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衍圣公”是怎么堕落的?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1-09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成皇帝 永始二年 前15年
十一月,壬子,以诸吏、散骑、光禄勋孔光为御史大夫。光,褒成君霸之少子也,领尚书,典枢机十馀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藁,以为章主之过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它语,其不泄如是。
【译文】十一月初二日,任命诸吏、散骑、光禄勋孔光为御史大夫。孔光是褒成君孔霸的小儿子,负责中枢机要事务十多年,遵守法度,凡事依照成规前例行事,皇上有所提问,他引经据典和法令,用心安理得的语气回答,从不揣测天子意图而苟且迎合;成帝有时不听从进言,他也从不敢强自谏争,因此长期安然无祸。当时也想有所建议,奏疏写完,却又马上毁掉草稿,认为这是在显示主上的过错,来巧取忠直的名声,实际上却是当臣子的大罪过。有时向成帝推荐人才,唯恐他们知道后感恩。放假回家休息,与兄弟、妻子、儿子拉家常,始终不提朝廷和尚书省的政事。甚至有人问孔光:“温室省中的树,都是些什么树啊?”孔光都默然不应,或答非所问的瞎扯,孔光对朝中的事闭口不言到如此地步。
【解析】西汉后期,权力更迭频繁,而孔光却是西汉后期的官场不倒翁,成帝朝孔光为御史大夫,到了哀帝朝又迁为大将军,继而拜为丞相,封博山侯,到了平帝朝,孔光更是成为太傅、太师,之后去世。
不管是在王音、王商掌政时期,还是定陶王刘欣以藩王继位时期,还是冯婕妤的儿子平帝以藩王继位的王莽掌政时期,孔光都是位列三公,位极人臣,可以说是西汉后期官场的不倒翁了。
那么,在各方势力轮流坐庄期间,孔光是凭什么坚挺不倒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无可取代的政治资源
孔光之所以有立足于西汉后期朝堂之上而不倒的资格。靠的就是无可取代的政治资源。孔光有什么政治资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不熟悉历史的人往往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其实有历史敏感度的就会意识到,孔光特别就特别在他姓孔,山东曲阜孔家人。山东曲阜孔家是什么地方?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老家。这个孔光,其实就是孔子的十四世孙。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山东孔家在西汉的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孔光的父亲孔霸被拜为太师,孔霸的父亲孔延年更是担任过大将军。其实早在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不久,就封当时的孔子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了。
之后千年里,孔氏家族都世袭封爵,很多后人在朝中为官。北宋时期将“奉祀君”改为“衍圣公”,后世继续沿袭。清朝时期的“衍圣公”都是正一品官阶,被称为文官之首。任你王朝更替,直到民国时期,还有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孔家就是这样岿然不动。
冥国时期的行政院长、财政部长孔祥熙,也是孔子的后代,当然了新中国不可能有“衍圣公”。新中国成立后,感动中国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孔繁森也是孔子的74世孙。
孔家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其具有无可替代的政治资源,以及紧跟时代步伐的先进性。
孔家有什么独特的政治资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万世师表。尊崇孔子的后代,就是告诉所有的读书人,我们这个政权是善待读书人的,所以你们赶紧来为朝廷效力吧,儒以文乱法,夏以武犯禁,天下读书人归心了,乱法之人没有了,天下也就归心一半了,这对于维护稳定的左右是不言而喻的。
二、谨小慎微的处世态度
历代“衍圣公”的处事法则,看看孔光的处事法则就能知道个大概了,总的来说,基本可以用谨小慎微四个字来概括。孔家作为既得利益阶层,其处事法则是非常保守的,因为既得利益者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他们最想要维持现状。维持现状的策略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
1.不主动
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碰到天大的事,皇帝不问他,他就什么都不说,皇帝问到他,他才根据以前的惯例讲几句。
大多数臣子,都是看到皇帝犯了什么失误就上书谏言,这才是真忠臣的样子。
不问就不说的孔光,实在谈不上忠臣,他只是担心触怒皇帝,危害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已,毕竟不管你哪个皇帝上台,都会保证我的荣华富贵,我何必自找不痛快?
2.没态度
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
根据四书五经上的记载来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换句话说就叫“循例”,说白了就是依据以前发生的事情来回答问题。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不表态,不表态则不得罪人,不得罪人则无祸。
包括不谄媚皇帝也是为了避祸,皇帝轮流做,谁知道明年到谁家?讨好现任皇帝,将来的皇帝恶心我怎么办?
反正不管谁上台,都会封我,我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做一尊不开口的佛最好了,何必自降身价去不合时宜的表现自己,做一个没有感情的复读机不香吗?
3.不负责
时有所言,辄削草藁,以为章主之过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
有时候,孔光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也会打算写篇奏章规劝皇帝。可是写好之后看了一遍,也就冷静下来了。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万无一失,实在是没必要去惹皇帝不开心。
孔光认为指出皇帝的过错是罪过,这其实是犬儒屁股决定脑袋的迂腐之说,如果仲尼在世,棺材板都盖不住了。孔子是怎么说的?
《论语》:
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在孔子眼里,一个不正直的人,连一个益友都算不上,就更算不上忠臣了。孔子的一生,也是不断地周游列国,苦口婆心的向各国君王进言。如果孔子知道自己的子孙混到连说句话都担心揭露君王的罪过,不负责到如此地步,岂不感到悲哀?
要我说,食君之禄,分君之忧,一个忠臣,首先要保证的是敢于说话。怎么说话是艺术,敢不敢说话是态度。揭露君王的过失不算罪过,知而不言就是最大的罪过。
如果建议起不到作用,皇帝不听,不妨退位让贤。何必留恋于高位,高居于庙堂之上,充位三公,尸位素餐,与时沉浮?说白了还是富贵骄人,在浦东住惯了,就忘记当初为什么来了,读了那么多书,也全还给孔子他老人家了。
(0)

