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与气!!!

五行之道暗合了世界任何复杂系统都必须由抑制与促进两个功能形成的规律即生与克五行运行的基本定律。这节我们讲形与气,意在从五行演化在万物之中之具体呈现。

什么是形与气?

什么是形?什么是气?简单的讲,就是形是实的,气是虚的。我们前边讲的阴阳五行就是气,如果你理解成五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那就是形。

五行之中,又分形气。我们会说拿一个“东西”来,而不说拿一个南北来。因为东西就是木与金,有形可以拿得住,而南北是火与水,无形拿不住,我们称之为气。那么将五行简单分类,就是金木为形,而水火为气,土也归形的范畴。

分形与气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太大了。我们人类的进化史就是形化气的历史最早的祖先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木棒、石头、土块,当武器狩猎,垒屋居住,也就是最早只会使用“形”。随着文明的进化,逐步向“气”方向的发展与丰富。

“气”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向火,一个向水。向火,首先发明语言,向水首先发明数字。向火越来越丰富,从语言发展为图腾、文字,艺术,表演装饰,及一切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向水也越来丰富,发展为算术、数学、哲学、科学,及一切对真的理性思想的追求。所以,形的是指一切人类享用的自然之物,而气则是指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的产物。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在水火气的方向发展了越来越多的精神产品,以至于我们现在所享用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人类后天发明的。举个例子,我们使用的手机,本身上是个有形之物,但如果没有显像,它是没什么用的。所以手机这个形之所以有用,在于它的气,这个气就是它的内容,里边的东西。这个思想,在以后的讲的干支课中特别重要。因为万物都要用干支类其象,形上加赋其气,如丙辰,就是手机的象。

形与气,可以用来理解人命的高低。一般形旺者,主其体格之健盛,而气旺者,主其智慧之超群。用形者多喜欢物质享受,用气者多追求精神生活。火之气偏于感性思维,水之气偏于理性思维。

形要化气,就是让实物朝精神产品转化,提高其档次,就如一块石头,如果雕刻成一个漂亮的工艺品,就是形化为气,它的价值就会突显出来。人的命格也一样,只有形化气的组合才显其贵重。

命局之高低在于干支之变化,所谓化,就是形气之转化。这一点我们在以后会着重讲,大家先有个概念。具体怎么形化气,如金生水,或庚子、辛亥组合,是金之形化为水之气。木生火也是,木之形化为火之气。而水生木,与火生土,为气化形。土生金则为形化形,没有气。形化气,以气为用才有意义;气化形,形为我用才可以。

用形与气来思考我们的生活,是很开脑洞的。如果我说,你用资本投资,生产出产品,算不算气化形?而产品销售后转化为资金流回,算不算形化气?形与气的转化无处不是,这就是中国玄学文化研究的事物方法与思路。

我们还可以将看得见的说成形,看不见的,但有力量、能量的,说成气。

会下围棋的都知道。棋子有气,但这种气的力量,是由形来决定的。两连子就比单子气的力量大。围棋是之气看不到,但能感受到,所以围棋有杀气、断气、紧气、长气等术语。围棋之妙味全在于气,而无形之气却是由有形之型决定的,人能看到的是形,感受到的却是气。

这种形与气的关系,除了围棋外,还有就是股市。股市上升与下降的推动力我们把它理解为气。气我们看不到,但我们可以看到形,也就是型态。是型态决定上升与下降,这种理论虽然大家可能第一次听说,但我验证是对的。还有一点是选股的思路,上市公司的行业可以分为偏于气与偏于形的两类。偏于形的,比如钢材、水泥等公司。偏于气的如影视、信息、教育、软件、文化、传媒、互联网。最后你发现,人们偏爱炒偏于气的股票,因为越是虚的产品越有想象的空间。可以炒上天的,也就是这些东西。这就是人对气的共同偏好。

最后,我讲中医中的形与气。中医讲:阳化气,阴成形。什么意思呢,有形之肉体谓之形,而肉气之所以成为有生命的人,却依赖气。也就是阳气的推动是生命运行的根本。在这个思想之上形成中医治病的原则。反观西医,只讲形,不讲气,在实验实解剖尸体水平很高,器官之形了解的很细,但最因为不讲气,不讲生命之根本,所以整个西医的理论基础其实是很荒谬的。

中医讲,五脏六腑皆有气,气有上行,有下降,各司其职。气是由身体的阳气推动运行的,如果阳气不足,推动无力,则会生病。先是气之病,不治慢慢发展为形之病,身体会长出一些奇怪的东西。因为阳主动,阴主静。生病的病字,就是丙阳出了问题。阳气在,生命在,阳气没,人就成僵尸了。

人之出生跟大自然交换的第一口气,谓人之禀气,构成人一生命运的重要基础。父母给予我们肉体之形,是天地赋予我们生命之气。正如王充所言:人生性命当富贵者,初禀自然之气,养育长大,富贵之命效矣。故通过研究八字命理,可了解人生命运。

形与气,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西方科学与东方文化的最大不同。西方研究的是形与质,东方研究的是气与态。我们的阴阳、五行、干支、八卦都是讲气而我们看不到它们的形与质是什么。而由此衍生出的中医与数术学,也完全是研究气的学问。在天呈象,落地成形。气,实际统领、作用世上的一切有形之物,人命也在其中。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除形、气之外,还有体、用,下一讲我们讲体与用,谢谢大家。

盲派命理之体用关系

第一步:看日主属于的党派,即是日主是哪个五行的,盲派将五行分为两党木火燥土一党(燥土:戊,戌,未);金水湿土一党(湿土:己,丑,辰)有个墙头草是巳,木火燥土强时候是火一党的,金水湿土强时候是水一党的毕竟还是火属性,变成水属性时候要慎重,4:4不会变、5:3要看情况,6:2才会变,体用倒置时候会变。

第二步:通常情况下,根日主一个党派的是体,另外一个党派的是用。

体用倒置的情况:

第一步:看日柱,日柱的天干和地支不属于一党派的。

第二步:看天干,日主在天干绝对不能有合。

第三步:日主一党的,加上日主绝对不能超过三个,通常只有一个,如果加上日主有三个,那么这三个必须很分散,不可以克制某一个其他党克制的效果不错(如果看不懂,就把跟日主一起有三个的排除掉)。

第四步:可以体用倒置,以日柱的地支一党为体,以日主一党为用。

说句题外话:体用做功只是一种看命的方法,事实上不完美,因为体用做功不好的不一定命不好,所以盲派里有看象一说,大概也类似笔者前文提到的气脉,但是也不尽相同。虽然不完美,但是在体用做功可以研究的范围之内还是很准确的。

论形与气

经云:“无极而太极也。理寓于气,气囿于形。”《青囊经》云:“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玄关。”所谓“三生万是玄关”,阴阳二气即是万物“生生”之始,无形之气阴阳二气,即是太极阴阳、两仪四象、先后天八卦、玄空大卦、金龙、雌雄、元运、挨星……等之所来。

《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由此可知,万物皆因有气而成形,即气在先,形在气后。无形之气为阳,有形之质属阴,故曰:“阳气属天”。但无形之气不可测,而有形之地则瞩目可见故气不可见而形可见,因此以有形之象而审无形之气,形气合一,其物始神故明得地道,即可以知天道。而天地之道皆隐于『易理阴阳』之中,故明得『易理』,即知地道之理,即知天道之理。天地万类,无不皆是此一理!

