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宗教的创始人分别是谁

  当今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产生于约2500年前)、基督教(产生于约2000年前)、伊斯兰教(产生于约1400年前)。世界三大宗教的创始人分别是谁你知道吗?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世界三大宗教的创始人,希望对你有用!

  世界三大宗教创始人

  当今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产生于约2500年前)、基督教(产生于约2000年前)、伊斯兰教(产生于约1400年前),其创始人分别是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他们三人的一生,大致如下:

  1、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属于释迦族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之意),出生于皇族,是一个太子(也有说只是贵族,只是一个富裕的领主的儿子,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王的太子),结婚生子后,厌倦了宫廷生活,深感人世的无常苦恼,于是抛弃富贵的生活,出家寻求解脱之道。

  经过六年的修行,悟道成佛,并于不久后开始传播其教义。此后,一辈子居无定所、托钵乞食为生,到处奔走教化群众,(也有一些固定的场所和供养,不过每年还是以到处游行四方教化为主),并取得当时的平民、贵族、国王各阶层比较一致的认同,建立了人数众多的教团,他的众多亲属包括他的妻儿也成为信徒。

  最后,于80高龄时,释迦牟尼在外出教化的奔波途中去世。其教义某种程度上反对当时婆罗门教的等级制度,以宣传无我无常、善恶因果、涅盘寂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为主。佛教的传播主要是靠群众和知识阶层学术力量为主,也受到上层的一些支持,但是,以出世为宗旨的佛教,相对其他宗教而言,与国家政权总保持一些距离,大体上,既无严重的对抗,也无过于密切的纠缠。

  2、耶稣

  耶稣出生于平民之家,据说是一位木匠的儿子。他早年的生活记载不详。后来,他带领少数信徒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带传教,并抨击当时的统治者和犹太教的某些戒规,得到了一部分群众的信任,也遭到当权者的一些忌恨,后来被当时的统治者残酷处死,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只活了三十三岁,终身未婚。其基本教义,是提倡信仰上帝,人人平等、博爱忍辱等。耶稣创立的基督教在相当长的时期为当时统治者所镇压、迫害、排斥,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得到了统治阶层的肯定,影响越来越大,并借助于欧美基督教国家在世界的扩张,逐渐向世界各地传播。

  3、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可以说出生于麦加一个中层家庭,原先较富裕,到他出生时已经破败,他出生不久就成了孤儿,是亲戚带大的。后来,25岁的穆罕默德认识了40岁富裕的寡妇赫蒂彻并娶她为妻,这个婚姻是穆罕默德一生的重要转折点,赫蒂彻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后来,穆罕默德独自在一个山洞冥想,据说天使下来给他启示,于是他开始创立并传播伊斯兰教。当然,他的传教与当时正统的宗教和统治者也发生了矛盾,受到一些迫害,因此他和他的追随者逃离麦加前往麦地那,在那里他获得了更多的支持者。穆罕默德带领他的支持者袭击麦加的商队并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后来通过军事手段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胜利,穆罕默德亲自参加战斗,挥刀杀敌。并一手持剑,一手持经,以军事和宗教相辅相成,基本统一了阿拉伯。

  成功后的穆罕默德后来还娶了十几个妻子,除阿伊莎外都是寡妇,有些是被他杀死的敌人的寡妇。他的妻子中最著名的是阿伊莎,穆罕默德五十二岁时与她结婚,当时她才九岁。穆罕默德六十二岁时因病去世。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是要相信除真主安拉之外别无神灵,伊斯兰教还信仰“前定”,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另外,伊斯兰教提倡教徒要行善止恶、施舍济贫等。伊斯兰教的传播基本上与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军事扩张紧密相连。

  世界三大宗教简介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伊斯兰教在中亚和西亚(中东,欧洲)一些国家、佛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

  上述宗教里:基督教包括三大流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其中新教与天主教信徒较多,东正教教徒相对较少;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别,其中逊尼派占多数;佛教则有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派系。

  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说是三大宗教,但三大宗教提倡和平共处,可以相互交流文化。慈悲,博爱,和平,是这三大宗教的真谛。同时这也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标。

  世界三大宗教习俗和禁忌

  一、 基督教及其习俗忌讳

  1. 基督教教派简介

  基督教为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总称。主要教派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一些小的教派。

