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期:高成文学铭石牵动两份情

陈诗说易绍芳的这张照片象她年轻时

易绍芳说陈诗这张照片像她从前
《高成文学铭石》一文发表才两天,公众号后台就有一叫陈诗的女士留言:“编辑,您好!我的老家也在松滋。老同学发来这张照片。照片中的女子太像我年轻的时候,连我自己都看得犯糊涂了。请问她是谁?这真是一种缘分”。我一看她发来的照片竟是易绍芳在铭石前的合影。这是我没有料到的,便想,她既然提到缘分,我就把绍芳的电话发给陈诗,让她们自己联系。
可能是我的坦率让陈诗对我有好感,陈诗在公众号上给我发消息:说她在北京工作,是松滋一中毕业的。我回消息:我也是一中毕业的。
我也还记得有个女同学就叫陈诗。我就把我的手机号发给她,用手机通话。一通话,我们真的就是同班同学,都是1988届文科班毕业的,近三十年没有联系过了。我们都兴奋不已。她十分赞赏我办文学社。我说,不是文学社,就一个文学公众号而已。
陈诗讲的是标准的普通话,声音也非常动听。我并不太善言谈,普通话也蹩脚,就让陈诗加我的微信,关注高成文学公众号。陈诗也有个公众号,我叫她发了个链接给我。我关注了,并看里面的文章。其中一篇《世界读书日,回看我的八十年代》让我更加确信陈诗就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而且我还知道当年给她送花的那男生就是我的同桌。
陈诗已今非昔比,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教师,杜克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心灵成长、出国留学。她能够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讲课,能够开展留学生相关业务,那已经是非常不简单的女性了。杜克妈妈我还不知道是什么!不过她还记得我这个草根同学就好,还记得当年那个学习成绩一沓糊涂,唯写作在班上还算个人物的我就好。
下午,绍芳在Q上跟我聊,说她已经和陈诗建立了联系,她也感觉到与陈诗很象。我说,也不太象,倒是性格都是属于比较诗意浪漫的那一类。我说,我会以陈诗为荣,等她回松滋了也请她讲一堂课。绍芳引用了我《高成文学铭石落成》一文中的一句说:凡此皆铭石之幸运。但愿陈诗与绍芳结成好姐妹!
高成文学铭石牵起了姐妹情、同学情,验证了我那句石头是有灵性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