蒋公曰:“ 因形求气,为地理入用准绳” ―― 即是说『先 形后气』,乃【入用】的枢机;然后形与气一体发机,地理之大用尽之矣。“形”者,一是峦头形势;二是先天卦符。“气”者,一是杨公所论的【先之后,后天之先】的“雌雄”交媾之阴阳二气;二是后天阴阳盈虚消长、往来进退的旺衰之气。“气”无形可见,不可捉摸,一以“卦理”推之,二因“形势”以察之。

“理寓于气,气囿于形”之经典,用太极阴阳之卦理,看得无形之阴阳二气合得有形之象,才是无上不二法门。对山体而言乃阴中之阳气,对水体而言乃阳中之阴气。以理而推“气”者,故谓之“理”气;以形而察“气”者,故谓之形势。二者方法虽然各异,但却殊途而同归。

八字中形与气的关系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八字以形告,吉凶在于气

八字是天地人之学,人事物也就形与气或叫阴和阳两部分组成。八字命学也就形与气两大内容,因此,论八字也就形法和气法两大方法。

形有:干支、十神、宫位。 气分:干支阴阳气、五行四季气、阴阳能量气

论形气的关系

1、形是气所生。形是气的作品、子女、体现,为载体、工具、作用物。

2、气是形的主宰也叫灵魂。阴阳气是形的灵魂、思想、意愿、政策,决定形的生命品质、正邪、善恶、生死、物质精神站队。五行气决定形的内动力、活力、生克权、生克能力。

2、气通过形才能发挥作用,只有通过形的落实才能真正体现吉凶祸福。因此说:气定大局、形以落实、组合出吉凶。

3、气依附于形,气一旦落实成形,形动气动,形变气变,气随形动、气随形变。

4、形变气变,三合局。

5、形伤气伤、形死气死的情况:一种是合化。另一种是被形气一体的五行克制,比如活木克土,土形土气都被控制。制的厉害的形受伤,气也完全被控制无用,如是阴旺的可看作是伤阳气、土形。伤形是六亲灾或自己灾,伤气必是自己灾。

6、形伤气不伤、气伤形不伤的情况。要么是生泄,如水旺生木,木形不伤而木气伤,近视、阳痿、心脏功能差。注意是泄不是化的,形受伤了气不变只是原来的气由于载体形被伤不能再去作用对气。如己巳 己巳 戊寅 丁巳木形受伤木阴气还在瘫痪而没死,三个小儿麻痹症也是。而气被合化变性的则是死亡,如申子辰两个、寅午戌同行。

7、形气的作用。气与气作用、形与形作用,形气之间不作用。但气只有依附于形通过形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形气一体,形被合化气也变化,形动气也动,形被抑制受伤没有自由气也不能去生克,形去生了通关了,气也克不住对气了。

8、五行气演化成十干的原理。十干都为形,都是具体的人事物。气强者为阳干,气弱者为阴干。阳干可代表该五行气,体现人事物的灵魂、精神、思想、性质、功能、价值为主。阴干主形体,为该五行气所生成的具体的人事物,如庚金为开拓创新、奋斗、破坏、萧杀、工业、机器,辛金为珠宝、商品、精密仪器、手术刀、针灸、钱财、法律。阳干主精神有气势多变化,阴干成形现实理智稳定。

9、根据阴干阳干定位原理,论阴阳干的转化。阳干弱时成阴干如甲见旺水成乙技术胖子;阴干旺时或乙见丙成甲才华。

10、天干形以有气无气论死活,比如死木活木。气强的为能体现五行灵魂精神的人事物,五行气弱的则为具体的产品商品。气以月令看,无气天干成势也能救应,如:卖建材的坤 乙卯 甲申 丙午 辛卯

财透日主合财,死木是建材。如,周华坤 乙卯 丙戌 丙午 庚寅 死木又和金在一块就是商品,金为生意商品。木气强的得点用书性重书生如姚征,无用叫迂腐气愚昧气。

解读形气转化及十干喜忌

形与气的转化,大概之法如下。

甲:见水生或金克成乙。

乙:在没被水阴控制的情况下见丙成甲。

(泓锡评注:甲与乙的区别在于甲木含火,乙木含水,故火不旺时甲木见水变乙木,水不旺时乙木见火成甲木;甲木见金克变乙木,因为甲木虽带火,但火弱,见寒金灭火,无火则成乙木。)

丙:见土成人间烟火丁。

丁:见甲成天上神火丙。

(泓锡评注:丙火与丁火的区别在于丙火为纯气,丁火含有水分。故丙火见土,尤其见湿土己土则变成丁火;丁火见甲木,则得到能源支持,如贤君有能臣相助,必成帝王霸业。)

戊:见金水旺成己。

己:见木火旺成戊。

(泓锡评注:此条很好理解,戊为燥土为阳,己为湿土为阴,土无明显的阴阳之性,见阴从阴,见阳从阳。)

庚:见水或火成辛得贵。

辛:见旺土尤其见戊旺成庚。

(泓锡评注:庚金与辛金的区别在于庚金不纯,辛金为纯金显贵。金为臣,为奋斗,水为君,为目标。庚金见火炼则提纯,见水则实现辅佐功能,故得贵成辛金;辛金见旺土,则又变得不纯了,变成矿物了。)

壬:留为作业。

癸:自身旺又见旺金成壬。

(泓锡评注:壬怎么能够转化为癸,王老师特意留给大家思考,泓锡的理解为壬见火变癸,因为泓锡认为,壬水与癸水的区别在于壬水对应亥水,阴气十足,癸水对应子水,子中一阳生,故壬水见火变成癸水;反过来,癸水变为壬水,若自身旺又有阴金辅助,则自然成就。)

通过以上理解,十干喜忌自然就很好破解了。

甲木喜火,怕阴(金、水);

乙木也喜火,但不如甲木那么疯狂,乙木怕癸水,因为子刑卯;乙木不怕金,因为乙木含水,金遇水则努力奋斗;

丙火为阳极之物,喜水制,但如丙若水旺也不行的;丙火怕甲木,因为甲木的目标就是要努力为丙火服务,如遇甲木,则如给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继续施加推力;

丁火适态,遇甲木则成丙火,其是否喜欢甲木就看有没有“刹车”了,其是否喜欢乙木就看自身旺不旺了,不旺的话就会被乙木所灭;

戊土己土无所谓喜忌,见阴随阴,见阳随阳;

庚金要么喜水、要么喜火,似乎还没有自己所怕的对象;

辛金其实怕土,因为自身本身是高贵之物,被土一生,有变成了粗矿的庚金了。辛金喜丁火,因为丁火能让其发光,但怕丙火,一见丙火就熔化了;辛金也喜水,因为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壬水怕庚金,因为庚金服务壬水太疯狂了,如甲木服务丙火一样;

癸水喜土,把它保留住。其实壬水也喜土的,给自己有个生存空间。

形与气两者是互相依辅的关系,如在《气决》中说:“ 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形气相须,全在修养。”不仅如此,前人还认为,“人之心即气之主,气即形之根。形者气之宅,神形之具,令人相因而立。若一事有失,即不合于至理,何能久立焉?”因为有了“形者气之宅”这样的一种依辅关系,如果“不知守其内而役于外,则宅虚而坏矣。”

形与气的关系,就如同汽车的轮胎,轮胎有气的支撑才能发挥其作用,没有气的支撑也就发挥不了轮胎所应发挥的作用。 也许正因为如此, 古人认为:“夫形者质也,气所以充乎质。质因气而宏,神完则气宽,神安则气静得失不足以辱其气,喜怒不足以惊其神、则于德为有容,于量为有度,乃重厚有福之人。 形犹林有把杞梓楠荆棘之器,神犹土所以治材用其器。声犹器,听其声然后知其器之美恶;气犹马,驰之以道善恶之境。”而对于行气,养生家都认为行气深长者为佳,气长舒和而又不暴,为福寿之人;急促不均而又易怒者,为长寿之人。由此可见,气是支撑形体的根本,也就是形得以确立的根本,而形又是承载气的皮囊。没有气的存在,生命也就得以结束。所以道教认为“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立,气合神存。修真之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持满御神,专气抱以神为车,以气为马,神气相合,可以长生。”所以说,人的形体就如同一个皮球,它之所以能够具有弹性,就是因为身体中存气。如果没有气的存在,它自然不具有弹性,甚至会失去球的意义,而人的身体也莫不如是。

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其肌体抗压的强度比老年人要强得多,而其中可注人的气也相对较多。这就如同一个新的皮球,里面灌满了气,由于其结构紧密它所消耗的气也相对较少。对一个时间久而不够严密的球,打进气后,由于固密不严或许不会待多久气便泄漏了,这是因为老年人用心的地方过多,而年轻人相对较少。因为用心,其自然会耗散真气。如古人说:“ 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若不慎用气,气自漏。当然气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气如木之根本,后天气如木之枝梢。先天气如水之源,后天气如水之流。水无源则流止,木无根则干枯。

                       形与气---中国哲学之基础

我们不能以今人的思维维度和知识面去揣摩古人,毕竟文化是变易的,世界是发展的。

“气”在甲骨文字形与“三”相似。“一”代表混沌初始,“二”代表天地阴阳二分,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在“二”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地之间的“气”。后来字形改变,为了突出其动态,加了后面的“尾巴”,这些笔画组成的“气”字,表示天地之间流动的“基本元素”。

