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火”与“火郁发之”---李士懋、田淑霄

(0)

相关推荐

  • 口干口苦,腹部疼痛,腰部抽痛,心烦易怒 附件炎

    以上情况都非常多见,但很多人多年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大多与自身免疫功能降低有关. 或者是寒热错杂,既有热症也有寒症,用热药导致热症加重,用寒药导致寒证加重. 案例: *** 女 42岁  西安 20 ...

  • 郝万山讲伤寒论60-63讲

    第 60 讲 少阴寒化证预后.少阴热化证.太 少两化证 少阴寒化证的预后.287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这 ...

  • 《伤寒杂病论》中的问题,这样争论得毫无意义

    我们今天在这里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伤寒"阳虚阴盛,汗岀而愈,下之则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则愈"的理解.,对这句活很多注家有不同的解释,但是说服力都不尽人意,主要是不 ...

  • 【李士懋 田淑霄:升降散-治温、郁热之总方】

    导读:升降散一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作者言其为治疗温.郁热之总方.我曾治疗经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而服用众多中西药物无效的发烧患儿,予以升降散合栀子豉汤加减,3剂患儿病愈,亲验其治郁热之迅速. ...

  • 火郁发之…李士懋

    高血压属多发病.常见病,可引发心.脑.肾等多种并发症.西医对此病的控制,快速而有效,但多是治标,且需终生服药,中医对此病有明显优势.但如何将高血压与中医理论体系挂起钩来,我们主要是通过高血压头晕.头痛 ...

  • 李士懋:怕冷不一定要用热药,还有一种情况,要“火郁发之”

    , 中医书友会第283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国医大师李士懋夫妇,在毕业20多年后,才在赵绍琴老师的启发下,逐渐认识到临床有很多"火郁"证.火郁了,表现的很可能是寒 ...

  • 火郁发之:李士懋夫妇从医50余年后的深度思考和临床验证

    作者/李士懋.田淑霄 编辑/王超 I导读:李老夫妇临证20余年后受当代温病大家赵绍琴先生的启发,逐渐品味出"火郁发之"的意趣来,遂于70多岁高龄,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地写了19万字, ...

  • 【验方】李士懋:怕冷不一定要用热药,还有一种情况,要“火郁发之”

    I导读:国医大师李士懋夫妇,在毕业20多年后,才在赵绍琴老师的启发下,逐渐认识到临床有很多"火郁"证.火郁了,表现的很可能是寒.我想起范英志老师在会员课"郁热与虚实&qu ...

  • 火郁发之:李士懋夫妇从医50余年后的

    编者按:李老夫妇临证20余年后受当代温病大家赵绍琴先生的启发,逐渐品味出"火郁发之"的意趣来,遂于70多岁高龄,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地写了19万字,专论"火郁发之" ...

  • 李士懋:清透郁火,为治疗高血压的一项重要法则

    中医书友会第291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李老这几则医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方面学习脉诊,一方面体会火郁证的特点和原理.要深入学习温病思路,推荐大家听听范英志老师的温病课.(编辑/王 ...

  • 国医大师李士懋:火郁证的辨别与治疗

    华医世界 图*国医大师李士懋老先生 火郁证,或称为热郁证,是指内火壅闭不出,火热燔烈炽盛,从而表现出一派内火滞闭之症,但同时,又可兼见怕风恶寒,鼻流清涕,头痛等外寒之症. 其不同于一般火热症状之全身热 ...

  • 【李士懋】甘露消毒丹临证新识

    已故国医大师李士懋在临床上善用经典名方,常根据辨证的结果选用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不过分拘执于原方的君臣佐使和用量,而是掌握其药物性能灵活应用.现就李士懋临证运用甘露消毒丹经验介绍如下. 甘露消毒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