相关推荐

  • 208.历代碑帖连载《明拓孔羡碑》

    <魏孔羡碑>又称鲁孔子庙碑,立于三国魏黄初元年.碑文记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封为宗圣侯,使司孔子之释奠,修理孔庙之事.此为明拓本,二十三开,纵:22.5X横(半开):11.7厘米,朱翼盦捐赠.

  • 额头凹陷的孔子

    红河行 (4) 坐落在县城北侧的建水城文庙,始建于元世祖1258年后经明清两代仿山东曲阜孔庙风格经五十多次扩建,成为全国第二大文庙. 从建筑规格.风格而言它具有典型的中原地区的建筑元素,并结合当地的建 ...

  • 简述唐史:历经4年李怀光之乱被平定,唐德宗调整藩镇政策

    关键词:建中之乱.燕八八改姓李氏 前因:建中之乱 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唐德宗本想削藩,但藩镇反叛,为乱多年. ▲李宝臣剧照 后果 燕八八改姓李氏:785年,李怀光之乱平定后,朝廷命李怀光外 ...

  • 83、历代“衍圣公”是怎么堕落的?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成皇帝 永始二年 前15年 十一月,壬子,以诸吏.散骑.光禄勋孔光为御史大夫.光,褒成君霸之少子也,领尚书,典枢机十馀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 ...

  • 元明清历代袭封的衍圣公竟然是冒牌货,孔子嫡系为何查出蒙古基因

    一.孔子后代基因分析 据统计,当代孔姓人口有270多万,排全国姓氏第83位.按理说,孔家谱系在汉族内是最严谨和纯正的,可是经检测,有相当一部分孔姓家族DNA序列却与蒙古高原贵族王罕克烈.北元达延汗后裔 ...

  • 衍圣公在明朝建立之初依然想着骑墙?看明太祖朱元璋如何教育孔家

    前言: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汉朝开始独尊儒术之后,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老祖宗,其子孙后代在历朝历代都获得了极高的礼遇和尊崇.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依然需要给"衍圣公&quo ...

  • 孔勇:末代衍圣公的历史命运 | 西东合集

    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历代的统治思想,前后持续两千余年.伴随着各个时期对孔子的重视,孔子后裔也深受优渥,恩荣有加.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当 ...

  • 寓言:孔子与“衍圣公” | 李继槐​ 主播 | 志玲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 孔子与"衍圣公" 李继槐 一天,孔子的四十六代孙--被宋王朝赐封为"衍圣公".位极人臣的孔宗愿,威风凛凛,前 ...

  • 第32代衍圣公孔德成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佚名 一些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他的身上便承载着太多的责任与希望.有的人,是小小家庭的希望:有的人,是整个家族的希望:有的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一 ...

  • 现在孔子后人还享受衍圣公待遇吗?

    (孔子) 现在已经没有"衍圣公"这个头衔了,但是孔子后人在宝岛还世袭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这个职务. 这可不是什么荣誉头衔,2009年以前这是实实在在的公务 ...

  • 异族入侵,改朝换代,为何孔子后人“衍圣公”总是第一个俯首称臣

    前言说到孔子,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甚至已经非常熟悉了,他是我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就算到今天,他的很多思想和道理依然被人们所学习,孔子的名气也不再仅仅是在中国 ...

  • 面对异族入侵,孔子后人衍圣公带头俯首称臣,哪里出问题了?

    导语:面对异族入侵,孔子后人衍圣公带头俯首称臣,哪里出问题了? 儒家是中国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流派,这个学派的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可以说儒家的一些文化已经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不过上世纪,战火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