后来“气”引申出来气味、力气、气象、气候、天气、气质、生气、气体气息、习气、中医的“气”等等。这都是与“气”的本义相关联的。

“气”具体是什么,古人也难以细分种种,在无法界定的时候,古人以视觉和触觉为参考,把它们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状态。一种是以松散弥漫、流动多变的状态而存在,充满于环境空间,看不着、摸不着,或者感觉得到,或感觉不到,被称为“无形”;另一种则以相对稳定的凝聚状态而存在,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则称为“有形”。这两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无形之气可以凝聚为有质之形,有形之质又可以化生为无形之气,故古书有云:“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 古人将“气”的两种状态分成了“气”与“形”。

对于“气”与“形”的哲学思想,我是深以为然的。我们还可以根据古人的理解,把能量、信息、意念和各种感应等看做为“气”。“气”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形成天地万物。

古人的思想无论如何超前于那个时代的“俗念”,它们也是深深地印刻这那个时代的烙印,是有局限性的。古人对宇宙对世界的认知,是朴素的、笼统的,它们与现代知识体系某些部分有“概括性”的关联度。并不是说古人的概括性认知是不对的,而是他们不具备对细节的推敲性,不具备对事物深度挖掘的手段,更多是一种感性的认识,一种“猜想”。

我们后人要做得是,就是尊重和理解古人的知识边界,续接学问的断层。

能量是“气”的一种。E=mc�0�5这个质能方程描述的是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当量关系,它表示能量与质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E代表的是能量值,是关于能量的数学表达,是对能量的一种描述,m代表的是质量值,是关于物质某种量的物理描述。换句话说,质能方程可以看成气与形转化的一个环节。然而,物质并不等同于“形”,在古人的认识当中,不可观察的微观世界也属于“气”的范畴。

我们肉眼能观察到的有形之物质,都是化合物和混合物组成的,而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原子,一种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因质子数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元素。我们地球就是这些元素组成的(已知有119种元素)。微观的元素世界也是“气”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的大部分成员,在宇宙诞生的初期就已经通过“造星”运动为我们准备好了。

氢原子是结构最简单的元素,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宇宙大爆炸后最先产生的元素,并引燃了最初的恒星。在恒星内部,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为一个氦原子,一小部分质量转化为能量(E=mc�0�5),也就是光和热。随着氢被消耗,核反应开始产生越来越多的重元素。这一过程称为星体核合成。

我们的太阳是一颗星族I恒星,它目前正处于中期,组成成分为约75% 的氢24%的氦和1%的其他元素。据推算50亿年后,太阳进入红巨星阶段,并逐步产生重元素,最终,太阳的核心将逐渐衰弱成为一颗白矮星。目前,太阳的核心主要为碳元素,有科学家声称,太阳最终的结果,会变成一颗巨大的钻石。

我们的地球的形成和太阳系的形成是基本同步的。地球是行星,其拥有许多比碳元素更重的元素,地球所含元素曾经都是一些恒星或一些超新星的中心所形成的。宇宙的物质不断的熔合、爆发、分离、再创造……使得太阳系具备了复杂的元素配置。

地球的内核是熔融态的铁元素,占地球总质量的1/3,是地球上所有元素中占比最高的元素。我们人类接触多的是地壳和大气部分,实际上叫地球不是那么公平,应该叫铁球。铁、钴、镍是仅有的三种磁性元素,而铁是三者中最强的。它们能产生磁性现象。伴随着地球(铁球)的自转,产生了磁场,产生了地磁的南北,而磁场,在古人的认知里,也是“气”的一种它对人类乃至其他生物产生巨大的无形的影响。

在太阳系的所有关系中,与人类最密切的无疑是日地关系了。太阳系、太阳和地球的年龄很接近,大概都是46亿年。我们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恰好位于“适居区”。若要再靠近太阳,海洋会被蒸发;距离若要再远,所有的水会被冻结。24小时的自转周期可以保证温度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大波动。速度如果降低,夜晚的温度会非常低,白天的温度又会炙热难耐;速度如果加快,风速会加快,大气条件会恶化。地球的轴线倾斜了23.5度,这样的倾斜造成了四季的变换。地球的质量所形成的引力刚好让大气环绕地球不至于逃逸消散,不至于沉降浑浊,形成微妙的天然屏障,地球地壳的运动让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水的形成又让地球产生生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地球磁场有利于阻挡宇宙的各种有害辐射……

地球能产生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太阳父亲,地球母亲46亿年不断地规律性运转、演化而产生的。有人说“只要给氢足够的时间,就会变成人。”宇宙提前酝酿的一切,似乎为地球这颗“孤独星球”孕育出生命提供了独特的“时空巧合”。

地球上的“风”、“水”、环境中的元素、微生物、磁场、能量……一切无形之物,只要有适当的时间和条件,都会转化为形。形转化为气,亦然

气与形(二)

我们能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幸运的。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翻云覆雨后有实力有运气的降生者。我们都带有父母的基因,也蕴藏着父系祖先和母系祖先的“记忆”。这种“记忆”我们称之为遗传。它是一种关于过去的信息,通过基因的承载而与现在发生传递和关联。而这种信息的传递,我们也可看作“气”的一种。还有一种气形感应,就是父母系祖先的骨骼、头发、指甲等难于被降解的有形之物,通过与天地之交感,与“成形”的我们产生感应和关联的神秘现象。这属于“风水”的范畴,在这里就先不展开了

基因,是承载我们遗传信息的生命密码物质,基因所蕴藏的内在规律,控制着我们的遗传、变异和生长发育,使我们成为“有形”之生物体。正所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我们从受精卵开始,就经历着气形的转化。

受精卵着床于子宫,父母的基因进行“表达”、发出“指令”,受精卵依托母体的“环境”,从外界接收“气”,从而生长发育。中医原理认为,生命的维持全赖于气,它是一切组织活动的营养所系,如精气、津气、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实际上这些“气”,就是古人所说的构成人体的基本因素。母体的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都影响着胎儿,母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深深着影响着胎儿的“身体”。例如,当基因发出指令,需要获取环境中的钙元素进行骨骼构建时,而环境提供的钙元素缺乏,亦或母体摄入的钙元素不足,那么胎儿就会在骨质方面先天不足或产生病变。又例如,中医原理提及,怀胎时不要吃螃蟹,因为螃蟹“太寒”,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实际上螃蟹身体的构成,所蕴含的“气”,或者说其基因都会对人体物质的构成产生影响。在营养学或基因学方面虽然未曾给出完整的答案,但是根据中医阴阳五行的理论,是有其道理的。

脱离母体的新生儿,成为了独立的个体,与外界直接产生联系。喝牛奶的和喝粥的体质会有细微的区别,吃牛肉的和吃猪肉的体质也有不一样。我们吃进各种食物和水,伴随着呼吸,消化吸收过程中会形成“气”,然后重新构建成身体的一部分;人体生命活动的进行,又要通过生物化学反应产生“气”(能量)。人体本身的“小宇宙”,就是气转形,形转气循环往复的过程。

地球上的生物,几乎都叫碳基生物(太阳燃烧的最终产物是碳,似乎有一种巧合的关联)。我们人类身体的元素比例和地球的元素比例是近乎一致的,我们的身体本质上是来源于地球母亲。如果哪天发现哪位仁兄的元素比例与地球的元素比例相差太大,那么他有可能来自于外星。

气与形(三)

信息,意识、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大自然规律乃至宇宙规律……都是“气”的一种。华夏古圣“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为了尽可能把握时间和物候的规律,从而指导人类的活动。

人类文明的演化伴随着“气”的发展,包括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哲学、数学、科学、技术等,是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产物。人类文明的演化也伴随着“形”的发展,包括建筑、食物、交通工具、机器、电脑、生活用品、艺术品等,是人类一切享用之物,包括人为自然之物。

文字是人类文明早期的伟大发明,我们想要表达的、交流的,能够通过文字符号的“形”,传递给看到该“形”的他们。 一个人脑海中的“气”,通过手写或其他方式,形成文字之“形”,另外一位掌握了文字语言规律的人,通过看文字,就能转化为自己脑海中的“气”。这是气形转化的其中一种方式。

一块石头,打磨成斧头,再穿一根斧柄,就是作为砍伐的工具,它就具备了砍伐的“气”(性质),有石器时代人类的智慧结晶蕴含在内。一块天然形成的石头,有些人看到质朴的美,有些人觉得遍地都是,普通且不好看,意识作用于天然的“形”,会产生不同的“气”的感受;倘若一位雕刻师,将石头雕刻成艺术的形象(形),那么这石头就会产生审美的“气”,石头蕴含了雕刻师的工艺审美。

