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菊的诗(十八)
总第336期
母亲只要我回家居住时,午夜梦回,总要起身来女儿卧室探视熄灯。这是她的慈心,是好奇心,也是习惯使然。脚步如猫,轻轻突然探头进来,常常吓得专心看书的人出声尖叫,每有怨言,怪她不先咳一声也好。
那夜正在诵读一首长诗,并不朗声;母亲照例突袭,听见说话声,竟然自作聪明,以为女儿夜半私语是后花园偷定终身,吓得回身便逃,不敢入室。这一回轮到我,无意中吓退母亲,不亦快哉!
——三毛

听一段音乐
读一首诗
秋 日
( 奥地利)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主啊,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译者 北岛)
著名诗人北岛评价说:“有时我琢磨,一首好诗如同天赐,恐怕连诗人也不知它来自何处。正是《秋日》这首诗,使里尔克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翻译家冯至评价这首诗:“诗歌所能带来的情趣就是从一颗心走进另一颗心,并且随之跳跃与感动。显然,里尔克的这首《秋日》做到了,并在百年的岁月里越发显得隽秀而光辉四溅。”
早起便看到外甥女的新作,两幅《开往春天的列车》水彩,她欣欣然地说画到夜里十点半,羡慕得我手发痒。
因了别人的指令而做事,多半不会快乐。
十岁时觉得作业像山,可是并不想当愚公,可心里又惴惴然,于是耍起小聪明故意丢一行少一段地抄写。
二十岁时接到领导的任务,尽心尽力出色完成,腰酸背疼之后会小有成就感,可是几天后便也忘记。
我那个淘气的外甥女每顿饭都要完成洗碗任务,她磨磨蹭蹭吃到最后,每一盘菜再好吃也要剩一点,这样她可以明正言顺地少洗两三个盘子,小计谋成功。
一个小意外,晚自习停电了,姑娘竟欢喜得不得了。
遵从内心的感觉去做事会让人不知疲倦。楼下七十多岁的阿姨打理家务特别擅长,每天总是桌椅透亮,每个角落都有淡淡的香气。她女儿又是心疼又是自豪地说,“我妈呀,真拿她没办法,还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可是一收拾起来干劲十足。你知道吗?她竟然铺了一块纯白色的大地毯,我在家里都不敢铺,打理起来多费劲哪!”
总是有唉声叹气无聊的人,也总是有热情洋溢情绪美美的人。
多看看世界,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将蒙尘的情绪轻轻拂拭,没准儿哪一点一下子就触动了你内心的柔软。
比如,剪一个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的发型。
比如听说有一部电影叫《男孩与鹈鹕》……
(本期图片提供 猩红加松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