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佐药篇(2)
相关推荐
-
抑郁失眠八个月,治疗数月无效果,用运气辨证润肝解郁汤一剂见效
贺男,32岁,2021-05-23就诊. 患者自诉:素体康健,工作劳累,业余自学中医,从去年十月底,开始失眠,经自疗无效,就诊于福建,河南两地,经方柴桂龙牡--等方,时方温胆,定志--之剂,屡进数月, ...
-
“生、化、主、宣、统”,调血调经治月经病
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改变,以及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的不适症状,称为月经病. 月经病重在"调" 疾病的治疗中,唯有月经病的治疗称之为"调经" ...
-
论五脏六腑皆尿血
[关键词] 尿血 脏腑辨证 尿血也称血尿,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血块夹杂而下为特征的一种病证.随着出血量和pH值的不同,小便颜色呈淡红色.鲜红色或洗肉水色.淡酱油色样的变化.尿血古代指 ...
-
伤寒金匮七言记忆法
<伤寒论>七言记忆法(一)君若开卷莫着忙,医者贵在有涵养.圣人原序意读通,尤知医者责任重.太阳本证三分鼎,中风伤寒表郁轻.中风表虚桂枝汤,自汗用之也恰当.桂枝三禁记妥贴,表实里热及湿热.若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佐药篇---6(补录)
四十六黄柏 黄柏,苦寒之性,入足厥阴肝.足太阴脾经.泻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利下重,理黄疸腹满. {黄柏汤} 黄柏半两,阿胶半两,黄连一两,栀子一两 黄柏以苦寒散太阴之湿,其力尤为专也.巳土既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佐药篇(1)
一 麻黄 麻黄,辛温之性,入手太阴肺经经.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泻卫郁,专发寒邪.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脚肿,风水可驱,溢饮能散. {大青龙汤 }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佐药篇(3)
十一诃黎勒 诃黎勒,酸涩之性,入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收庚金而住泄,敛辛金而止咳,破壅满而下冲逆,疏郁塞而收脱陷. { 诃黎勒散} 诃黎勒十枚 {诃子饮}诃黎勒三两,生姜一两,灯芯半两. 诃黎勒之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佐药篇(4)
十九防风 防风,甘辛之性,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燥己土而泻湿,达乙木而息风.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是以散头目滞气.初经络留湿, {桂枝芍药知母汤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佐药篇(5)
三十砂仁 砂仁,辛香之性,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和中调气,行郁消渴,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阳而化谷,呕吐与泄利皆良,咳嗽共痰饮俱. {香砂六君子汤}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七分 半夏八分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佐药篇(7)
六十旱莲草 旱莲草,酸凉之性.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凉血止血之品,外敷有固齿,生发之立见. {二草丹}旱莲草.车前草 等分 旱莲草,多见而为杂草,入药而取自然平济于世,非用之贵也.内用以酸安五脏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医理---医家篇
上篇 中国文化始自阴阳五行,后出易,医,道,儒,墨五家:医乃中国医学,即为医家,以博览群书为机要,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察天地阴阳之事务,辩于天之六气,通于人之六经,行用于药物,成医家之路,中国医学之本原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三问篇
中国药学,以药性五味而归五脏,福佑五脏之气血安然,人自康泰.以药物讲其五行,为刻舟求剑之法,不可用也.药物药理,归于五脏,解于中州运化,察以气血营卫,则阴阳可化,冲气可养,五行可化.药物者,何必寻求千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异变篇
中国医学源自阴阳五行,医道之用,是以有<黄帝内经>之经典,医道之行,则有<神农本草>之法式,医道之思,则出<难经>之问,医道体系之楷式,则以<伤寒杂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