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面最重要的两个模型

想把中医学好,其实也不难,把握好两个模型就可以了。

一个是讲天地气机的,叫做五运六气模型,简单点说,就是表述天地的气机是怎么变化的,其实我们真正用到的部分还只有六气,也就是厥阴风木、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和太阳寒水,也就是风火暑燥湿寒,我们不是常说身体犯病,只有外感六邪,内伤七情两途吗,这个就是身体易感的六邪了,所以很重要。

天之六气是怎么循环运转的?我们想想就知道了,例如每一天都有白天黑夜,我们知道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而每一年都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我们也知道,那是由于地球带着月亮绕着太阳转,一年转一周造成的,但是,太阳带着地球,会不会绕着银河系转啊?银河系带着太阳系,会不会绕着更大的星系转啊?想想就知道,这是肯定的,只不过周期太长太久,在我们有限的生命时间段里面感受不到变化而忽视了,我们忽视了不代表不存在,我们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做了详细的描述,我们的祖先们根据古代的天文学知识得出结论,粗略地看,在年循环以上,天地有以60年为一个周期的循环,于是我们的祖先脑洞大开,创造性的设计了10天干和12地支,两而两之就是60年一个甲子,60年后从头循环,在甲子循环以上,还有以360年为一个周期的大循环,其中每60年(甲子)会由六气中一个气为主,一个气为辅,来确定这60年的大气的偏向,这60年大气是偏风重,还是偏寒,偏湿,偏燥,偏火等等,都是由这个大司天所决定,而这种大的天气偏向就会直接影响到人类,造成人类有一个统一的患病规律,例如1924---1984这个甲子中,就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也就是前30年寒气较重,后30年湿气较重,而寒气还在,那这个阶段中医处方就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并把它作为疾病的主要的外部因素。而1984年---2044年就到了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了,也就是1984---2014年风气比较重,容易肝风内动,而2014年以后风气还在,相火又重了,不但肝风特别容易内动上浮,而且相火还容易不降,那这个阶段中医处方,也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也要把它当成是疾病的主要外在原因,所以说,这个五运六气的模型还是很重要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模型是针对我们人体内部的,那就是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模型,关于这个模型,不少医家都有表述,我认为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最清楚明了,基本就是肝脾左升,肺胃右降,而土居中焦,对左右都起作用,具体的就不讲了,不过有一点要说明,黄氏的四圣心源从头到尾,只字没提五运六气,所以,他的理论是没有用到运气学的知识来支撑的,他不用,不代表五运六气就不存在,他力主祛湿的原因是他认为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是以随着人的衰老,湿会越来越盛,因此力主祛湿,湿去则气机健运,肝血能左升,肺气能右降,其实,如果按运气学去解释,在当时的环境下,正值寒湿当值,所以他的处方用药力主祛湿是对的,治疗效果也必定好,也因此成为一代大医,但是他对医理的解释却不完全对,而且,他的理论,放在不同的甲子年里面,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些修正。

还是拿目前的运气来说明,前面说了,目前是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的时代,代表这个时代的人特别容易肝风内动,相火不藏,所以容易虚火上亢而肺胃不降,这是这个时代的总体外在病机,那大家会问,黄元御所说的寒湿会不会有?我们想想,在1984年以前,也就是目前这个甲子年的前面一个甲子,正好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的年代,而到了1984年,这个大的运气改变了,也就是天地的寒湿渐渐去掉了,没有了,这就好比突然天地给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开了一副去除寒湿的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过了1984年,这个寒湿的病机会少很多,但是还是会有,为什么?因为大气的影响只是犯病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是主要原因,但是不代表没有次要原因,如果一个人出生长大都在北方,而工作时到了南方,因为南方的湿气重于北方,那就好比天地给他开了一副增湿的药对不对?或者一个人纵欲太过,伤了肾气,水病则寒对不对?这些都是可以造成疾病的原因,所以还是有特例。

至于黄元御的理论为什么要进行一些修正,我个人认为,其一,他的理论,只在人体的内环境里面做文章,没有考虑到天地气机对人体的影响,须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他的理论讲了升降,但是忽略了出入,须知中医的两大模型中,五运六气模型就是讲出入对人体的影响,而气血运行模型就是讲升降对人体的影响;其二,究竟是天地的力量大还是人体的力量大,可以从道德经得到结论,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阴符经也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所以,是天地在不停地影响着我们,人的生杀大权都在由天地掌握,天地的力量似乎大于人体的力量;其三,我们常说,六气皆可为病,而黄氏一味的重视祛湿健脾,似乎有点一偏概全之嫌,难道风火暑燥就不能为病了?

由此,两大模型的结合与统一,才是中医的最高境界。

(文章来源/阳密乃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