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北齐的高洋

东魏的高欢想看看自己儿子的能力,让每个人理顺乱丝,只有高洋用刀将丝砍断,说“乱者必斩!”

高欢又让自己的儿子们各自带兵外出,让彭乐假装进攻他们,只有高洋带兵与之抗衡,彭乐脱下盔甲说出本意,高洋仍然将彭乐抓住,献给高欢。

因此,高欢认为高洋的能力超出自己。高洋内心果断但外表迟钝,大家都看不上他。

高欢死后,高澄忌惮高洋,高洋于是隐藏锋芒,事事顺从高澄。高澄因此看不起高洋。高洋每天退朝后回家就静坐,整天也不说话,有时光着脚跳跃,表面上看是在游戏,实际上是在锻炼。

高澄被兰京杀死。

高洋听说以后,不动声色,带人杀死兰京。

大臣们原来都看不起高洋,此时看到高洋神采飞扬,侃侃而谈,都大惊失色。高洋把高澄制定的不合理制度都改了。

元善见看到高洋跋扈的样子,叹息说“本来以为高澄死了,我会收回权力,但高洋也是一样啊。”

有人劝高洋接受禅让即位,高洋按习俗铸像,结果成功,于是有人去劝元善见禅让,元善见说“这是应当的。”

于是高洋即位,史称北齐。

从元子攸就开始停发的大臣俸禄,到这时开始恢复。

宇文泰听说高洋军容严盛,感叹道:“高欢还活着啊!”

高洋想在佛教和道教中只保留一个,让两家进行论战,道家失败,于是高洋让道士都做和尚,北齐境内的道士就消失了。

高洋立萧渊明即位。南梁成为北齐的藩国。

继而,萧渊明退位,萧方智即位,仍然向北齐称臣。

高洋娶了薛氏,薛氏曾经通过姐姐与高岳来往,高洋将其姐姐用锯杀死,并毒死高岳。

不久,高洋又想起薛氏与高岳的事,就将薛氏杀死,揣着其头颅去喝酒,喝酒中途,将头颅拿出,又剔出薛氏的腿骨做琵琶,桌上的人大惊失色。高洋又捡回头颅,对着头颅流着泪说“再也看不到这样美人了!”然后跟着载着薛氏躯体的车,披头散发哭着离去。

高洋刚即位时,很有作为,但慢慢就沉醉于成功中,开始胡作非为,自己歌舞、穿奇装异服、赤身裸体、行走于街巷。宫殿高二十七丈,楼距二百余尺,建筑工匠都十分畏惧,要系防护绳,但高洋在屋顶跑来跑去,有时还在屋顶跳舞,人们见了惊心动魄。一次,高洋在街上问一个女人“天子是什么样的人啊?”这个女人说“疯疯癫癫,算什么天子!”高洋听了,将其杀死。

太后见高洋这样,怒斥高洋。高洋想让太后高兴,就把太后的床举起来,却把太后摔下来,伤得很重。高洋见状,也十分后悔,就想投火自尽,太后只好将其拉回,勉强露出笑容。高洋又体罚自己,向太后谢罪,继而表示戒酒,但十天之后,又疯癫如初。

高洋去李后家,用响箭射李后的母亲,并说“我喝醉的时候连太后都不怕,你算什么东西!”将其打了一百鞭。又曾经骑在马上,三次疾驰,用槊假装去刺左丞相斛律金,斛律金一动不动,高洋因此奖励斛律金千匹布帛。

高洋连自己高家的女人也不放过,又霸占李后的姐姐,将李后的姐夫射死。

平时,高洋在身边放置大锅、锯等刑具,每次喝醉,都亲自杀人。因此特别关押着一些死囚,供高洋杀戮,如果三个月侥幸没没杀,就将其释放。

一次,高洋想骑马冲下悬崖进入漳水,赵道德牵住了马缰绳。高洋要杀了赵道德,赵道德说“我不怕死,我要去地下见高欢,跟他说这个疯癫儿子的事!”高洋听了,默然不语。过了几天,高洋对赵道德说“我喝酒太多,应该得到痛打。”赵道德就去打高洋,高洋见势就跑。赵道德边追边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做出这些事!”

李集劝谏高洋,将高洋与桀、纣相比,高洋让人把李集浸入河里,好久才放出来再问,李集说“这样看,还不如桀、纣!”高洋又四次将李集浸入河里,李集终不改口。高洋大笑“天下还有这样的傻子,这回我知道真的有龙逄、比干这样的人了。”就把李集放了。等李集再次进谏的时候,高洋又杀了李集。就这样或杀或不杀的情形,让人无法推测。

高洋的行为引起众人怨恨,但高洋记忆力惊人,处事果断,大臣们都十分畏惧,不敢反叛。而高洋重用的杨愔又办事得力,所以当时的人都认为虽然高洋胡作非为,但下面的政务还是不乱的。杨愔这人记恩不记仇,重视人才,而且记忆力很好,凡是见过一面的,都不忘其姓名。曾有鲁漫汉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杨愔说“你曾经在元子思坊坐着短尾母驴,看见我不下驴,还挡住脸,我怎么会不知道你?”鲁漫汉听了大惊失色。

高洋要出巡,大臣们前去送行,高洋让士兵将大臣们围住,说“看我举鞭,就杀了他们。”然后高洋就一醉到天黑,侍从对高洋说,您刚才说的话,把他们都吓坏了。高洋说“很害怕吗?那就不杀了。”

高洋因天旱去西门豹祠堂祈雨,却不灵验,高洋就拆了西门豹祠堂,并掘了西门豹墓。

高洋胡作非为,高演十分气愤。高洋也觉察到了,就把酒杯全都摔坏了,但不久嗜酒如故。

高演管理严格,经常处罚大臣。高洋就把高演找来,用刀逼住高演,让被处罚的大臣揭露高演的错误,但却毫无所获,只好放了高演。之后,高演又因进谏被打,于是高演开始绝食,太后因此日夜哭泣,高洋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去劝高演进食。这之后,高演又来进谏,高洋大骂“你知道什么?是谁在教唆你?”高演说“现在除了我,谁还敢说话!”