  '基督'是希腊文的音译。'基督'原意为受膏者,故用作对耶稣的尊称,意指上帝所差遣的救世主。

  基督教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为圣书。

  信仰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万物;人类世主犯了罪,命里注定要世代受苦;上帝拯救人类,差遣耶稣基督降世,并在十字架上献身,用自己的血来洗净信徒的罪。只有信仰基督教,罪恶才能被赦免,进入天国得永生,否则将被抛进地狱永远受罚。据福音书记载,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救赎人类,公元前4年降生于伯利恒。据传30岁时与传道师施洗约翰相遇,在约旦开始传道。后有招收彼得等门徒等12人到以色列传教。约公元30年,与门徒前往耶路撒冷时被门徒犹大出卖,最后与两个小偷一起被罗马派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死后3天复活,40天生天。基督教奉耶稣为教主。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上半叶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后逐渐传播到帝国全国全境。4世纪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中世纪,基督教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并到基督教神学中,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支柱。

  参加世界基督教联合会的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教会组织,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各国。基督教主要教派介绍如下: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2.基督教的礼拜、教堂和神职人员

  礼拜: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教活动,一般在一周的第7天--安息日,即星期日在教堂或礼拜堂做礼拜。有祈祷、唱诗、读经、讲道等项目。通常由牧师主持。在信奉基督教或天族教的国家里,无论是至高无上的国家元首还是普通公民,只要是信徒,都无一例外地按常规到教堂做礼拜。有些西欧国家,每逢星期天上午八九点钟,甚至一般电视节目也停止播放,而专门播放教堂做礼拜的活动,以便与来不及赴教堂做礼拜的信徒配合。

  教堂:是神职人员工作的场所,也是善男信女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如今的教堂,除了其宗教意义外,还是精美的古代建筑的珍品,因此也是各国旅游者参观游览的主要景点。

  比如,宏伟壮观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精雕细刻的哥特式米兰多木大教堂、伟大作家雨果曾描绘过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及位于维也纳市中心的巨大圣史提芬大教堂,它们不仅是欧洲天主教堂建筑中的佼佼者,也是灿烂的欧洲古建筑中的瑰宝。

  国外教堂,大部分免费向游人开放,但参观者须尊重教规,袒胸露背的女性常被拒绝入内。教堂内庄严而宁静,参观者绝不可喧哗吵闹,更不能干扰正在做忏悔的信徒或有伤害圣灵的举动。

  教士和修女:基督教、天主教不同于伊斯兰教,其神职人员有男有女。男的统称教士,即天主教、正教的神父和新教的牧师;女神职人员称做修女。修女一般从事慈善事业,如管理修女院,开办学校、医院、育婴堂等。年长或负责的修女称做嫫嫫。

  主教是基督教的高级神职人员,通常是一个地区性教会的管理人。天主教的教区,遍及信奉该教的世界各地。

  红衣主教是最高一级的主教。

  3. 基督教的主要节日及习俗忌讳

  节日:随着宗教渗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宗教习惯之一的宗教节日也进入了社会生活。

  这种习惯,潜移默化地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管你是否是虔诚的信徒,几乎毫无例外地欢度宗教节日。

  基督教的主要节日有:

  (1) 复活节。是为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具体日期常为4月4日。

  (2) 耶稣受难日。具体日期为复活节前的星期五,通常为每年的4月1日左右。届时在教堂举行隆重的活动,一般常放假休息。

  (3) 圣诞节。是耶稣诞生之日。为每年的12月25日。此乃信奉新教和天主教国家最为盛大的节日,犹如我国的春节,通常从12月24日圣诞节的除夕开始进行庆祝。

  圣诞节前,各大商场、超级市场都会减价出售各种圣诞节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一般放假3天。

  (4) 习俗忌讳:由于宗教信仰关系,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定的宗教习惯和忌讳。如信奉基督教的人一般都认为'13'是不吉利的数字,故举行活动时尽量避开'13'。星期五是耶稣遇难的日子,信奉基督教的人,每逢此日斋戒一天,不食肉,吃小斋。举行庆祝活动,也应避开星期五。相传耶稣遇难时被钉在十字架上,因此,基督教视十字架为圣物。除在教堂中使用外,也常做成项链悬挂胸前,或立于死者的墓前,以示人的灵魂与耶稣同在。

  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生、死、嫁、娶无不打上宗教的烙印。结婚须在教堂举行由神父主持的仪式。初生的婴儿按照教规应进行洗礼,并取教名,认男、女监护人为教父、教母。教徒死后,需请神父来料理后事。

  二、伊斯兰教及其习俗忌讳

  1. 伊斯兰教简介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顺服。在中国,也称回教或清真教、天方教。它是7世纪由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一神教,分布范围极广,在亚洲、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和东南亚各地的广大地区及我国西北地区都很流行。

