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消食剂消食化滞剂健脾消食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十八章 消食剂
第一节 消食化滞剂
保和丸 《丹溪心法》
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莱菔苓半夏;
消食化滞和胃气,煎服亦可加麦芽。
【组成】 山楂六两(18g) 神曲二两(6g) 半夏 茯苓各三两(各9g) 陈皮 连翘 莱菔子各 一两(各3g)
【功用】 消食化滞,理气和胃。
【主治】 食积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大安丸 (《丹溪心法》)
保和加术名大安,健脾消滞又何难。
组成:山楂二两(12g) 神曲炒 半夏 茯苓各一两(各6g) 陈皮 萝卜子 连翘各半两(各3g) 白术二两(12g)
功用:消食健脾。
主治:食积兼脾虚证。症见饮食不消,脘腹胀满,纳少肢倦,大便稀溏,以及小儿食积。
【鉴别】 大安丸较保和丸多白术一味,余药用量也较之为轻。全方配伍,消中兼补,即消食之中兼有健脾之功,故适用于食积兼脾虚者,对于小儿食积证尤宜。
枳实导滞丸 《内外伤辨惑论》
枳实导滞曲连芩,大黄术泽与茯苓;
食湿两滞生郁热,胸痞便秘此方寻。
【组成】 大黄一两(30g) 枳实麸炒,去瓤 神曲炒,各五钱(各15g) 茯苓去皮 黄芩去腐 黄连拣净 白术各三钱(各9g) 泽泻二钱(6g)
【功用】 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 湿热食积证。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或下痢泄泻,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木香导滞丸 (《幼科发挥》)
组成:枳实炒 厚朴姜汁炒 槟榔各五钱(各15g)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各七钱半(各22g) 木香二钱五分(7.5g) 黑牵牛半生半炒,取头末二钱半(7.5g)
功用:行气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痢不问赤白,有湿热食积,可下者。
【鉴别】 枳实导滞丸与木香导滞丸均能消积导滞,清热祛湿。枳实导滞丸消下与清利并用,以攻下湿热积滞为主,并兼顾正气,主治湿热食积证。木香导滞丸纯以攻下湿热积滞为主,作用强于枳实导滞丸,但无扶正作用,主治湿热痢疾和湿热食积。
木香槟榔丸 《儒门事亲》
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齐;
大黄牵牛加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组成】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莪术烧 黄连麸炒,各一两(各3g) 黄柏 大黄各三两(各9g) 香附子炒 牵牛各四两(各12g)
【功用】 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主治】 痢疾,食积。脘腹痞满胀痛,或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枳术丸
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做丸尝。
曲蘖枳术丸
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
橘半枳术丸
枳术丸加橘半夏,健脾祛痰两兼长。
香砂枳术丸
香砂枳术理气滞,消食开胃气芳香。
第二节 健脾消食剂
健脾丸 《证治准绳》
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
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组成】 白术炒,二两半(15g) 木香另研 黄连酒炒 甘草各七钱半(各6g) 白茯苓去皮,二两(10g) 人参一两五钱(9g) 神曲炒 陈皮 砂仁 麦芽炒 山楂取肉 山药 肉豆蔻面裹,纸包槌去 油,各一两(各6g)
【功用】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 脾虚食积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
资生丸
资生丸内主四君,扁莲苡桔山药行;
连泽芡楂麦砂蔻,藿橘益气安胎灵。
葛花解酲汤 《内外伤辨惑论》
葛花解酲香砂仁,二苓参术蔻青陈,
神曲干姜兼泽泻,温中利湿酒伤珍。
【组成】 白豆蔻仁 缩砂仁 葛花以上各五钱(各15g) 干生姜 神曲炒黄 泽泻 白术以上各二钱(各6g) 橘皮去白 猪苓去皮 人参去芦 白茯苓以上各一钱五分(各4.5g) 木香五分(3g) 莲花青皮去瓤,三分(3g)
【功用】 分消酒湿,理气健脾。
【主治】 酒积伤脾证。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舌苔腻,脉滑。
补:第三节 消痞化积
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
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疟母方,䗪虫鼠妇及蜣螂;
蜂窠石苇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
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
疟缠日久胁下硬,癥消积化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