人类通过学习,掌握了科学技术,分工合作创造了计算机、各种机器等。计算机通过数据,通过运算能力(气),各种机器通过精准的工作能力(气),与人类协同又可以生产和创造出更多文明的产物。

我们投资,引导和推动了某样商品的生产,以供人类享用,这主要是气转形的过程。商品通过交易,到达客户手里,客户能够得到便利和满足,让心情愉悦,生活舒适,这是形转气的过程。与此同时,生产方获得利益回报,能够推动科技或管理水平的发展,能够进行再投资,这是形转气的过程。人们得到人为自然之物的辅助,能够从日常琐碎的生活中部分解放出来,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精神层面的创造。这也是形转气的过程。

形与气总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气能转变为形,形能转变为气。万事万物都是形与气的结合,如同古书里说的:“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 古人将“气”的两种状态分成了“气”与“形”。只要有无穷尽的逆向,那么任何的“形”都能复归为“气”。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认为: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气”。

气与形(四)

中医学的“气”,自然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气”的概念的渗透和影响。中医关于“气”的学说是研究人体之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脏腑、精、血、津液之间关系的系统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气”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既是物质,又是功能。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精气、清气……肾气、脾气、心气、胆气等五脏六腑之气……内生五邪的风、热、湿、燥、寒和外感六淫的风、热、暑湿、燥、寒也是“气”。“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生命活动。

相对于中医来说,西医更注重“形”,几乎都是解剖学意义的人体各部分包括微观世界里的病毒、细菌、基因等。西医注重所“看到”的,拍片、化验等就是为了辅助判断身体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中医注重的是人体各部分的功能及辩证关系,其学说是基于内涵丰富的各种“气”的升降出入变化……

从另一个维度去看,中医实际上是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方术,天地的“时空”与人体的“时空”交感变化,会产生人体的扰动、失衡和再平衡。中医的底层哲学是阴阳五行、“气”、“象”学说,与西医不是同一个系统。如果将中草药变成化学层面上的成份分析,那不是中医的初衷,虽然可能有疗效但却是偏颇的。各种中草药生长的时间和生长的空间不同药效不同;自然长成充分吸收大自然之“气”和人工培植,药效也不同。况且每一种药方,都是因人而异地搭配,产生的效用又有所不同。同一种中草药制作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又不同。

日本人曾经针对一种常见病,变化各味药的量,最终,最有效的还是中国经典医书里面记载的份量搭配。日本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各种大自然之物放在一起煮成水就能治病呢?为什么就恰好那种搭配能达到最大的效用呢?或许那些经典药方就是在中国古代医者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基于大量数据而选择的最优化方案吧?!

从哲学层面来说,中医的底子是“气”,西医的底子是“形”,在气与形的认识上,气比形更加底层,中医的基本理念不在生物和化学的层面上的虽然目前还不能按照西方的科学系统来解释中医系统的为什么,但是毫无疑问,中医这套学说本身还有巨大的挖掘潜力,或者说必须重视,先继承而后发展。

气与形(五)

风水分为“形势”和“理气”。“形势”可以理解为形和大量的形的组合所产生的影响。正所谓有形则有“灵”,形是气之聚,是“高密度”的“气”的一种存在方式。然而按其本质来说,“形”本身就是形与气的结合,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之物,会发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只是这种影响方式暂时不能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论来诠释。“理气”可以理解为含有一定卦理和数理规律的“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无形”,同样以它的方式影响着生态坏境和人类。资深的风水师会说:“七分形势,三分理气。”从风水技术层面来说,形势方面的影响要比理气方面的影响为重,形势为主,理气为辅,没有多少位风水师是光看“形”而不看“气”的,毕竟“气”与“形”本身就是紧密关联的。

山脉河川,所谓的“龙气”都会沿着其“形”流动和输布,时空变幻、岁月光阴……“气”的意念会有一种趋势表达,这种表达会通过“形”的改变而进行着……以往更多的是通过地球的内外作用,如火山爆发、风力、水流……来实现“形”的变化。现在“气”的意念趋势更多是通过人类的力量来实现。最明显的是那些建筑物,可以看做是山脉的延伸,建筑物的形态都可以与风水学上的山脉的“星峰”形态所一一对应。有人问:“这些不是人类的意志吗?怎么跟'龙气’扯上关系?”我笑着说:“人的意志难道不是上天的意志吗?是上天让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着建筑的形态,上天只是通过人类的意志表达着'它自己’,人类分辨不出而已(这些哲学思想估计要在《哲学·命理哲学》一书中才能说清楚)。”

气与形(六)

意念和声音可以看作为“气”的一种。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的意念和话语的传播,可以对一些人一些事物产生巨大的影响。舆论是多么可畏啊,众人之“气”朝一个方向用“力”的话,相当于“气”聚,如果对一个人是毁谤,是诅咒,是责问,那么这些能量,无疑像一面无形的刀锋,杀人不见血。

在宗教方面,诵经、唱诗、祈祷等活动,伴随着声音,是信众心念的活动众念统一,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这股力量也会反过来影响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信众,渐渐的,信众在他们的内心中会形成一种“宗教形象”,这些形象多数会和各宗教的神祗相关联。某一座道观,某一座庙,或者某一位神祗,如果信众很多,每个人都来烧香叩拜,都有所求,都认为其灵验,那么其灵验的概率就会变高,众念会寄托在“形象”当中产生作用。所谓的亵渎神灵,其本质就是亵渎众念。某些宗教只信仰一位神祗,那么这位神祗就会变得很强大,往往那些信众又会更加激进和狭隘,因为心念为数众多,指向一致,那位神祗就会反过来让那些信仰者充满了“力量”感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我们都将唯一的“形象”当做神来崇拜,那么很容易走向反面(中国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形成多神崇拜)

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会有一些未知的能量场,如曾经发生过死亡事件的空间。在东方文化里,阳气对于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是相当重要的,一旦阳气完全消失,人就会死亡,死亡伴随着阴气的形成。俗话说:“那个地方阴气很重。”主要原因可能跟那里的风水有关,也可能那里曾经发生过死亡事件。最著名的应该是日本的自杀森林——青木原树海。走进这片森林,指南针会失灵,加上茂密的树林,让人辨不清方向,容易迷失而发生意外(有科学家研究指出,失灵的原因是和火山熔岩的磁场作用有关)。从风水的角度来看,这里阴气很重,怨念很深,日本人喜欢在此自杀,自杀后又会增加阴气和怨念,这片森林就会积聚着灵异的力量,一般人走进此地,会深受影响,同时也会吸引着有怨念的生命体走进去结束生命。尤其在黑夜里,更会加重此区域的阴性力量,据说会听到哭声,会看到鬼魂那是周围的灵异能量刺激人脑而产生的“形象”,“鬼”以幻觉杀人,或许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吧?!

五行之道暗合了世界任何复杂系统都必须由抑制与促进两个功能形成的规律即生与克五行运行的基本定律。这节我们讲形与气,意在从五行演化在万物之中之具体呈现。

什么是形与气?

什么是形?什么是气?简单的讲,就是形是实的,气是虚的。我们前边讲的阴阳五行就是气,如果你理解成五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那就是形。

五行之中,又分形气。我们会说拿一个“东西”来,而不说拿一个南北来。因为东西就是木与金,有形可以拿得住,而南北是火与水,无形拿不住,我们称之为气。那么将五行简单分类,就是金木为形,而水火为气,土也归形的范畴。

分形与气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太大了。我们人类的进化史就是形化气的历史最早的祖先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木棒、石头、土块,当武器狩猎,垒屋居住,也就是最早只会使用“形”。随着文明的进化,逐步向“气”方向的发展与丰富。

“气”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向火,一个向水。向火,首先发明语言,向水首先发明数字。向火越来越丰富,从语言发展为图腾、文字,艺术,表演装饰,及一切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向水也越来丰富,发展为算术、数学、哲学、科学,及一切对真的理性思想的追求。所以,形的是指一切人类享用的自然之物,而气则是指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的产物。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在水火气的方向发展了越来越多的精神产品,以至于我们现在所享用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人类后天发明的。举个例子,我们使用的手机,本身上是个有形之物,但如果没有显像,它是没什么用的。所以手机这个形之所以有用,在于它的气,这个气就是它的内容,里边的东西。这个思想,在以后的讲的干支课中特别重要。因为万物都要用干支类其象,形上加赋其气,如丙辰,就是手机的象。