  在伊朗、土耳其及阿拉伯地区的国家里,伊斯兰教甚至常为支配国家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生于麦加古代部落哈希姆家族。受当时犹太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影响,约610年在麦加开始创传伊斯兰教。自称是'安拉的使者',是最后一位先知,号召信仰安拉为唯一的神,反对多神崇拜。他遭到当时信仰多神的古来氏部落贵族、商人的反对和迫害,信徒分批逃至埃塞俄比亚。随着迫害的加剧,622年,他率领大批信徒逃至麦地那,在当地一些部落的支持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宗教公社,并组织近卫军,在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在此过程中不断与麦加贵族和麦地那的犹太教徒争战,630年攻下麦加。麦加贵族妥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得的权威。632年,他率领10万穆斯林去麦加朝拜。同年6月8日穆罕默德患伤风病死于麦地那,并葬在该地。

  《古兰经》又译(可兰经),是伊斯兰叫的根本经典。'古兰'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诵读。分'麦加篇章'和'麦地那篇章'两大部分,共30卷、114章、6200多节。内容包括: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基本功课;对阿拉伯社会的各种主张和伦理规范;为政教合一的宗教公社确立的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制度;与多神教徒、犹太教徒、基督教徒论辩的记述。《古兰经》由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以安拉'启示'为名陆续颁布,有其弟子默记或零散记录在兽皮、树叶、石板上。穆罕默德去世后,其继承人搜集整理、加工、订正、编纂,形成标准本,流传至今。

  伊斯兰教基本教义为'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前定、信后世。

  基本宗教义务为:信仰的表白,即念诵'除安拉外,别无他神;穆翰默德,安拉的使者',一日五次礼拜;一年斋戒一个月;徼纳天课;如条件允许,一生中去麦加朝拜一次。次外,还有'圣战'、'行善'两项。

  该教主要经典《古兰经》是其立法、道德规范、思想学说等的主要依据。

  穆罕默德死后,由于政治、宗教和社会主张的分歧,教内形成各种教派,主要有逊尼和什叶两大派。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参加世界穆斯林大会的成员国有42个,如阿尔及利亚、埃及、巴基斯坦、科威特、利比亚、马来西亚等国。

  在伊斯兰国家中,奉伊斯兰教为过教的有马来西亚、文莱、等16个国家。

  伊斯兰教合一和政教分离两种情况,如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就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2.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礼拜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徒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的礼拜寺,也是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主要体现。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特别是在阿拉伯国家,大小清真寺如同欧洲的教堂一样到处可见。世界著名的清真寺有麦加圣寺、麦地那的先知寺、耶路撒冷的艾格撒礼拜寺、开罗的艾资哈尔大寺、伊斯坦布尔的苏里曼大寺等。它们不仅以历史悠久、寺院宏大壮丽而闻名于世,同时也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是各国游客的必游景观。

  礼拜:是伊斯兰教五项基本功课之一,是伊斯兰教徒面向麦加祈祷的宗教仪式。礼拜前要做小净。礼拜的动作有立站、诵经、鞠躬等。主要礼拜有:每日五次礼拜,分别在晨、响、哺、昏、宵五个时辰内举行。

  每星期五举行一周的主礼拜,在正午后教徒集体举行一次主礼拜,所以这天休息,不工作。每逢朝圣节,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朝圣者涌向麦加,将圣地挤得水泄不通。各国航空公司为此专门安排了开往麦加的航班和包机,几乎班班客满。

  备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区别简介

  西方三大宗教,按照出现前后,分别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大宗教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血冲突,往往给人造成错觉,那就是他们的信仰互相之间不共戴天。实际情况是,三大宗教的本质信仰是一致的。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起源于古老的犹太教。是犹太教,最先发展了宇宙中间独一真神的信仰,记载于圣经的旧约。在其信仰中,人类犯了悖逆上帝的原罪,上帝最后会派来救世主“以赛亚”拯救人类。几千年来,犹太人在等待这位救世主,至今还没有来临。旧约的意思,是指上帝与人之间的,以摩西戒律为主体的约定。

  两千年前,犹太教出现了一个重要分支,其教主是耶稣,30岁开始传教,自称是上帝之子,是预言中的那位救世主。耶稣在旧约的基础上,代表上帝与人们立新约,于是圣经有了后半部分的新约,基督教从而诞生。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诞生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他起初是一个商人,但被上帝遴选为最新的信使,根据上帝的启示,录下了古兰经,创立了新的伊斯兰教。古兰经传递了上帝最新的意旨,但它的基本源泉,仍然离不开犹太教的旧约。

