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下的母亲/ 卓尔不群
相关推荐
-
转:思念,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思念,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传说人要饱受三千年的煎熬 才修得今世的相聚一回,我不知真假 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 好好的爱我们身边的人吧 要知道这种情缘可遇而不可求 记不起是哪一天 但一定是父亲走以后 老屋里又 ...
-
家长里短:家乡的年俗(作者 卢秀莲)
我的家乡是苏北,它的名字是连云港,靠近鲁南的地方.所以过年的风俗习惯基本上是一样. 大年三十那天,女人忙饭菜,男人忙着贴春联.贴好春联后放鞭炮,放完鞭炮后才能开饭.饭后我祖母和我母亲把锅碗瓢盆都洗刷干 ...
-
【西南作家•散文】黄 标/油灯•布鞋•母亲
黄标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 ...
-
年味 作者:范美【散文】
年味 文|范美 过年,是儿时永远的快乐.那时,生活是清苦的,但过年的情景是我童年最难忘的记忆. 渐近寒假时,儿时的玩伴便开始扳着指头数日子,祈盼新年.因为新年有新衣服穿,有糖果吃,还有一群昼夜形影相随 ...
-
【山西】杨孟冬丨散文/油灯下的母爱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杨孟冬:山西永济人,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永济市本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山西日报 ...
-
【母亲的灶台矮小了(外一首)】/ 王付阳
母亲的灶台矮小了(外一首) 作者/ 王付阳 1. 母亲的灶台矮小了 作者 / 王付阳 当城市的煤气弥漫了乡间 母亲的生活依然 燃烧的红红火火 只是家乡的树梢上少了 炊烟的拥挤 可母亲还是那么 迈着怯怯 ...
-
杨廷成作品
杨廷成作品 杨廷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文学作品集7部,主编.合编出版文学作品集10部.获首届青海文学奖.第3届中国长诗奖.第8届青海省政府文学艺术奖等多种奖项. 雨 水 北归 ...
-
悦读丨油灯下,围坐母亲身旁的那些夜晚!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闲敲棋子落灯花 文/潘多拉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九)后记
后记 到今天为止,一共八章的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就算写完了.名字叫做<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其实不仅仅写了母亲纺线,而且写了纺线织布的整个过程.纺线只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八)上机织布
(八)上机织布 制纬线(乾县人称"纬"作yu,四声,也有人叫做透小筒):是用拐子拐过后不需要洗的格子线.透小筒和透大筒大同小异,都要用棉车和线轮的,不过是在纺线的小钢锭上套着小竹筒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七)织布机
(七)织布机 俗话说"男耕女织",织布是旧时妇女的必学必会技艺之一,是普通妇女的生活内容之一.家家户户客堂里放上一辆布机,一有空闲女人就会串梭织起来.旧时的女人辛苦的原因也在于此,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六)作综闯杼掏综
(六)作综闯杼掏综 首先,需要声明的一点,这一部分内容作者虽然知道有这样一个工艺流程,但是一直没有亲眼见过,所以只能借用许劲文老师文章<母亲纺织土布纪实--乾州人事钩沉之二十一>的说法.作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五)卷布
卷布:这里的卷布不是把织好的布卷起来的意思,而是指把经好的布(织布的经线)卷起来以利于架在织布机上面.卷布的用具有卷布架.圣子和刷布刷子以及衬布用的引子.卷布圣子是一个不到一米长小臂粗细的的四棱木头,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四)透筒子经布
透筒:是织布前的首要工序,就是将拐好浆好的经线缠绕在一个苇子筒筒上,缠绕成"尜"状.需要用到的工具是线轮(乾县读音为lei),线轮是一个小于纺车网轮的用具,也有地方叫做"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三)拐线浆线染线
(三)拐线浆线染线 拐线:就是用拐线拐子将线穗穗中抽出的线拐缠到拐线拐子上,缠成圈状.拐线的过程也是择出线上杂质的过程.线拐子,是拐线的专用工具,虽是专用的,但制作起来也比较简单,用尺把来长的两根竹棍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二)搓捻子纺棉线
(二)搓捻子纺棉线 如果说弹花轧花是织布前的材料准备,那么搓捻子(搓棉条)纺棉线则是土织布的第一步. 搓捻子:搓捻子时,先找一块光滑的砖头(就是普通的青砖,只是常用而已所以比较光滑),实在没有这样的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