形与气,可以用来理解人命的高低。一般形旺者,主其体格之健盛,而气旺者,主其智慧之超群。用形者多喜欢物质享受,用气者多追求精神生活。火之气偏于感性思维,水之气偏于理性思维。

形要化气,就是让实物朝精神产品转化,提高其档次,就如一块石头,如果雕刻成一个漂亮的工艺品,就是形化为气,它的价值就会突显出来。人的命格也一样,只有形化气的组合才显其贵重。

命局之高低在于干支之变化,所谓化,就是形气之转化。这一点我们在以后会着重讲,大家先有个概念。具体怎么形化气,如金生水,或庚子、辛亥组合,是金之形化为水之气。木生火也是,木之形化为火之气。而水生木,与火生土 ,为气化形。土生金则为形化形,没有气。形化气,以气为用才有意义;气化形,形为我用才可以。

用形与气来思考我们的生活,是很开脑洞的。如果我说,你用资本投资,生产出产品,算不算气化形?而产品销售后转化为资金流回,算不算形化气?形与气的转化无处不是,这就是中国玄学文化研究的事物方法与思路。

我们还可以将看得见的说成形,看不见的,但有力量、能量的,说成气。

会下围棋的都知道。棋子有气,但这种气的力量,是由形来决定的。两连子就比单子气的力量大。围棋是之气看不到,但能感受到,所以围棋有杀气、断气、紧气、长气等术语。围棋之妙味全在于气,而无形之气却是由有形之型决定的,人能看到的是形,感受到的却是气。

这种形与气的关系,除了围棋外,还有就是股市。股市上升与下降的推动力我们把它理解为气。气我们看不到,但我们可以看到形,也就是型态。是型态决定上升与下降,这种理论虽然大家可能第一次听说,但我验证是对的。还有一点是选股的思路,上市公司的行业可以分为偏于气与偏于形的两类。偏于形的,比如钢材、水泥等公司。偏于气的如影视、信息、教育、软件、文化、传媒、互联网。最后你发现,人们偏爱炒偏于气的股票,因为越是虚的产品越有想象的空间。可以炒上天的,也就是这些东西。这就是人对气的共同偏好。

最后,我讲中医中的形与气。中医讲:阳化气,阴成形。什么意思呢,有形之肉体谓之形,而肉气之所以成为有生命的人,却依赖气。也就是阳气的推动是生命运行的根本。在这个思想之上形成中医治病的原则。反观西医,只讲形,不讲气,在实验实解剖尸体水平很高,器官之形了解的很细,但最因为不讲气,不讲生命之根本,所以整个西医的理论基础其实是很荒谬的。

中医讲,五脏六腑皆有气,气有上行,有下降,各司其职。气是由身体的阳气推动运行的,如果阳气不足,推动无力,则会生病。先是气之病,不治慢慢发展为形之病,身体会长出一些奇怪的东西。因为阳主动,阴主静。生病的病字,就是丙阳出了问题。阳气在,生命在,阳气没,人就成僵尸了。

人之出生跟大自然交换的第一口气,谓人之禀气,构成人一生命运的重要基础。父母给予我们肉体之形,是天地赋予我们生命之气。正如王充所言:人生性命当富贵者,初禀自然之气,养育长大,富贵之命效矣。故通过研究八字命理,可了解人生命运。

形与气,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西方科学与东方文化的最大不同。西方研究的是形与质,东方研究的是气与态。我们的阴阳、五行、干支、八卦都是讲气而我们看不到它们的形与质是什么。而由此衍生出的中医与数术学,也完全是研究气的学问。在天呈象,落地成形。气,实际统领、作用世上的一切有形之物,人命也在其中。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除形、气之外,还有体、用,下一讲我们讲体与用,谢谢大家。

盲派命理之体用关系

第一步:看日主属于的党派,即是日主是哪个五行的,盲派将五行分为两党,木火燥土一党(燥土:戊,戌,未);金水湿土一党(湿土:己,丑,辰)。有个墙头草是巳,木火燥土强时候是火一党的,金水湿土强时候是水一党的。毕竟还是火属性,变成水属性时候要慎重,4:4不会变、5:3要看情况,6:2才会变,体用倒置时候会变。

第二步:通常情况下,根日主一个党派的是体,另外一个党派的是用。

体用倒置的情况:

第一步:看日柱,日柱的天干和地支不属于一党派的。

第二步:看天干,日主在天干绝对不能有合。

第三步:日主一党的,加上日主绝对不能超过三个,通常只有一个,如果加上日主有三个,那么这三个必须很分散,不可以克制某一个其他党克制的效果不错(如果看不懂,就把跟日主一起有三个的排除掉)。

第四步:可以体用倒置,以日柱的地支一党为体,以日主一党为用。

说句题外话:体用做功只是一种看命的方法,事实上不完美,因为体用做功不好的不一定命不好,所以盲派里有看象一说,大概也类似笔者前文提到的气脉,但是也不尽相同。虽然不完美,但是在体用做功可以研究的范围之内,还是很准确的。

论形与气

经云:“无极而太极也。理寓于气,气囿于形。”《青囊经》云:“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玄关。”所谓“三生万是玄关”,阴阳二气即是万物“生生”之始,无形之气阴阳二气,即是太极阴阳、两仪四象、先后天八卦、玄空大卦、金龙、雌雄、元运、挨星……等之所来。

《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由此可知,万物皆因有气而成形,即气在先,形在气后。无形之气为阳,有形之质属阴,故曰:“阳气属天”。但无形之气不可测,而有形之地则瞩目可见,故气不可见而形可见,因此以有形之象而审无形之气,形气合一,其物始神。故明得地道,即可以知天道。而天地之道皆隐于『易理阴阳』之中,故明得『易理』,即知地道之理,即知天道之理。天地万类,无不皆是此一理!

蒋公曰:“因形求气,为地理入用准绳”――即是说『先 形后气』,乃【入用】的枢机;然后形与气一体发机,地理之大用尽之矣。“形”者,一是峦头形势;二是先天卦符。“气”者,一是杨公所论的【先之后,后天之先】的“雌雄”交媾之阴阳二气;二是后天阴阳盈虚消长、往来进退的旺衰之气。“气”无形可见,不可捉摸,一以“卦理”推之,二因“形势”以察之。

“理寓于气,气囿于形”之经典,用太极阴阳之卦理,看得无形之阴阳二气,合得有形之象,才是无上不二法门。对山体而言乃阴中之阳气,对水体而言乃阳中之阴气。以理而推“气”者,故谓之“理”气;以形而察“气”者,故谓之形势。二者方法虽然各异,但却殊途而同归。

八字中形与气的关系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八字以形告,吉凶在于气

八字是天地人之学,人事物也就形与气或叫阴和阳两部分组成。八字命学也就形与气两大内容,因此,论八字也就形法和气法两大方法。

形有:干支、十神、宫位。 气分:干支阴阳气、五行四季气、阴阳能量气。

论形气的关系

1、形是气所生。形是气的作品、子女、体现,为载体、工具、作用物。

2、气是形的主宰也叫灵魂。阴阳气是形的灵魂、思想、意愿、政策,决定形的生命品质、正邪、善恶、生死、物质精神站队。五行气决定形的内动力、活力、生克权、生克能力。

2、气通过形才能发挥作用,只有通过形的落实才能真正体现吉凶祸福。因此说:气定大局、形以落实、组合出吉凶。

3、气依附于形,气一旦落实成形,形动气动,形变气变,气随形动、气随形变。

4、形变气变,三合局。

5、形伤气伤、形死气死的情况:一种是合化。另一种是被形气一体的五行克制,比如活木克土,土形土气都被控制。制的厉害的形受伤,气也完全被控制无用,如是阴旺的可看作是伤阳气、土形。伤形是六亲灾或自己灾,伤气必是自己灾。

6、形伤气不伤、气伤形不伤的情况。要么是生泄,如水旺生木,木形不伤而木气伤,近视、阳痿、心脏功能差。注意是泄不是化的,形受伤了气不变,只是原来的气由于载体形被伤不能再去作用对气。如己巳 己巳 戊寅 丁巳木形受伤木阴气还在瘫痪而没死,三个小儿麻痹症也是。而气被合化变性的则是死亡,如申子辰两个、寅午戌同行。

7、形气的作用。气与气作用、形与形作用,形气之间不作用。但气只有依附于形通过形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形气一体,形被合化气也变化,形动气也动,形被抑制受伤没有自由气也不能去生克,形去生了通关了,气也克不住对气了。