  于是有了下面的概括:犹太教:继续等待救世主,信奉旧约。基督教:耶稣是那位救世主,因此耶稣是神,信奉旧约与新约,以实践新约为主。伊斯兰教:继续等待救世主,穆罕默德是上帝最后的信使,传递了记载于古兰经中的上帝最后的信息。穆罕默德是先知,但他不是救世主,他是人,不是神。对待基督教,伊斯兰信徒尊重耶稣,但他们同样认为耶稣是人,不是神。古兰经认为耶稣是较早的一位先知,与穆罕默德的地位相同。

  耶和华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们对上帝的称呼,安拉则是阿拉伯语对上帝的称呼,但称呼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归根到底,三大宗教信仰的是同一个上帝。他们之间的分歧,只是对上帝后来的安排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因此,看似不共戴天的犹太人阿拉伯人,信仰差异所造成的敌对意识,其实也并不突出。相对来说,反而是基督教的难调和性比较大,因为基督教相信耶稣是那位救世主,是真神,但其他两家不承认。

  3.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和习俗忌讳

  节日:圣诞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相当于公历的1月底2月初,日期不固定,是伊斯兰教真主穆罕默德的诞生之日。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之一。规定伊斯兰教历九月为斋月,斋戒欺满,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为开斋节。每逢此节,穆斯林沐浴,盛装举行会礼,相互庆祝,并大吃美味佳肴。我国新疆地区称此节为肉孜节。 古尔邦节,即伊斯兰教的献牲、宰牲节,也是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之一。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为古尔邦节。此时,政府部门、各公共设施或服务设施等均不办公。 斋月,根据伊斯兰教规,伊斯兰教历太阴年九月份斋戒一个月,斋戒为伊斯兰教五项基本功课之一。教规规定,在斋月里,每日黎明到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因此,每当夜晚,商店、饭馆、各种服务设施破例开门,热闹非凡。

  习俗忌讳:一是不吃猪肉,也忌谈猪,以牛羊肉为主食。但是供外国游客居住或就餐的地方,可吃到猪肉。二是不饮酒。根据教规,酒是万恶之源,所以在饭店、餐馆,一般不出售酒类。只有在外国游客居住的地方才出售酒类。三是根据《古兰经》,色也是万恶之源。因此公共娱乐场所不得有伤风败俗的娱乐活动,如开妓院、防色情电影、演色情戏等。四是由于宗教的清规戒律导致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没有任何地位,非但男女授受不亲,甚至妇女出门,也要戴上黑色的面纱。五是规定左手为'净手'的专门用手,因此与人握手或向别人赠送物品时,都忌用左手。

  三、佛教及其习俗忌讳

  1.佛教简介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释迦'为种族名;'牟尼'是尊称;'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经过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大乘密教4各阶段。

  大乘佛教以前的佛教称为小乘佛教,9世纪,佛教在印度本土渐趋衰微,至13世纪初归于消失,19世纪后才稍有复兴。

  佛教从古印度向境外的传播始于公元前3世纪,后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传入中国大部分地区及朝鲜、日本等国的以大乘佛教为主,称北传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傣族等地区的以小乘佛教为主,称南传佛教。19世纪以来,佛教在欧美各国也逐渐流传。

  参加世界佛教联谊会的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66个佛教组织。

  这些国家和地区是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日本、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印度、英国、中国等。佛教再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曾被尊为国教。 佛门中的出家人,创造了灿烂佛教文化,如柬埔寨的吴哥艺术、我国的敦煌文化等。佛教寺庙大都修建精美,不仅是佛教徒聚会、烧香拜佛的宗教场所,也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珍品。在信奉佛教的许多国家,寺庙和佛塔已成为外国游客必不可少的参观游览地,也是旅游行程中的重头戏。佛教也有庞大的专职神职人员队伍,男的为僧,即和尚,他们在寺庙中居住并从事宗教活动;女的称为尼姑,她们居住的地方叫庵。在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里,神职人员靠施舍或化缘为生;寺庙靠国家拨款和富豪捐款兴建,平时靠烧香拜佛的失主施舍,借以维持香火不断和繁荣的场面。

  2.佛教的习俗忌讳

  在信奉佛教的东南亚国家,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佛教习俗。在缅甸、泰国,家长常将男孩子送入庙里出家几年,一方面表示对佛的虔诚,另一方面孩子可在僧人那里学习文化。在某些国家,如泰国,几乎每个男孩子都要经过这个阶段。

  信奉佛教的人如同信奉基督教的人一样,家里举办丧事要请和尚来念经,行举哀之礼仪。佛教也有许多戒规。佛教主张不杀生,因此僧尼以素食为本。信佛的人,也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吃斋,遇上此日,屠宰场停止屠宰,市场上也不出售肉食。佛教还有许多忌讳,如不要随便抚摸小孩的头顶,坐着不要跷二郎腿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