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定穴(转)

杨公(杨筠松)《疑龙经》曰:“大抵真龙临落穴,先为虚穴贴身随。”、“穴法至多难具陈,识得龙真穴始真。真形自是有真穴,识得真形穴穴新。大凡寻穴非一样,降势随形合星象。比如铜人针灸法,穴的宛然方始当。偶然针灸失真机,一指隔差连命丧。大凡立穴在人心,心眼分明巧处寻。重重包裹莲花瓣,正穴端然莲花心。真形定是有真穴,只为形多难具说。”

中国风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后人根据杨公理论把堪舆定穴法总结为常有的:太极定穴、两仪定穴、三势定穴、三停定穴、四杀定穴、饶减定穴、向背定穴、张山食水定穴、近取诸身定穴、远取诸物定穴、指掌定穴、八卦定穴等。此文专论两仪定穴。

请先看杨公论述:

杨公(杨筠松)《葬法倒杖》曰:“分两仪:晕间凹陷者为阴穴,凸起者为阳穴,是谓两仪。就身作穴者为阴龙,宜阳穴;另起星峰作穴者为阳龙,宜阴穴,皆有饶减。或上截凸起,下截凹陷,或下截凸起,上截凹陷,或左右凹凸相兼者,为二气相感,则取阴阳交媾之中,升降聚会之所,不用饶减。”
    再看后人论述:

原文

以两仪定穴

两仪者,阴阳也。万物莫不有阴阳。天以日月为阴阳,人以男女为阴阳,物以牝牡为阴阳,地以山水为阴阳。而阴阳之中又各有阴阳。故地理家龙有龙之阴阳,穴有穴之阴阳。所谓穴之阴阳者,其晕间肥起者为阳,瘦陷者为阴,是为两仪。凡就龙身作穴者,乃为阴龙宜阳穴。若再起星者,为阳龙,宜阴穴。反此,纵龙穴眞,初扦亦必有咎。《龙穴歌》云:“阳龙切莫下阳穴,路死生离别。若扦阴穴正相宜,子息居官位。阴龙若是下阴穴,女人公事发。若扦阳穴定为官,富贵足田庄。”或上截肥起,下截瘦陷; 或下截肥起,上截瘦陷;或左边肥起,右边瘦陷;或右边肥起,左边瘦陷。皆为二气交感,不问阴阳龙皆可用。凡阴阳穴,皆当饶减。若不饶减,则气直来,正穴必偏枯。饶减法见后。惟此交感之穴,则取阴阳之中,不用饶减,最为贵格。但微茫高下,仿佛瘦肥,亦未易体认。必须芟除草木,使穴场光净,然后可辨,庶不致悞。切勿草率茍且。

此图以黑白分阴阳,以喻穴之肥起瘦陷者也。不论直脉、横脉,穴星、后龙,只看立穴之处,或上截肥起,或下截肥起,或左肥,或右肥,以肥者为阳,其瘦者即阴。放棺当于半肥半瘦处,为二气交感也。

补义:《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男女即阴阳也。《太极图说》曰:“二气化生万物。”故圆晕中以肥起者为阳,瘦陷者为阴。或上截肥起,下截瘦陷;或下截肥起,上截瘦陷;或左边肥起,右边瘦陷;或右边肥起,左边瘦陷。皆为二气交感,阴阳配合,不拘阴来阳来之龙,皆吉。而立穴居于半阴半阳、半肥半瘦之间,乃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地天交泰、水火既济、阴阳聚会之所,不须饶减。不论平地高山,要立穴处有形影口角、窝突弦棱、化生脑、球檐、虾须蟹眼、仰梅花、覆梅花,金鱼界合,上阴下阳、上阳下阴、左阴右阳、右阳左阴、边明边暗、边死边生、边硬边软、边肥边瘦,皆谓阴阳交媾之处,穴之吉也。

(0)

相关推荐