8、五行气演化成十干的原理。十干都为形,都是具体的人事物。气强者为阳干,气弱者为阴干。阳干可代表该五行气,体现人事物的灵魂、精神、思想、性质、功能、价值为主。阴干主形体,为该五行气所生成的具体的人事物,如庚金为开拓创新、奋斗、破坏、萧杀、工业、机器,辛金为珠宝、商品、精密仪器、手术刀、针灸、钱财、法律。阳干主精神有气势多变化,阴干成形现实理智稳定。

9、根据阴干阳干定位原理,论阴阳干的转化。阳干弱时成阴干如甲见旺水成乙技术胖子;阴干旺时或乙见丙成甲才华。

10、天干形以有气无气论死活,比如死木活木。气强的为能体现五行灵魂精神的人事物,五行气弱的则为具体的产品商品。气以月令看,无气天干成势也能救应,如:卖建材的坤 乙卯 甲申 丙午 辛卯

财透日主合财,死木是建材。如,周华坤 乙卯 丙戌 丙午 庚寅 死木又和金在一块就是商品,金为生意商品。木气强的得点用书性重书生如姚征,无用叫迂腐气愚昧气。

解读形气转化及十干喜忌

形与气的转化,大概之法如下。

甲:见水生或金克成乙。

乙:在没被水阴控制的情况下见丙成甲。

(泓锡评注:甲与乙的区别在于甲木含火,乙木含水,故火不旺时甲木见水变乙木,水不旺时乙木见火成甲木;甲木见金克变乙木,因为甲木虽带火,但火弱,见寒金灭火,无火则成乙木。)

丙:见土成人间烟火丁。

丁:见甲成天上神火丙。

(泓锡评注:丙火与丁火的区别在于丙火为纯气,丁火含有水分。故丙火见土,尤其见湿土己土则变成丁火;丁火见甲木,则得到能源支持,如贤君有能臣相助,必成帝王霸业。)

戊:见金水旺成己。

己:见木火旺成戊。

(泓锡评注:此条很好理解,戊为燥土为阳,己为湿土为阴,土无明显的阴阳之性,见阴从阴,见阳从阳。)

庚:见水或火成辛得贵。

辛:见旺土尤其见戊旺成庚。

(泓锡评注:庚金与辛金的区别在于庚金不纯,辛金为纯金显贵。金为臣,为奋斗,水为君,为目标。庚金见火炼则提纯,见水则实现辅佐功能,故得贵成辛金;辛金见旺土,则又变得不纯了,变成矿物了。)

壬:留为作业。

癸:自身旺又见旺金成壬。

(泓锡评注:壬怎么能够转化为癸,王老师特意留给大家思考,泓锡的理解为壬见火变癸,因为泓锡认为,壬水与癸水的区别在于壬水对应亥水,阴气十足,癸水对应子水,子中一阳生,故壬水见火变成癸水;反过来,癸水变为壬水,若自身旺又有阴金辅助,则自然成就。)

通过以上理解,十干喜忌自然就很好破解了。

甲木喜火,怕阴(金、水);

乙木也喜火,但不如甲木那么疯狂,乙木怕癸水,因为子刑卯;乙木不怕金,因为乙木含水,金遇水则努力奋斗;

丙火为阳极之物,喜水制,但如丙若水旺也不行的;丙火怕甲木,因为甲木的目标就是要努力为丙火服务,如遇甲木,则如给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继续施加推力;

丁火适态,遇甲木则成丙火,其是否喜欢甲木就看有没有“刹车”了,其是否喜欢乙木就看自身旺不旺了,不旺的话就会被乙木所灭;

戊土己土无所谓喜忌,见阴随阴,见阳随阳;

庚金要么喜水、要么喜火,似乎还没有自己所怕的对象;

辛金其实怕土,因为自身本身是高贵之物,被土一生,有变成了粗矿的庚金了。辛金喜丁火,因为丁火能让其发光,但怕丙火,一见丙火就熔化了;辛金也喜水,因为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壬水怕庚金,因为庚金服务壬水太疯狂了,如甲木服务丙火一样;

癸水喜土,把它保留住。其实壬水也喜土的,给自己有个生存空间。

形与气两者是互相依辅的关系,如在《气决》中说:“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形气相须,全在修养。”不仅如此,前人还认为,“人之心即气之主,气即形之根。形者气之宅,神形之具,令人相因而立。若一事有失,即不合于至理,何能久立焉?”因为有了“形者气之宅”这样的一种依辅关系,如果“不知守其内而役于外,则宅虚而坏矣。”    形与气的关系,就如同汽车的轮胎,轮胎有气的支撑才能发挥其作用,没有气的支撑也就发挥不了轮胎所应发挥的作用。也许正因为如此,古人认为:“夫形者质也,气所以充乎质。质因气而宏,神完则气宽,神安则气静。得失不足以辱其气,喜怒不足以惊其神、则于德为有容,于量为有度,乃重厚有福之人。形犹林有把杞梓楠荆棘之器,神犹土所以治材用其器。声犹器,听其声然后知其器之美恶;气犹马,驰之以道善恶之境。”而对于行气,养生家都认为行气深长者为佳,气长舒和而又不暴,为福寿之人;急促不均而又易怒者,为长寿之人。由此可见,气是支撑形体的根本,也就是形得以确立的根本,而形又是承载气的皮囊。没有气的存在,生命也就得以结束。所以道教认为“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立,气合神存。修真之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持满御神,专气抱以神为车,以气为马,神气相合,可以长生。”所以说,人的形体就如同一个皮球,它之所以能够具有弹性,就是因为身体中存气。如果没有气的存在,它自然不具有弹性,甚至会失去球的意义,而人的身体也莫不如是。

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其肌体抗压的强度比老年人要强得多,而其中可注人的气也相对较多。这就如同一个新的皮球,里面灌满了气,由于其结构紧密,它所消耗的气也相对较少。对一个时间久而不够严密的球,打进气后,由于固密不严或许不会待多久气便泄漏了,这是因为老年人用心的地方过多,而年轻人相对较少。因为用心,其自然会耗散真气。如古人说:“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若不慎用气,气自漏。当然气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气如木之根本,后天气如木之枝梢。先天气如水之源,后天气如水之流。水无源则流止,木无根则干枯。

形与气---中国哲学之基础

我们不能以今人的思维维度和知识面去揣摩古人,毕竟文化是变易的,世界是发展的。

“气”在甲骨文字形与“三”相似。“一”代表混沌初始,“二”代表天地阴阳二分,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在“二”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地之间的“气”。后来字形改变,为了突出其动态,加了后面的“尾巴”,这些笔画组成的“气”字,表示天地之间流动的“基本元素”。

后来“气”引申出来气味、力气、气象、气候、天气、气质、生气、气体、气息、习气、中医的“气”等等。这都是与“气”的本义相关联的。

“气”具体是什么,古人也难以细分种种,在无法界定的时候,古人以视觉和触觉为参考,把它们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状态。一种是以松散弥漫、流动多变的状态而存在,充满于环境空间,看不着、摸不着,或者感觉得到,或感觉不到,被称为“无形”;另一种则以相对稳定的凝聚状态而存在,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则称为“有形”。这两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无形之气可以凝聚为有质之形,有形之质又可以化生为无形之气,故古书有云:“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 古人将“气”的两种状态分成了“气”与“形”。

对于“气”与“形”的哲学思想,我是深以为然的。我们还可以根据古人的理解,把能量、信息、意念和各种感应等看做为“气”。“气”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形成天地万物。

古人的思想无论如何超前于那个时代的“俗念”,它们也是深深地印刻这那个时代的烙印,是有局限性的。古人对宇宙对世界的认知,是朴素的、笼统的,它们与现代知识体系某些部分有“概括性”的关联度。并不是说古人的概括性认知是不对的,而是他们不具备对细节的推敲性,不具备对事物深度挖掘的手段,更多是一种感性的认识,一种“猜想”。

我们后人要做得是,就是尊重和理解古人的知识边界,续接学问的断层。

能量是“气”的一种。E=mc�0�5这个质能方程描述的是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当量关系,它表示能量与质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E代表的是能量值,是关于能量的数学表达,是对能量的一种描述,m代表的是质量值,是关于物质某种量的物理描述。换句话说,质能方程可以看成气与形转化的一个环节。然而,物质并不等同于“形”,在古人的认识当中,不可观察的微观世界也属于“气”的范畴。

