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雅安汉阙

(0)

相关推荐

  • 耿朔评《汉代墓葬艺术》|他山之石的提问

    <汉代墓葬艺术> 谢阁兰.奥古斯都·吉尔贝·德·瓦赞.让·拉尔蒂格著 秦臻.李海艳译 文物出版社 2020年10月出版 341页,136.00元 ━━━━ 文︱耿  朔 我在两三年前就知道 ...

  • 霍巍 | 四川东汉大型石兽与南方丝绸之路

    四川东汉大型石兽与南方丝绸之路 霍巍 原载于<考古>2008年第11期 一 唐人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卷六"羊虎"条下记载:"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 ...

  • 长歌汉阙:巴蜀汉阙行记述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是李白眼中的汉阙.今天的我,每每读来,都会为之动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 长歌汉阙:高颐阙

    雅安是雨城,以多雨而著称,有雅雨,雅鱼,雅女之号.千百年来,这个片土地上,多少风流被雨打风吹去,多少地面建筑早已片瓦无存,多少过往被时光的车轮碾碎,那些早已物是人非的场景,那些残存在空气的记忆,都只能 ...

  • 谁是中国地表最古老的建筑?

    唐天宝年间的某个重阳日,大诗人李白登上长安城的制高点乐游原,遥望城外,抚今追昔. 他看到远处渭水北岸的西汉帝陵一字排开,昔日蔚为壮观的汉家陵园,如今却只剩下处处残阙.这位浪漫主义者顿起怀古伤情之心,于 ...

  • 【四川南部】4月30~5月7日 | 高端小团——川南石刻美食秘境

    四川石窟是在中国的石窟寺里面数量和时间跨度都是首屈一指的.数量能占到整个石窟现存石窟的数量的1/3强.巴蜀石窟又分成川北,川东和川南,川南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趁劳动节休息五天,陈老师搭配砚总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陈怡 ‖ 雅安东汉石刻的文化价值

    本文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 雅安东汉石刻的文化价值 陈  怡 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文化艺术最具民族魄力的时期之一.鲁迅先生曾说:"唯汉代艺术,博 ...

  • 长歌汉阙:樊敏阙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夜已深了,当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猛然发现366天前的今天,我在朋友圈里发了这么一段话:"美哭的高颐阙.可惜樊敏阙没能进去,真想一头撞死在芦山县 ...

  • 行走丨北川羌城掠影

    初到北川,有一种既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因为北川新县城是一个具有羌民族特色和风情的地方, 高耸入云的羌碉,婉转悠扬的羌笛,色彩绚丽的羌绣,热情奔放的羌族舞蹈,甘洌醇香的青稞咂(zā)酒,无不显示出其独特 ...

  • 行走丨十里香

    洪洞县恒富大道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在县城的北面.早晨六点,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是初夏的太阳,你走出尚客优酒店大门的时候,就感觉到阳光的热度. 迎着太阳,你走在人行道上.小县城还没有完全苏醒,很少的车辆 ...

  • 行走丨初夏浅浅,绿意染心扉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光阴如水般流逝着,还正陶醉在四月的花香里,初夏的风,伴着暮春的柔柔细雨,翩然而至. 翻开五月的扉页,又一波花红在倾情绽放,玫瑰花,芍药 ...

  • 行走丨黄河龙门与韩城

    黄河陕西侧晋陕大峡谷的尽头,是历史文化名城韩城.韩城的黄河龙门与山西河津禹门口是同一处黄河峡谷. "黄河三激浪,平地一声雷" 说的就是龙门浪急,惊涛扑岸的壮观景象. 龙门的位置正是 ...

  • 行走丨历史不会忘记(组诗)

    <历史不会忘记> 岸英 岸英 伟岸之英 永福 永福 人民之福 七十多年了 一个熟悉而年轻的身影 仿佛始终未曾远离 挨饿坐牢喝过洋墨水 扛枪从军反击纳粹狼  "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 ...

  • 行走丨中条山·五老峰

    出运城往南,就能看见中条山,犹如由东北向西南的巨龙,横卧绵亘于晋豫秦之交界处.它与黄河相依而行160余公里,占据着河谷盆地的金三角地带,为中原与西北的天然分界. 我在运城修养空闲时间,走了几处名胜古迹 ...

  • 行走丨五月,赴一场田野的盛宴

    五月,特别适合去郊外田野走一走. 嫩绿的禾苗在明媚的阳光里,拔节.生长.狗尾巴草在田埂盛放,弯曲的穗儿,在微风中跳一曲暮春的舞蹈,摇曳的身姿,婆婆娑娑.紫云英.小白菊趴在狗尾草的脚边,舒展身儿,迎风含 ...

  • 行走丨中原写意:仙门山暮春拾句(组章)

    <登仙门山> 其实在仙门山,我并没有看见神仙.那些仙风道骨,那些羽化登仙,其实都离我很远. 在云间,我只看到开山的人.他们打通了一线天,他们将根系扎进石头的古树精心修剪,他们在神道上垂下两 ...

  • 行走丨宁波郑氏十七房

    "北望中原关山阵阵滎阳梦 风雨百年灵绪留芳十七房" 五一长假,和风暖阳 我与家人走进我外公的出生地 宁波郑氏十七房 澥浦山.泥螺山 挡不住东海洋面的紫气 一支举族南渡的郑氏 深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