太子高殷温文尔雅,高洋不高兴,说高殷“像汉人,不像我”,想要将其废黜。

一次,高洋让高殷杀死囚犯,高殷勉强下手,几次都无法割下囚犯头颅。高洋大怒,拿起马鞭去击打囚犯,吓得高殷神智错乱。

高洋让自己不喜欢的大臣去做奴隶,郑颐就故意对王昕说:“哪有大臣做奴隶的啊。” 王昕说:“箕子做过奴隶。” 郑颐就去对高洋说:“王昕把你比作商纣。”高洋就把王昕杀死。

当初高欢的时候,有算命的称“黑衣人将灭亡高家”。到高洋时候,高洋问手下“什么最黑?”手下说“最黑的是漆。”高洋认为高涣在兄弟里排第七,就派兵将其抓来。

之前,高浚看见高洋流鼻涕,就直接指出,高洋就很不高兴。高洋即位后,高浚又多次劝谏,高洋更加愤恨。此时,高洋将高浚也抓来,和高涣一起关在铁笼里。

然后,高洋去看高浚和高涣,在地牢外唱歌,让二人跟着一起唱,二人又悲又怕,声音颤抖,高洋听了也不由得落下眼泪,想要放了二人。但高湛一直与高浚不和,就说“不能放虎归山啊。”高洋听了默然不语。二人听见,就喊“高湛!老天看着你呢!”高洋也怕二人成为后患,就去刺高涣,又让人去刺二人,二人只能边哭喊,边用手阻挡,高洋于是命人将二人烧死。

北齐的尚书崔暹去世,高洋去其家里吊唁,问崔暹的妻子“你想念崔暹吗?”对方回答说想念。高洋说“那你就去看他吧!”将其杀死。

高德政多次进谏,高洋很不高兴,将其贬职,并说“听说你病了,我给你针灸”,就用刀将其刺伤,并砍掉其脚趾。高德政的妻子吓得要把财宝送给别人,被高洋看见,大怒:“我都没有这样的东西!”将其一家杀死。

最后,高洋嗜酒成疾,不能进食而死。

出殡时,大臣们都没有眼泪,只有杨愔落泪。

高殷即位。

(0)

相关推荐

  • 历史上真实的赵姬最后结局,亏了一位敢谏之臣,才安享晚年

    在<大秦赋>中,赵姬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却又略带悲情的角色. 由于容貌出众,成为了吕不韦的姬妾,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吕不韦搭上了奇货可居的嬴异人,并且将赵姬送给了异人. 在<大秦赋&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北齐的高纬 北周的宇文邕

    上回说到高洋去世,高殷即位. 不久,高演就废黜了高殷,自己即位. 高演管理有方,但事无巨细,有人称其更像大臣. 高演杀死了高殷,太后再三询问,高演都不回答.太后大怒:"你杀了他?竟敢不听我的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三家分晋 豫让刺赵襄子

    故事从晋国的智宣子开始. 他想让智瑶做继承人.家人智果劝他说,智瑶哪里都好,就有一样,很不仁厚.要是让他做继承人,智氏宗族会消亡在他手里啊. 但智宣子不听.智果一看这情形,就赶紧脱离了智族姓氏,改姓为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吴起的一生

    吴起,最早在鲁国做官. 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为大将去和齐国交战,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让鲁国人不敢相信吴起. 吴起为了取得信任,杀死了妻子,被封为大将,把齐军打得大败. 有人因此在鲁国国君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商鞅变法

    商鞅,原名公孙鞅,因被秦国封于商於,而被称为商鞅. 公孙鞅开始在魏国的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知道公孙鞅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魏惠王来看望公叔痤,问到身后之事,公叔痤说:"希望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围魏救赵 孙膑与庞涓 增兵减灶

    孙膑是和庞涓在一起学的兵法. 庞涓到魏国做将军,想借助孙膑的能力,便把孙膑请来,又怕孙膑得势,就设计砍断了孙膑的双脚,想使他终身成为废人. 后来,当齐国使者来到魏国时,孙膑偷偷与他相见,说服了齐国使者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苏秦和张仪

    苏秦向秦王献策取天下,秦王不采纳,苏秦就去游说燕.赵和其他国家联合抗秦. 这时秦国攻打魏国,又要进攻赵国.苏秦担心这会挫败联合各国的计划,于是挑动张仪去秦国用计. 张仪和苏秦曾经一起在鬼谷门下学习合纵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孟尝君田文 鸡鸣狗盗

    齐国的田婴有个儿子叫田文.田文建议田婴广散钱财,蓄养门客.田婴便让田文主持这件事. 田婴死后,田文接班,号为孟尝君.他门下收养的食客常达几千人,孟尝君的名声传遍天下. 秦王听说孟尝君的名望,邀请孟尝君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乐毅伐齐 千金买骨

    燕昭王励志图强,想用重金招募人才.他向郭隗说:"您如果见到人才,我一定重用." 郭隗说:"古时候有个君主派人去买千里马,那个人找到一匹已死的千里马,买下马头带回来.君主大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田单与火牛阵

    正当乐毅攻打齐国时,齐国的一个小官田单在忙着让家人用铁皮包上车轴外端. 燕军大军压境,人们争相涌出城门,人车挤成一团. 木制的车轴因此互相碰断,车辆损坏难行,只能眼睁睁被燕军俘获. 只见到田单家族的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