我们肉眼能观察到的有形之物质,都是化合物和混合物组成的,而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原子,一种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因质子数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元素。我们地球就是这些元素组成的(已知有119种元素)。微观的元素世界也是“气”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的大部分成员,在宇宙诞生的初期就已经通过“造星”运动为我们准备好了。

氢原子是结构最简单的元素,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宇宙大爆炸后最先产生的元素,并引燃了最初的恒星。在恒星内部,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为一个氦原子,一小部分质量转化为能量(E=mc�0�5),也就是光和热。随着氢被消耗,核反应开始产生越来越多的重元素。这一过程称为星体核合成。

我们的太阳是一颗星族I恒星,它目前正处于中期,组成成分为约75% 的氢、24%的氦和1%的其他元素。据推算50亿年后,太阳进入红巨星阶段,并逐步产生重元素,最终,太阳的核心将逐渐衰弱成为一颗白矮星。目前,太阳的核心主要为碳元素,有科学家声称,太阳最终的结果,会变成一颗巨大的钻石。

我们的地球的形成和太阳系的形成是基本同步的。地球是行星,其拥有许多比碳元素更重的元素,地球所含元素曾经都是一些恒星或一些超新星的中心所形成的。宇宙的物质不断的熔合、爆发、分离、再创造……使得太阳系具备了复杂的元素配置。

地球的内核是熔融态的铁元素,占地球总质量的1/3,是地球上所有元素中占比最高的元素。我们人类接触多的是地壳和大气部分,实际上叫地球不是那么公平,应该叫铁球。铁、钴、镍是仅有的三种磁性元素,而铁是三者中最强的。它们能产生磁性现象。伴随着地球(铁球)的自转,产生了磁场,产生了地磁的南北,而磁场,在古人的认知里,也是“气”的一种,它对人类乃至其他生物产生巨大的无形的影响。

在太阳系的所有关系中,与人类最密切的无疑是日地关系了。太阳系、太阳和地球的年龄很接近,大概都是46亿年。我们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恰好位于“适居区”。若要再靠近太阳,海洋会被蒸发;距离若要再远,所有的水会被冻结。24小时的自转周期可以保证温度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大波动。速度如果降低,夜晚的温度会非常低,白天的温度又会炙热难耐;速度如果加快,风速会加快,大气条件会恶化。地球的轴线倾斜了23.5度,这样的倾斜造成了四季的变换。地球的质量所形成的引力,刚好让大气环绕地球不至于逃逸消散,不至于沉降浑浊,形成微妙的天然屏障,地球地壳的运动让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水的形成又让地球产生生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地球磁场有利于阻挡宇宙的各种有害辐射……

地球能产生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太阳父亲,地球母亲46亿年不断地规律性运转、演化而产生的。有人说:“只要给氢足够的时间,就会变成人。”宇宙提前酝酿的一切,似乎为地球这颗“孤独星球”孕育出生命提供了独特的“时空巧合”。

地球上的“风”、“水”、环境中的元素、微生物、磁场、能量……一切无形之物,只要有适当的时间和条件,都会转化为形。形转化为气,亦然。

气与形(二)

我们能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幸运的。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翻云覆雨后有实力有运气的降生者。我们都带有父母的基因,也蕴藏着父系祖先和母系祖先的“记忆”。这种“记忆”我们称之为遗传。它是一种关于过去的信息,通过基因的承载而与现在发生传递和关联。而这种信息的传递,我们也可看作“气”的一种。还有一种气形感应,就是父母系祖先的骨骼、头发、指甲等难于被降解的有形之物,通过与天地之交感,与“成形”的我们产生感应和关联的神秘现象。这属于“风水”的范畴,在这里就先不展开了。

基因,是承载我们遗传信息的生命密码物质,基因所蕴藏的内在规律,控制着我们的遗传、变异和生长发育,使我们成为“有形”之生物体。正所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我们从受精卵开始,就经历着气形的转化。

受精卵着床于子宫,父母的基因进行“表达”、发出“指令”,受精卵依托母体的“环境”,从外界接收“气”,从而生长发育。中医原理认为,生命的维持全赖于气,它是一切组织活动的营养所系,如精气、津气、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实际上这些“气”,就是古人所说的构成人体的基本因素。母体的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都影响着胎儿,母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深深着影响着胎儿的“身体”。例如,当基因发出指令,需要获取环境中的钙元素进行骨骼构建时,而环境提供的钙元素缺乏,亦或母体摄入的钙元素不足,那么胎儿就会在骨质方面先天不足或产生病变。又例如,中医原理提及,怀胎时不要吃螃蟹,因为螃蟹“太寒”,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实际上螃蟹身体的构成,所蕴含的“气”,或者说其基因都会对人体物质的构成产生影响。在营养学或基因学方面虽然未曾给出完整的答案,但是根据中医阴阳五行的理论,是有其道理的。

脱离母体的新生儿,成为了独立的个体,与外界直接产生联系。喝牛奶的和喝粥的体质会有细微的区别,吃牛肉的和吃猪肉的体质也有不一样。我们吃进各种食物和水,伴随着呼吸,消化吸收过程中会形成“气”,然后重新构建成身体的一部分;人体生命活动的进行,又要通过生物化学反应,产生“气”(能量)。人体本身的“小宇宙”,就是气转形,形转气循环往复的过程。

地球上的生物,几乎都叫碳基生物(太阳燃烧的最终产物是碳,似乎有一种巧合的关联)。我们人类身体的元素比例和地球的元素比例是近乎一致的,我们的身体本质上是来源于地球母亲。如果哪天发现哪位仁兄的元素比例与地球的元素比例相差太大,那么他有可能来自于外星。

气与形(三)

信息,意识、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大自然规律乃至宇宙规律……都是“气”的一种。华夏古圣“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为了尽可能把握时间和物候的规律,从而指导人类的活动。

人类文明的演化伴随着“气”的发展,包括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哲学、数学、科学、技术等,是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产物。人类文明的演化也伴随着“形”的发展,包括建筑、食物、交通工具、机器、电脑、生活用品、艺术品等,是人类一切享用之物,包括人为自然之物。

文字是人类文明早期的伟大发明,我们想要表达的、交流的,能够通过文字符号的“形”,传递给看到该“形”的他们。 一个人脑海中的“气”,通过手写或其他方式,形成文字之“形”,另外一位掌握了文字语言规律的人,通过看文字,就能转化为自己脑海中的“气”。这是气形转化的其中一种方式。

一块石头,打磨成斧头,再穿一根斧柄,就是作为砍伐的工具,它就具备了砍伐的“气”(性质),有石器时代人类的智慧结晶蕴含在内。一块天然形成的石头,有些人看到质朴的美,有些人觉得遍地都是,普通且不好看,意识作用于天然的“形”,会产生不同的“气”的感受;倘若一位雕刻师,将石头雕刻成艺术的形象(形),那么这石头就会产生审美的“气”,石头蕴含了雕刻师的工艺审美。

人类通过学习,掌握了科学技术,分工合作创造了计算机、各种机器等。计算机通过数据,通过运算能力(气),各种机器通过精准的工作能力(气),与人类协同又可以生产和创造出更多文明的产物。

我们投资,引导和推动了某样商品的生产,以供人类享用,这主要是气转形的过程。商品通过交易,到达客户手里,客户能够得到便利和满足,让心情愉悦,生活舒适,这是形转气的过程。与此同时,生产方获得利益回报,能够推动科技或管理水平的发展,能够进行再投资,这是形转气的过程。人们得到人为自然之物的辅助,能够从日常琐碎的生活中部分解放出来,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精神层面的创造。这也是形转气的过程。

形与气总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气能转变为形,形能转变为气。万事万物都是形与气的结合,如同古书里说的:“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 古人将“气”的两种状态分成了“气”与“形”。只要有无穷尽的逆向,那么任何的“形”都能复归为“气”。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认为: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气”。

气与形(四)

中医学的“气”,自然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气”的概念的渗透和影响。中医关于“气”的学说是研究人体之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脏腑、精、血、津液之间关系的系统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气”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既是物质,又是功能。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精气、清气……肾气、脾气、心气、胆气等五脏六腑之气……内生五邪的风、热、湿、燥、寒和外感六淫的风、热、暑、湿、燥、寒也是“气”。“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生命活动。

相对于中医来说,西医更注重“形”,几乎都是解剖学意义的人体各部分,包括微观世界里的病毒、细菌、基因等。西医注重所“看到”的,拍片、化验等就是为了辅助判断身体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中医注重的是人体各部分的功能及辩证关系,其学说是基于内涵丰富的各种“气”的升降出入变化……

从另一个维度去看,中医实际上是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方术,天地的“时空”与人体的“时空”交感变化,会产生人体的扰动、失衡和再平衡。中医的底层哲学是阴阳五行、“气”、“象”学说,与西医不是同一个系统。如果将中草药变成化学层面上的成份分析,那不是中医的初衷,虽然可能有疗效但却是偏颇的。各种中草药生长的时间和生长的空间不同,药效不同;自然长成充分吸收大自然之“气”和人工培植,药效也不同。况且每一种药方,都是因人而异地搭配,产生的效用又有所不同。同一种中草药制作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又不同。

日本人曾经针对一种常见病,变化各味药的量,最终,最有效的还是中国经典医书里面记载的份量搭配。日本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各种大自然之物放在一起煮成水就能治病呢?为什么就恰好那种搭配能达到最大的效用呢?或许那些经典药方就是在中国古代医者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基于大量数据而选择的最优化方案吧?!

