眼拉倒了. 这是极为错误的做题方法 应该反过来: 做题的时候,速度要快,尽快消灭. 看错题的时候,反复看,而且要多次反复复习 ...

  • 四年级成绩下滑?盲目补课没有用!先培养严谨的做题习惯

    四年级成绩出现明显下滑,首先是计算出问题,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所有题型基本都和计算有关联,扎实的心算基础和良好的笔算习惯才能保证100%正确率. 100%计算准确率其实更是一种态度和习惯. 小学数学与初 ...

  • 刘瑞祥:古风一首——教师节随想

    自幼仰慕为师者,发愿教书师恩还. 一日登台梦成真,千斤重担扛在肩. 传道本来师者事,授业解惑理当然. 晨起备课晚阅卷,盯班上课不得闲. 更有考核如牛毛,家长来访甚难缠. 终朝忙碌无休息,可怜囊中无余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