从哲学层面来说,中医的底子是“气”,西医的底子是“形”,在气与形的认识上,气比形更加底层,中医的基本理念不在生物和化学的层面上的,虽然目前还不能按照西方的科学系统来解释中医系统的为什么,但是毫无疑问,中医这套学说本身还有巨大的挖掘潜力,或者说必须重视,先继承而后发展。

气与形(五)

风水分为“形势”和“理气”。“形势”可以理解为形和大量的形的组合所产生的影响。正所谓有形则有“灵”,形是气之聚,是“高密度”的“气”的一种存在方式。然而按其本质来说,“形”本身就是形与气的结合,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之物,会发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只是这种影响方式暂时不能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论来诠释。“理气”可以理解为含有一定卦理和数理规律的“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无形”,同样以它的方式影响着生态坏境和人类。资深的风水师会说:“七分形势,三分理气。”从风水技术层面来说,形势方面的影响要比理气方面的影响为重,形势为主,理气为辅,没有多少位风水师是光看“形”而不看“气”的,毕竟“气”与“形”本身就是紧密关联的。

山脉河川,所谓的“龙气”都会沿着其“形”流动和输布,时空变幻、岁月光阴……“气”的意念会有一种趋势表达,这种表达会通过“形”的改变而进行着……以往更多的是通过地球的内外作用,如火山爆发、风力、水流……来实现“形”的变化。现在“气”的意念趋势更多是通过人类的力量来实现。最明显的是那些建筑物,可以看做是山脉的延伸,建筑物的形态都可以与风水学上的山脉的“星峰”形态所一一对应。有人问:“这些不是人类的意志吗?怎么跟'龙气’扯上关系?”我笑着说:“人的意志难道不是上天的意志吗?是上天让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着建筑的形态,上天只是通过人类的意志表达着'它自己’,人类分辨不出而已(这些哲学思想估计要在《哲学·命理哲学》一书中才能说清楚)。”

气与形(六)

意念和声音可以看作为“气”的一种。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的意念和话语的传播,可以对一些人一些事物产生巨大的影响。舆论是多么可畏啊,众人之“气”朝一个方向用“力”的话,相当于“气”聚,如果对一个人是毁谤,是诅咒,是责问,那么这些能量,无疑像一面无形的刀锋,杀人不见血。

在宗教方面,诵经、唱诗、祈祷等活动,伴随着声音,是信众心念的活动,众念统一,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这股力量也会反过来影响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信众,渐渐的,信众在他们的内心中会形成一种“宗教形象”,这些形象多数会和各宗教的神祗相关联。某一座道观,某一座庙,或者某一位神祗,如果信众很多,每个人都来烧香叩拜,都有所求,都认为其灵验,那么其灵验的概率就会变高,众念会寄托在“形象”当中产生作用。所谓的亵渎神灵,其本质就是亵渎众念。某些宗教只信仰一位神祗,那么这位神祗就会变得很强大,往往那些信众又会更加激进和狭隘,因为心念为数众多,指向一致,那位神祗就会反过来让那些信仰者充满了“力量”感。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我们都将唯一的“形象”当做神来崇拜,那么很容易走向反面(中国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形成多神崇拜)。

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会有一些未知的能量场,如曾经发生过死亡事件的空间。在东方文化里,阳气对于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是相当重要的,一旦阳气完全消失,人就会死亡,死亡伴随着阴气的形成。俗话说:“那个地方阴气很重。”主要原因可能跟那里的风水有关,也可能那里曾经发生过死亡事件。最著名的应该是日本的自杀森林——青木原树海。走进这片森林,指南针会失灵,加上茂密的树林,让人辨不清方向,容易迷失而发生意外(有科学家研究指出,失灵的原因是和火山熔岩的磁场作用有关)。从风水的角度来看,这里阴气很重,怨念很深,日本人喜欢在此自杀,自杀后又会增加阴气和怨念,这片森林就会积聚着灵异的力量,一般人走进此地,会深受影响,同时也会吸引着有怨念的生命体走进去结束生命。尤其在黑夜里,更会加重此区域的阴性力量,据说会听到哭声,会看到鬼魂,那是周围的灵异能量刺激人脑而产生的“形象”,“鬼”以幻觉杀人,或许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吧?!

(0)

相关推荐

  • 月令阴阳气的解析之--未月

    6.未月: 六月建未,未中有丁火用事七日,乙木墓库五日,己土一十八日. 未月气进二阴,三伏生寒,丁火退气,气分上下半月,大暑前同午月,丁有气,庚辛休囚.大暑后庚辛有气.下半月火气虽弱,但因己土当旺伤阴 ...

  • 阴阳法进阶学习解读之四

    默然的我在看,与表明我在看,是有区别的:看而无动于衷,与看后有得而赞,同样是有区别的.每个人,时刻都在表白自我. 一位易友,传了张截图来,告诉我,淘宝上有人在售卖"乾元无诀"解读潘 ...

  • 压力大、睡不好......如何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练形练气练定力

    本文导读  白天工作忙,夜里睡不好,每个人都想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找到一个排解压力的出口.今天的文章来自油麻菜老师与杨硕诚老师的对话,谈谈如何利用禅修哲学来修炼定力. - 插播一则福利 - [油麻菜老师 ...

  • 习练武当太乙游龙拳也应经历"形″、"气″、"神″三个阶段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学退休教教   王彦龙 我在发布的<神奇的"活医生″一武当太乙游龙拳>一文的反馈信息里看到,这篇文章对有一定习练游龙拳基础的人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但初学者看了此 ...

  • 论风水中的“形”与“气”

    古人提出风水是"悬空造化场",说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打交道.然而,风水造成的古凶结果却是有目共睹的.这就是风水充满神秘色彩的所在,风水之所以带有神秘色彩,是与以下要素密切相关. ...

  • 练肺气的功法(以形练气)

    全文共2126字丨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左右 记得以前我小的时候,爷爷教了我一个功法,说是专门练肺气的.那时候我已经学了很多功法了,觉得学什么都没有难度了,但是爷爷教我的这个功法我刚开始却怎么也做不到. ...

  • 《宅法举隅》对阳宅形、气、局的要求

    在选择房屋住宅时,最好能对房宅进行相气.相局.相形三种检验,如此才能得到一所天人合一.财丁皆旺之宅.下面是阳宅入门风水秘籍<宅法举隅>对阳宅的要求: 相气:地势与人居环境 在给阳宅选址时, ...

  • 依形剪裁十纲领:以形察气,化气成形,依形定穴,以穴定局

    阴阳全次剪裁,乃杨公三元地理风水四大理论体系之一,主要是用来弥补穴情造化的不足,是风水造作的正确操作用旨,强调形理配用,缺一不可. 其非同小可,必须要识山情水法的变化应用,还要掌握杨公三元理气的功夫, ...

  • 尚先早课|立形定气

    立形定气,就是通过身体的形态(如高矮胖瘦等),审知气血盛衰.身体的刚柔强弱,不仅能够显示气血盛衰,而且可以测知禀赋.寿命以及疾病预后等.故<灵枢·寿夭刚柔>曰:"此天之生命,所以 ...

  • 尚先早课| 形与气相任则寿,背与心相控而痛

    上句出自<灵枢·寿夭刚柔>:"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寿夭奈何?伯高答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 ...

  • 天有象,地有形,因形察气,谈谈如何喝形

    昨天讲了些水口的知识,文章最后讲到'喝形'的问题,没有说完,今天补一篇讲完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应该有这个经验,山水奇特外形,初看时莫名其妙看不出什么,一旦有人点出象什么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